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记者:从警示走向惊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6:00 光明网
鲍建国

  日前,《中国青年报》报道,浙江丽水假记者案终审结束,几位披着记者外衣的骗子锒铛入狱。正如新华社的报道,一个从刊物到记者全是假的犯罪团伙,能在短时间内屡屡得手,骗取许多人的信任和金钱,我们只有惊叹于“骗子”以假乱真的表演。但作为一起典型的假记者案,于记者又是一次警示,更加是一个记者自我反省的时机。当一名骗子发自内心地说出“假记者当久了,我也以为自己是真了”时,我们不难相信在假记者表演的背后确实是存在某些端倪。如果说在记者队伍中,没有一个记者到下面狐假虎威,没有一个记者
拿猛料和单位牌子来作交易,没有一个记者搞有偿新闻报道,无论骗子表演记者的境界是何等得高,又如何会有几分像呢?虽然骗子扮演的是假记者,却是真实地刻画了日常生活中某些真记者的形象,或者说在记者的队伍里,某些人已开始学着表演“骗子”——对于记者群体而言,这更应该算是个警告。

  当警示一次次出现,我们的记者是否冷静正视、思考过呢?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假记者案层出不穷,丽水案不算是第一起,也绝不是最后一起。与此同时,在肩负和维护正义的记者群里,许多真记者竟也干起了“骗子”的勾当,诸如记者收受红包,拉有偿新闻等“丑剧”不断被曝光,这也使得整个记者队伍的形象受到影响:山西繁峙

矿难中11名记者在采访中受贿;某报社驻天津站副站长利用职务之便,为广州某公司撰写报道四篇,获赞助费达十余万元;湖南某日报政法记者通过挖下色情陷阱手段来控制某些领导,插手一些机关单位的人事任命,为非作歹,引起强烈反响……也许他们是记者队伍里的不和谐的元素,正如清水与墨汁的比较,墨汁虽少却是很容易被看到,也因此开始玷污记者在人民群众中的美好形象,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群众对媒体缺乏信任的事情也不足为怪。但在这些时候,真记者与假记者又到底存在什么区别呢?有一种说法,记者都有黑色的发型和乌黑的皮鞋,记者都提着黑包,记者都坐黑色的轿车,记者都在黑暗中工作……然而,就算记者的一切都是黑暗的,记者的内心却应该充满光明,记者手中的钢笔却应该是充满正义。我不知道,在这个除了太阳都在沉沦的年代,这个对记者的要求是不是太高?

  记者的职业被赞誉为“无冕之王”,在它肩上挑起的是社会责任和人民使命;它代表了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类不泯的良知和伦理道德。而真记者面对人民是最谦恭的,面对权贵是最无媚态的,面对恶势力是最无畏的,他们每天用笔或镜头所记录一个个感恩的瞬间,弘扬的是社会良知、光明和正义……但眼下,我们的许多记者做的显然与此相背离:记者的调查研究不深入,远离群众和真相,新闻多是东拼西凑甚至胡编乱造,愚弄视听;镜头乐于对准的是所谓的“明星绯闻”、男女恋情和小资情调,却对国计民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对人民大众的声音闻而不问;更无奈的是有些媒体日趋呈现“明星代替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代替新闻”的尴尬景况……如此这般其实正是假记者案不断发生的“土壤”——这也证明记者确实有必要自省,国家把每年的11月8日定为记者节,除了体现国家、社会对记者职业的关注外,重要的是通过一种形式宣扬作为“无冕之王”的精神价值与存在意义。由此,记者节不应只是记者们的节日,更应是记者的“自省”日。面对层出不穷的案件,一次又一次的警示,记者除了正视更加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惊醒。

  记者,从警示走向惊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