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1日12:18   央视《新闻会客厅》

  一年一度高考落下帷幕,最新高考状元即将出炉。面对媒体的追捧和社会期待,这个特殊的群体该如何走上成才之路?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通过对恢复高考30多年来1100多名“高考状元”的研究分析显示:“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高考状元”不杰出的结论立即引起社会的热议。新闻会客厅今日邀请《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高考状元现象。敬请关注!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今年统一高考刚刚结束,一千多万考生走出了考场,相信很快他们当中有一小部分人就会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那就是各个地方的高考状元,高考状元们走了怎样的一条路,接下来他们的大学生活,他们的职场生活又会怎样,已经出现过的高考状元,他们的脚步给后来的学子们又提供什么样一些反思还有借鉴,今天我们就请到对高考状元非常有发言权的一位教育问题的专家,来做一个介绍,我们请到的是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蔡言厚教授,欢迎您蔡教授。为什么说蔡教授对高考状元特别有发言权,因为他和他的课题组2007、2008、2009连续三年发表了《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所以这个报告当中我发现,最吸引人注意力的是,所有的高考状元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在职场当中依然表现那么出色。您先跟我们描述一下,你们所了解的高考状元们,他们后来在职场当中表现究竟是怎么样的?

  蔡言厚:我们那个工作是倒过来做的,因为我们是大学评价课题组,我们那个大学评价课题组做的工作,在人才这方面,就是学生情况,或者是培养,培养人才这方面,我们现在学生情况是用什么,用杰出校友来描述。

  李小萌:所以您发现各个大学里边的杰出校友和当年的高考状元的交集当中,人数不多,所以得出一个结论说。

  蔡言厚:对,这两个比较符合,我们做这个东西,后来杰出校友,也是这个学校里面培养出学生最顶尖的部分,我们一想回过头来是不是想做,后来大家对高考状元是非常,是很热门的一个课题,一个话题,所以我们觉得我们正好用这个高考状元,这一块他们的去向能够和我们杰出校友,对一个学校来讲,进口和出口就有个比较了。

  李小萌:如果仅仅是看这两个群体的重合度不高来得出结论说,状元们后来发展不是那么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理想,是不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是不是应该对每一个状元现在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之后才得出结论呢?

  蔡言厚:我们现在,一个,没有必要;再一个,也没有这种可能。

  李小萌:为什么没有必要呢?

  蔡言厚:你想一想,那么多人,你怎么调查他?这个东西难度就很大了,我们现在这个都是成名的,也就是说媒体很关注的,在现有的这部分当中进行调查来研究,而且都是对等的。进口这边,高考状元,你看看是拔尖的,出口这边,我们选择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是青年教师当中比较突出的,两院院士那就是终身荣誉,大家都知道,大家是公认的,不会对这些提出异议,所以用这两个没有异议的东西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得出我们整个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李小萌:还有就是对于高考状元,他们后来发展得怎么样进行调查,好像有一个前提设定就是说,高考状元应该在后来的职业生涯当中特别出色,也像状元一样排在第一名,这是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呢?

  蔡言厚:不,这是人们一种期望,小时候表现得很不错,做家长的也说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小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应该希望你长大以后很不错,而且一直能够走在前面,能够做表率,应该是这么一个期望。但是我们发现,这两部分比较以后,在后面那部分,杰出校友那部分当中,因为这个人都摆在哪儿有名有姓,没有发现高考状元。

  李小萌:我们按照您的逻辑来看,那些杰出校友他们在高考的时候,名次是怎么样的?

  蔡言厚:一般的,他在高考当中,杰出校友,一般得,据我们统计,还有很多人研究,我们只不过是证明他而已,有那样一个观念就是说,第十名左右,也就是说第一名前后的和第十名左右比较一下,好像在一个班级当中,就是十名以后,三十名以内,因为有五六十个人,中等那部分可能出的人才好像机率还大一点。

  李小萌:为什么呢?

  蔡言厚:这个道理可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国家是应试教育,这大家都知道,应试教育就有很多人容易被这个东西所左右,精力全部就放到这个方面去了,因为一个人当然是多方面的,你除了一些知识,还有人类交往,这个交往是不可能在书本上学到的,但也可能学到东西,但是你真正交往还是在实践当中怎么处理人际关系。还有其它的,除了课程考的知识以外,没有考那些知识你就不管,这一个人来讲,不考试的知识可能对人的用途来讲,也不亚于规定你,或者必修课里面的知识,重要不重要,不是那么比较的,对某些人来讲可能那个知识比必修课的知识还重要。

  李小萌:这条结论的价值是在哪儿?

  蔡言厚:这个价值就是我们对于开始学得好这些同学来说,这些学生来讲,还是对家长来讲,你希望你的小孩在小时候表现不错,你不要满足,你如果把他捧就不行,你要告诉他,未来的路还是很长的,你这仅仅在中学阶段,还是在学习阶段,这个还是很短暂,在人生来讲,还算是比较短暂一个阶段,几年工夫,只有十几年,后面还有更长的时间,所以你现在取得这些成绩,你不要太满足。

  李小萌:您觉得状元们到了高校以后都放松自己了是吗?

  蔡言厚:也不是放松自己,我们分析有研究证明,你看状元榜里面,他选的都是赶时髦,不是自己的兴趣,也不是自己立志要搞那个东西,往往是随大流,比如说哪个说那个好,我就考那个,最名牌,最热门,这可能是对于高考状元造成以后成才的障碍。

  李小萌:这仅仅是存在状元身上一个现象,还是说在。

  蔡言厚:所有的人,好的学生,如果不是他,他是一个典型案例,所有的人只追求名牌大学,追求热门专业,肯定不行的,一个人一定要有志气,就是说立志,我想做个什么事情,你要盯住这个东西不放,要立志,有志气,还有就是要勤奋,你不勤奋不行,要苦读勤奋,没有这个也不行。

  李小萌:状元应该是最勤奋的了。

  蔡言厚:他这个勤奋是最勤奋,他在这个方面来讲应该算是不错的,但是你这个精力不仅仅是用来对知识的复制,应该对知识怎么运用,我们现在不是讲创新人才嘛,你应该这些知识学了之后,应该对解决我们实际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问题,解决人类所存在的问题,跟这些东西有什么关系,你不去思考这些问题,而只是满足于,你教我什么东西,我就要复制出来,考一百分,或者多少,他满足于这个,关于思维方式可能没有解决跟这个问题有关系。

  李小萌:十名前后,他这方面的能力会比第一名要强是这样吗?

  蔡言厚:他就是这样的,他就不追求那个东西,有很多时间,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爱好,他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就去花的时间多一些,不感兴趣的东西可能就比较放松。

  李小萌:名次更靠后的人不是更有时间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

  蔡言厚:不,现在如果觉得很调皮的学生,我发现有些很调皮的学生,成绩也不很好,以后出来相当不错的。我的初中同学,认为那个人是最没有出息的,一天到晚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后来我听人家讲,他当了广州铁路局的党委书记,这个人我们原来读书的时候绝对不会想象他以后有这么个发展前途。

  李小萌:这些现象都说明什么呢?学校教育有问题?

  蔡言厚: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引导大家,是引导你去背东西,去背熟复读,还是引导你去创新,现在不是讲创新概念吗,所谓创新,我的理解,创新这个概念就是将人类留给我们的知识,根据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的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的这么一个条件之下,把你所学的知识能够很好地用在这个解决问题上,应该是这么一个东西。

  李小萌:刚才咱们其实是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当中比较吸引人注意的这一条,就是状元们到后来的表现并没有人们预期那么高,来解读这个调查报告究竟是干什么的,现在我们说到这个报告本身,最初您为什么想到要做一个高考状元这个特定人群的一个调查报告?

  蔡言厚:我前面刚才讲了,因为我们搞大学评价的时候,有一个指标,就是杰出校友,这个指标就是一个出口指标,如果还要考虑到它的进口指标,对应前面讲的,应该是优秀学生的一部分,优秀的部分我们现在不好,没有办法找到那种比如说十名以内的,那些学生的情况我们找不到,只好就是那种拔尖的,高考状元大家很热捧他,社会上对他特别,只要出来一个,马上就见报,马上就大家说,特别最近几年,只要哪个地方出来一个状元,很快就见报了,虽然说反对,不宣传,是做不到的,这个地方我们有这么一个有利条件,我们利用这个东西进行比较。再一个,我们想通过这个东西以后发现,特别是我们现在,觉得这里面发现问题很多,这么多问题以后,希望能够大家对高考状元不要太过分地对他们给予很大的期望,而且应该引导他们,往后的路还够长。

  李小萌:您的意思是说没有必要把高考状元当成一个特定的群体去过高地关注他,但是您这份报告就以中国高考状元作为标题,是不是恰恰引起人们对这个群体的高关注度?

  蔡言厚:我们准备明年的时候,主要的可能就是换一个角度,因为这个是这样,我们想做这个事的时候,人家很关注的东西你应该也来关注,我关注的过程当中,我要指出你的问题,然后引起教育部门、学校能够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是这样一个思路。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状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