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蒹葭:“欣月童话”不能只有高潮没有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0:05 红网

  5月8日清晨,2000多人共同编织的“爱心谎言”的主角小欣月,终于圆了心中的梦想,在医护人员和亲人的簇拥下,来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营地,随后亲身体现了升旗仪式。(《京华时报》5月9日)

  看到欣月,笔者不禁想到了“盼月”。“盼月”是笔者杜撰的名字,用它指代千千万万个和“爱心童话”的主角欣月一样,有着坎坷遭遇和神圣梦想的人。很多次,笔者在瞩目
这场童话的剧情发展时,曾有过抒发的冲动,但终于没有下笔成文。隐隐地,总感到背后有无数个不能登上舞台的“盼月”、“望月”、“慕月”,他们那期待、渴望的眼神,令我内心不安。

  欣月无疑是浩瀚星空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因为被幸运之神偶然选中,便成为万众注视的“爱心童话”里的小公主,有了众人的祝福与关爱,有了社会捐助,有了首都

医院的名医会诊与倾力治疗,更有国旗护卫队送到病床前的模拟“升旗仪式”。然而,更多的“盼月”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能在无边的苦痛境遇中,持续着精神乃至生命的煎熬。他们的心中也有梦想,也有渴望,希望能快乐地读书、正常地工作、健康地生活、幸福地相爱。可现实的困境像无边的黑暗笼罩着他们,使他们很难看到天边的曙光。人们将炙热的目光聚焦在欣月身上的时候,无数个“盼月”的窘困无助,连同他们的期盼的眼神,又有多少人还会记起?

  国人是从来不吝啬爱心的,甚至可以说有不同程度的“爱的宣泄”的渴望。然而,曾几何时,人与人之间竖起了无形的屏障,隔阂、怀疑、冷漠,甚至敌意,在渐渐滋生。克己助人的自然之爱少了,甚至力所能及的爱也遭到冷漠的阻隔。人们似乎只对某些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产生施爱的冲动,而对身边人、身边事却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耐心。“欣月童话”的上演,无形中成为国人被压抑的爱的冲动的一次集中释放和集体释放。然而,这样的集中释放,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重新唤起国人常态的爱心呢?能在多大程度上冰释国人之间爱的壁垒呢?

  还有我们不得不说的社会救助事业,尽人皆知,处于很不健全的状态。救助资源短缺,救助机制失灵,救助管理缺位,使得社会大众无法普遍享受社会的阳光雨露。层出不穷的民间求助创意,像卖身求学、割肾救母、跳搂讨薪,以另类的方式夺人眼球,以另类的方式争夺救助资源。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竟然又能异乎寻常地对极个别救助对象给予高度的资源集中,并由此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爱心童话”。坦率地说,这样的“爱心童话”丝毫不能体现救助资源管理的公平与效率,某种意义上讲,它更容易成为一种“麻醉剂”,以动人情感的方式,掩饰了救助事业的困境,麻痹了国人的理性认识。

  因此,当“爱心童话”持续上演、高潮迭起,当国人的热情和社会公共资源持续聚集的时候,当我们为小欣月默默祝福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爱心接力”是不是演得有些过头了?“爱心童话”啥时候能有“盼月”的戏?

    作者:蒹葭

 

    相关专题:两千人为重症盲女圆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