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今日世界》伊战特刊专题 > 正文

分析:欧洲反战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06日14:01 今日世界

  赵忠范

  美伊战争的战火终于点燃了。尽管对这场战争的所谓正当理由,美国总统布什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人们发现,与上一次海湾战争或者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不同的是,挑起战争的美国显得有些孤独,他不仅受到联合国、世界各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同声反对,而且受到他的一些欧洲盟友的强烈谴责。在进军巴格达的战斗行列里,除了他的铁杆伙伴英国的大兵
外,就很难找到其他盟军了。其实,在美国的导弹还没有投向巴格达时,在纽约的联合国安理会里就已剑拔弩张,美国与其盟友法德等国已经吵得难解难分。美国执意要推翻萨达姆政权,扬言要不惜抛开联合国,单方面用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而被拉姆斯菲尔德斥为“老欧洲”的法德等欧盟国家则认为,美国“倒萨”的理由过于牵强,主张通过联合国,用和平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

  美欧分歧早已相当深刻,伊拉克问题只是给美欧矛盾的暴露提供了一个契机。

  布什上台后,美国大力推行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和举措,先是拒绝《京都议定书》,接着加紧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继而退出《反导条约》,接着又提出“邪恶轴心”论和“先发制人”战略,毫不顾及欧洲的利益,使得美欧矛盾日益尖锐。

  捆在一起的纽带不复存在

  美欧矛盾的直接根源是国际格局的转变。冷战期间,美欧有共同的安全威胁——苏联的存在,在北大西洋联盟和北约的框架下,为了共同的安全和战略利益能消弭分歧,加强合作。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这种共同的战略目标消失了。将欧美捆在一起的纽带不复存在,缺乏方向的北大西洋联盟也已名存实亡,以前掩盖起来的矛盾凸现出来。

  目标缺失的同盟成员要在新的国际背景下重新定位,欧美关系处于大调整之中。美国环顾宇宙,踌躇满志,要再现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同时打击那些可能对其构成挑战的势力的崛起。一位美国学者告诫说,不论冷战存在与否,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主宰欧亚大陆两大范围之一,都会对美国构成战略意义上的威胁,因而欧盟的发展最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霸权。

  美国对欧洲的一体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反感和警惕,而欧洲则不再甘心做小伙伴,力图同美国平起平坐。因此,欧美在发展战略上如此针锋相对,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

  安全观念上存在重大差异

  美国与“老欧洲”此次分歧之所以这样深刻,也是与它们在安全观念上的差异分不开。冷战后美国追求“完美”安全,在对外政策上更倾向于依赖军事力量。在对外关系上多选择军事打击和惩罚来代替外交谈判和政治妥协。而欧洲则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依赖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通过谈判、协商和沟通,以加强经济联系和政治约束的方式,来处置国际争端。对同样的国际问题,欧洲看到的是“挑战”,而美国人看到的则是“威胁”。这是两种相互冲突的安全观念。

  对美国而言,法德等“老欧洲”国家所追求的多极化国际格局是对美国实行的单极独霸政策的极大挑战,欧洲主张的更为“文明”的国际关系准则使美国背负了沉重的道义压力,形成了诸多掣肘。美国对欧洲越来越不耐烦,欧洲对美国则越来越不理解。欧美关于伊拉克问题之争。正如英国学者雅娜·布什所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赢得这场战争将决定着欧洲的未来,当然也同样决定着世界的未来。

  不相匹配的军事力量

  近年来,虽然欧盟总体经济势力同美国所差无几,但军事上的差距在拉大。苏联的解体使美国的军事实力一枝独秀,美国为了在世界各地伸展其霸权,扩充军事力量的努力从未间断,再加上前几年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尖端科技发展迅猛,其军事现代化水平无人企及,美国能在任何时间、对任何地域进行军事干预。

  由于苏联威胁的消失,欧洲各国在冷战后都大幅度削减军备开支,其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指导原则严重滞后,这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暴露无遗。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学者亨廷顿曾心情复杂地预言欧洲将成为一个超级强权,可是到目前为止,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欧洲强权的崛起,而是欧洲的衰落。一个是处于上升状态的超级帝国,而另一个则是仍在式微的昔日列强。

  一位美国学者评价说,欧洲推行的是弱者的政策,美国遵循的是强者的逻辑。只是美国的强者逻辑有时近于强盗逻辑,常常令世人惊愕和愤怒。这次伊拉克危机中,世界各地反战运动风起云涌,就是例证。

  在中东石油问题上利益相左

  布什“倒萨”的理由是伊拉克“发展、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世界安全构成了威胁,但这只是美国的一个借口而已,他的真正目的正如一些国外媒体报道的那样:控制中东石油。控制伊拉克,就为控制中东石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就控制了世界的经济命脉。欧洲缺乏石油资源,石油进口大多来自中东。如果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得以实现,欧洲经济很可能掌控在美国手中,其后果对欧洲而言是灾难性的。此外,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还暗藏一个更大阴谋:打垮欧元。因为美国在21世纪的战略是维持“单极”世界格局,即不允许任何霸权对美国形成挑战。欧元以及欧盟的整合成功不符合美国的战略。

  那么,美国怎样才能打垮欧元呢?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石油。欧盟国家除英国北海地区有一些石油,连煤炭都不多,因此60%以上的能源都需要进口,如果不包括英国,石油进口依赖率更高达80%-90%,其中德国最高,达到98%。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欧盟国家来说,能源供应短缺必然会沉重打击欧洲的经济增长,从而使欧洲国家的财政经济情况发生严重困难。在欧洲出现石油短缺和油价飞涨,欧盟各国的公共赤字就难以控制,“稳定与增长公约”的基础就会被破坏,结果是欧元解体。

  比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曾高扬反战旗帜,表示不惜使用否决权阻止对伊动武,国外有媒体将这个举动同1966年戴高乐毅然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相比,认为希拉克摆出了戴高乐式的反美姿态,回应了历史的呼唤。希拉克何以成为反战派旗手?法国何以成为主和派的中坚力量?舆论偏重从经济、内政、战略等利益的角度分析。其实,从经济方面看,法国在伊拉克有巨大的石油利益,伊拉克积欠法国七八十亿美元的债务,法国有百多家企业在伊拉克投资,法国向中东国家出售军火的获利也十分可观,可如果战端一开,伊拉克政府易帜,美国主宰海湾地区,法国的利益显然会大大受损。从内政方面看,法国有600万移民,多数来自伊斯兰国家,法国若站在主战派一边,势必引起内政上的麻烦,导致国内局势动荡。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此之谓也;从战略利益方面看,法国欲通过高举反战大旗重振雄风。“欧洲雄心”是它永难释怀的“光荣与梦想”;阻止美国独大独霸,进而为法国及欧盟在21世纪世界大棋局中争得应有的位置,则是法国想要承担的国际责任。

  不愿给美国“擦屁股”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引起中东国家人民的担忧和无奈。尤其是妇女,她们害怕战争发生后,缺水、断粮、断电后,不知怎么生存。

  岂止阿拉伯世界害怕,欧洲许多国家也害怕在战争发生后,会有大量难民涌入欧洲。过去,难民是往西欧跑,现在南欧、中欧首当其冲。欧洲老百姓怎么不反对?“每次都是美国挑衅,但倒霉的是欧洲国家。”这些埋怨的话又多起来了。

  许多美国人不理解欧洲人为什么那么反战。从美国和欧洲的文化差异这点上分析是有道理的。不过,只要住在欧洲,你就可以理解欧洲人为何不要战争,因为他们受够了。冷战刚结束,接着又是南斯拉夫分裂,发生波斯尼亚、科索沃战争。单单在汉堡,难民到现在还没有清理完,如果再拥进大批阿拉伯人,怎么得了?

  二次大战以来,美国每一个总统都有一次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索马里战争、波斯湾战争、波斯尼亚和科索沃战争等等。法国起初抱着怀疑态度,到后来总被拖下水。德国则被要求拼命出钱,做后盾。阿富汗战争打完了,美国一拍屁股不管了,目前擦屁股的恰恰是联合国,其中主要是欧洲国家。现在又要打伊拉克,美国已经向欧洲国家提出要求,战后要和美国重建伊拉克。这样下去,欧洲如何是好?

  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

  观察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反战立场,分析欧洲主和派的思想脉络,我们还不能忽视欧洲政治文化这个大背景。战后在欧洲大地上发育成长的妥协精神、和平主义、合作主义可以认为是欧洲政治文化的特征。而欧洲一体化进程在催生这种政治文化的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具有超国家性质的欧洲大一统,要求成员国在合作领域让与部分主权,国家权力与欧盟权力始终是一对矛盾。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各民族国家,割舍主权,势必带来剜心般的痛苦。从关税同盟起步,进而发展到外交、军事、司法、货币等领域,一体化每推进一步,主权就得让出一点。其间经历的曲折,恐怕几本大书也难以写尽。上个世纪60年代,由农业补贴政策引发的“空椅子危机”;90年代因批准《马约》引发的大辩论和公民投票,都是例证。我们对欧盟内部的争吵已经习以为常,争吵才开始,我们就能预知结果,那就是妥协。的确,一体化进程培育出一种具有欧洲特色的政治文化———妥协文化和合作主义。遇事磋商,定期会晤已经制度化;兼顾各方利益,协调矛盾,已经成为共识。于是,我们常常看到了首脑会议上这样的一幕:快要闹崩的时候,首脑们通宵达旦地开会,你让一点,我退半步,就有了柳暗花明,就有了握手言和。欧盟成立至今,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但见妥协精神、合作主义蓬勃发展,它成为谈判桌上的“天条”,也成为一种新的欧洲精神。

  早在1979年,当时的法国总理巴尔就看到这个良好的趋势。他在一次谈话中说:“欧共体经验中最积极的方面是,我们这些国家学会了在一起生活。”他还说:“从成员国的部长,到农场主、企业家,开始一起谈话,设法解决他们的危机,这就是欧共体经受了危机而始终没有受到损害的根本原因。”半个世纪来,不仅法德这两个“世仇”国家实现了谅解与合作,而且成员国之间小小的武装冲突也没有发生过。从这个意义上说,妥协文化是一种和平与合作的精神。

  而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的美国,其发展路向与欧洲很不相同。欧洲的政治文化要求它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多边主义,倡导多极格局。而独强超霸的地位,使美国的帝国心态膨胀,美国利益至上,国家安全利益至上导致它采取单边主义和非黑即白的简单主义。近些年,在战略导弹防御问题、执行京都议定书等问题上,美欧矛盾激化。“邪恶轴心”论、“先发制人”战略出台后,欧洲哗然,口诛笔伐。在美国看来,欧洲真是碍手碍脚了,昔日帮助美国“打天下”的老盟友不再重要。美欧这对同根同源、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亲兄弟,由于发展路向不一样,或许走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分岔口上。所以,当美国在海湾布兵,扬言没有安理会授权也可对伊动武时,欧洲愤怒了。不仅在法国和德国,而且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反战示威也浪潮汹涌。

  对历史地位的挑战和反叛

  近日遍布西方世界的反战运动,是自越战之后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场反战浪潮,欧洲主要大城市都是十几万人甚至超过100万人上街。但这次反战运动,却与越战时期的反战运动很不相同。越战时期的反战,是因为美国久战不胜,美国民众承受不了牺牲,开始反战。今天的反战,却是另一回事儿。美国必胜无疑,凭着目前的高科技武器,美国也不会有太大牺牲,但是,反战浪潮却突然席卷西方世界,这种莫名其妙窜起的情绪,还真值得深思。究竟是什么动机驱使几百万人走上街头?如果单从游行队伍的标语口号来看,这场运动完全是一场“人道主义”和“和平主义”的大示威,具有明显的左翼和自由派色彩,矛头直指美国右翼集团,示威者大多强调不要给伊拉克民众增加苦难、不要为了石油利益动武等,有些人抬着专门制作的自由女神像的模型,一手抱着大油桶,另一手高举着炸弹,很多场合红旗如林,镰刀斧头的标志迎风招展……从形式上看,这似乎主要是一场左翼政治力量的运动。但也有人举着“不要以我们的名义”的标语,这种宣示,固然可以解释为道义上、名义上不愿意与支持战争者同流合污,但似乎也可以从现实方面解释,明显地就是要拒绝为这场战争的后果负责,这种“后果”,既包括伊拉克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也可能包括穆斯林世界极端分子的恐怖反击,须知,伊拉克是穆斯林世界最“现代化”的国民,这场战争很可能推动伊拉克以及穆斯林世界很多有志热血青年投身于极端伊斯兰运动,为伊斯兰恐怖主义注入新的巨大的活力,大大提高其战斗力……所以这种“不要以我们的名义”的呼声,隐含的意思,可能就是担心恐怖主义报复,是不想被裹挟到布什战争政策中,不想成为穆斯林世界恐怖反击的牺牲品。从这个意义上,游行也可以说是做给恐怖主义者看的,就是向他们说明,你们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报复滥杀西方人,我们西方人中有这么多同情你们的人。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运动的另一个更重要的维度,那就是欧美关系。今天的反战浪潮,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以欧洲为主,实际上是从欧洲发起的,而反对的对象,表面是“战争”,矛头指向发动战争的“那些人”。欧洲似乎突然爆发的反美情绪,美国人可能很难理解,还觉得“好心赚个驴肝肺”的冤枉。其实,欧洲的这场“反战”,实际上是一场心灵和思想上的“叛乱”,是世界格局中仅次于“美国公民”的第二等级的欧洲公民们,以同情第五、第六等级公民的名义,向美国这些第一等级公民发动的反抗运动。像历史上所有帝国的建立过程一样,美国在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斗争中,也不可避免地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如果就看今天的局势,目前真正挑战美国的,不是穆斯林世界,不是中国,更不是小小的伊拉克和北朝鲜,今天挑战美国的,恰恰是美国的“盟友”们。

  欧洲的反美,有一个酝酿和积累的过程。法国人一直就有独立于美国的趋势,在外交上总是另搞一套,常常搞得美国不舒服,严重干扰美国的征服战略。但这次最出乎人们意料的,不是法国,而是德国。这次德国拼命打“和平牌”,在接下来的伊拉克危机中,德国的表现越来越让人吃惊,一向低调的德国外交,突然变得十分活跃,德法之间建立攻守同盟,对抗美国,德国又与俄罗斯频频联系,商讨不同于美国的解决方案,这些举动,俨然要完全脱离美国的势力范围,建立德国自己的外交格局,这种做法,为二战以来首次。特别值的注意的是,德国政府的这些举动,具有强烈的民意基础。本来“反战”旗帜就是在去年选举中被高高举起的,就是迎合民意,当时重点在“德国不参战”的口号,还可以解释为一般民众不愿上阵打仗,而后来的越走越远的外交动作,不是一般的不参战,而是彻底反对美国发动战争,而每一步外交活动,都赢得主流民意支持,都在为施罗德增加支持率。近日德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战示威,包括那天柏林几十万人的大示威,实际上是这场全球反战运动的动力源,其他地区的运动都是被这里带动起来的,所以,这种动作,不是德国政府几个政客的问题,而是德意志民族民心所向。

  另一个与德国同文同种的国家奥地利,也做了一个决定:没有联合国授权,不许美国军队通过其领土领空调动,美国政府十分不满,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公然指责奥地利,奥地利政府和外交官也很不友好地反唇相讥,并表示,以后美国军队是否驻扎欧洲,“那是他们美国人的事儿”。美国在德国的驻军,有一大部就驻扎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附近,要调到意大利协助攻伊,最好是朝南横跨奥地利西部狭长的一段领土,直达意大利北部,距离很近,这在过去和平时期一般根本就不是问题,但就在眼下的气氛下,奥地利突然宣布不许美国军队利用其领土领空,迫使美国军队不得不走海路,要从北欧的鹿特丹港口出发,经大西洋、地中海,绕大半个欧洲到意大利,增加了好几倍的距离,又涉及陆海空运输等。

  德、奥这两个国家的举动,十分令人瞩目,因为它们都是十分特殊的国家,是一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和战败国。但是作为欧洲内陆人口的主体,他们是欧洲古典价值的堡垒,当历史早已掀过了一页,在世界事务中显示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价值观,则是顺理成章之事了。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奥,实际上丧失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已经完全服从于战胜国的“话语霸权”,德意志人作为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实际上完全丧失了自我表达和陈述的任何权利。如今,沧桑沉浮的德国公众已经看得很透,美国今天做的“统一世界”的工作,其实也无非是希特勒当年梦想的。尽管今天美国美好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但实际上很多事做的是很不人道很不美好。于是,历史提供了一个十分巧妙也十分荒谬的机会,那就是今天狂热叫嚣战争的是美国,而主张和平的是德国,乾坤倒过来了!德国原来几十年抬不起头来,现在180度掉转方向,要为“和平”而奋斗,这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发动战争不对,发动“和平”总该可以了吧?

  德国这一次和俄罗斯合作非常密切。这两个民族60年前打了人类历史上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争,而今却成了反战的同盟。今天这场和平运动,是欧洲精神反叛运动,就是要夺回自己对自己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定义权和解释权,要恢复“欧洲”这个概念的正当性,德国和欧洲要从精神上心理上重新站起来,这是一种压抑已久的情绪,早晚要爆发的。这种“为和平”的爆发,是理所当然的,理直气壮的。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在职硕士四六级英语在线学习送内部教材
  天堂对巴蜀的召唤 六座空城看谁领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口罩 春装 小灵通
 
  新浪精彩短信


张国荣彩图金曲
性爱高手完美爱人
点歌传达浓情蜜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陈冠希] 你快乐吗
[许志安] 活在当下
[陈慧琳] 最佳位置
[和 弦] 为我好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关注:战争规则和商业规则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手术床招标公告
卖:奥可斯涂料系列
企业推荐
苏州青珠古典家具公司
北交大SMBA研修班招生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免费讲座英语PMP
   手机有礼武汉分类
   春季旅游江苏行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快乐香港六日游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铃声 图片 订阅 言语传情 游戏 短信宝贝 爱情快递
· 性爱高手 完美爱人 激情男女
· 调皮捣蛋Dinga彩图 疯狂铃声
· 体验缠绵美妙新滋味—两性学堂
· 加入缤纷,铃图下载只要0.1元/条
· 永远的偶像-张国荣图片铃声专题
· 首位三国霸主横空出世
· 逃离寂寞-240万GGMM激情相约
· 手机点歌诉说思念真情 语音笑话
头条新闻
(30元/月)
新闻冲浪
(8元/月)
激情男女
(5元/月)
体育新闻
(30元/月)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自写短信 精彩专题:流行音乐排行榜铃声 射雕英雄传剧照 流氓兔专题
  爱有温柔的、性感的,更有火辣辣让你无法拒绝的。立刻用手机编写短消息00发送到888811加入爱情快递!满足你交友聊天的全部欲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