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在媒体参与下的伊拉克战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06日14:16 今日世界 | ||
胡思远 当镜头替代了眼睛,当屏幕割断了视线,媒体万花筒般地在人们的面前折射着一场战争的本来面目。 是恨是爱,是真是假,众说纷纭,就连最著名的军事专家们也难以判断出战争的进程
其实,你用不着感叹,媒体本来就是现代信息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3年3月20日,全世界的人们似乎都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伊拉克战争读秒。 随着美国对伊拉克48小时最后通牒期限的临近,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伊拉克的巴格达。此时,巴格达市中心笼罩在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宁静之中。倒计时的钟声刚刚敲过,从停泊在红海上的美军战舰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划破巴格达夜空,刺耳的爆炸声打破了和平之梦,也由此揭开了一场由媒体鼓吹、由媒体参与、由媒体影响的战争的序幕。 媒体鼓吹战争 2002年2月,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五人小组,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鲍威尔、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在白宫秘密召开了一次反恐怖战略决策会议。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制定了“全球反恐新战略”。根据这个战略,美国下定了发动“倒萨”战争的决心。 发动一场战争,决不是儿戏 美国的媒体首先有计划地鼓吹布什的“邪恶轴心”理论。布什认为,当今世界的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等国家是所谓的邪恶轴心,是当今世界美国人感到最不喜欢的国家。 这个信号一出笼,美国的四大媒体立即紧跟上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反复地大肆宣传鼓吹荒唐的“邪恶轴心”理论,接着,无数妖魔化伊拉克等国家的报道不断充斥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 正是在这种媒体制造的舆论氛围下,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在一个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理论。先发制谁呢?就是要先发制服上述的这些邪恶轴心国家。 美国媒体充分利用“9.11”恐怖事件在美国民众中产生的复仇心理,将“先发制人”的思想推行和渗透到美国社会中去,力图取得民众的支持,制造发动一场新的战争的理由。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战前布什总统的战争支持率竟然达到了70%以上,一场伊拉克战争就这样产生了。 其实,美国政府依靠媒体制造战争,已经不是第一次。1999年,科索沃战争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无中生有的捏造了一个塞族人屠杀阿族人的所谓万人坑事件。他们用计算机模拟出万人坑的具具尸体,把南联盟塞族描绘成了魔鬼一样。 这个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以后,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就在这片哗然声中,空前惨烈的78天大轰炸开始了。这熊熊的火光,不仅没有损害美国的形象,相反,美国成了正义的化身,成了拯救巴尔干和平的救世主。 英国《独立报》记者罗伯特·菲斯克在历时3个月的科索沃战争期间,大部分时间呆在贝尔格莱德。战后他发表文章,谴责他的同事报道失实。虽然他的文章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但一场关系一个国家命运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了。 这次倒萨战争,目的不能让世界服气,因此,媒体的作用就更加非同一般。于是,一家秘密的“伊拉克电台”便随着25万倒萨大军开进海湾地区应运而生。 这家电台在节目中要求伊拉克人民“马上行动起来,推翻暴君萨达姆的残暴统治”。乍听起来这则消息令人震惊,但经多方核实,人们发现原来是这家电台有问题。众所周知,伊拉克对本国媒体,尤其是电视、广播控制极严。电视台和电台的播出内容都要报新闻监管部门批准,涉及核查、美军、萨达姆本人的话题更是被严格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从伊本国媒体上听到“倒萨”的声音,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 这家电台开播两周后,就开始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在一些访谈节目中,作为嘉宾的伊拉克普通百姓大倒苦水,有的说全家生活难以为继,有的说亲人从军吉凶难卜。在节目中,他们呼吁伊拉克人正视自己面临的困境,好好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如果说这已算“不同寻常”的话,那么更露骨的宣传则发生在2月20日。在一个节目中,播音员先是读了一篇有关伊拉克人生活极端贫困的文章,紧接着他开始号召人们为自己的命运着想,丢掉对萨达姆存在的任何幻想,并呼吁军人们“勇敢一些,拒绝执行作战命令,不要去为萨达姆送死”。 这就是明火执仗的媒体策反。 媒体参与战争 3月20日,地球上每个关心伊拉克命运的公民,都在通过媒体关注着伊拉克战争。 “斩首行动”中的轰炸场面,巴格达市区的火光,正在起飞的B-52战略轰炸机,这一切都在紧紧地将人们的视线盯在了媒体的界面上。 是的,时代变了。今天,由于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全世界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里看到战场上那惊心动魄的场景。这就是现代战争不同于以往任何战争之处,实时或是近实时的报道,使战争成了普通人可以从传媒中直接审视的新闻节目。 这场伊拉克战争虽然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的第二场战争,但它却是人类第一次几乎全面地在镜头之下进行的战争。媒体成为战争的最佳配角,媒体登上了信息时代战争的前沿。 人们可以象看足球直播一样,以不同的立场和感情,介入眼前的这场战事。由此传媒也就成了战争的直接组成部分。 布什总统当然明白这些。他将世界上的600多名记者拉去参加他的倒萨战争。 据介绍,在申请随军的记者中,国防部最照顾的还是美国记者。亨德里克斯对此解释说:“这是我们的战争”,所以美国媒体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这其中,又数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和福克斯新闻网(FOX)最多。记者拿着名单一页页数过去,CNN的随军记者多达20名,几乎每一项都有它的记者。除了这两家外,美联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C)等也非常多,隔几页就会看到它们的记者名字。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除了随军记者外,这些媒体还投入大量人力于非随军类短期采访。美国媒体将会与军队一样,全方位进攻世界新闻市场,进而形成垄断性的新闻资源。而为了防止外国记者的出格行为,美国新闻局还特别规定,记者们晚上不能用闪光灯,采访部队行动必须经过批准。说一些美国需要的话,这才是美国新闻局的真正用意。 就在这块战场上,12年前“沙漠风暴”行动开战的前一天,媒体参与战争的表演达到了维妙维肖的地步。当西方传媒还大肆张扬美国航母编队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消息,战略上起到了迷惑萨达姆的作用,使其在大难临头之际还以为美军尚未完成作战部署。 在只有42天的海湾战争期间,北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竟多达98次,军事发言人克拉克一时间成了电视名星。 克拉克如数家珍似地向人们介绍北约的精确制导炸弹如何沿通风孔钻入建筑物中爆炸,爱国者导弹又如何拦截的飞毛腿,等等,关于美制武器奇特威力的神话和伊拉克必败、美国必胜的信念也由此而生。 战后,美军在修改的《作战纲要》中,特意写道:媒体报道的力量能对战略方向及军事行动的范围造成戏剧性的影响。美国的野战条令《信息作战》更是把海湾战争中的新闻战当作范例。 美军对传媒的欣赏和褒奖,使人想起当年越战时期,美军与传媒之间的一场争斗。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军,根本没把传媒放在眼里。不想由于媒体的反战宣传,造成了美国国内人民的反战浪潮,前线士兵也人心涣散,最后使得美国人败走麦城。 媒体参与战争,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严格限制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时机,是军队实施新闻媒体战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在阿富汗战争中,一向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竟然一反常态地对媒体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美国之音”电台台长因擅自播出恐怖头子本.拉登的讲话,被美国政府摘掉了乌纱帽。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战争利益的需要。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个封锁消息的媒体战行家。他入主五角大楼后竭力封锁了可能泄露消息的渠道。他甚至威胁手下人说,如果谁走露了敏感消息,他们就会为此而坐牢。 英国人对媒体的限制更是无以复加。2002年到阿富汗前线的每一个特种兵,事先都签订了一份特殊合同,明确规定了退伍后不能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或者接受采访,否则将会受到严格处罚。 这次伊拉克战场600多名各国的随军记者,即使是一些经验丰富脑子灵活的专业人物,在头几天里也没有向世界发出自己所在部队的有什么份量的新闻,可见美国人对此控制之严格。 媒体影响战争 能够影响战争的进程与结局的因素,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了。媒体已经成为继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政治外交、天时地利等四大因素之外的第五种力量。在这个领域的斗争当然也是空前激烈的。 最大限度的限制敌人的宣传,最大限度的扩大自己的宣传,这是媒体战争的基本原则。 3月20日战争刚刚开始,美军在空袭巴格达之后二个小时便宣布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可能已经被炸死。这是明显的动摇伊拉克军心之举。 1小时之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安然地出现在伊拉克电视台的画面上,美国媒体的谎言不攻自破。 更让人可笑的是战况报道。南部边境的战事刚刚开始,一家英国电台报道说,伊拉克的守军11师与55师已经在投降了。但不到2个小时,便又说可能是两个连的兵力在投降。两个师与两个连,相信再笨的记者也不会搞错吧。这只能说明是别有用心。 制造假情况,迷惑对手,欺骗全世界,这种几乎是一种惯用的媒体战手法。 难怪在媒体这般发达的战场上,人们却越来越看不明白今天的战争了。不是不明白,是人家不想让你明白! 让人们最不明白而实际上是最应该明白的是双方的伤亡情况。美伊双方在作战中的伤亡情况报道各说各的,好像不是在同对手打仗,因为他们的说法实在是相距太远。 伊拉克说已经打下了美军的战机,美军却说没有那回事。但不到一个小时,美国却又宣布说,自己的作战飞机失踪了。伊拉克说是防空部队找下来的,而怕影响士气的美国说,这是飞行事故。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战争媒体表演了。 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在媒体影响战争问题方面同样明显。拉登利用电视台宣传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拉登善于利用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美国发动打击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後两小时,拉登录像就出现在全球几百家电视网中,拉登身穿迷彩服,一手持枪,一手拿话筒娓娓道来。在这次空前的战争中,拉登的公开技巧一流,在穆斯林世界成功赢得宣传战胜利。 伊拉克战争,美军不仅是投弹,还要投粮投收音机传单和祈祷语录。战争不仅仅在疆场,也在电视屏幕互联网无线广播和清真寺展开。 布什说,不与恐怖主义为敌,就是与恐怖分子合流。拉登说,不与信仰者同仇敌忾,就是与邪教徒狼狈为奸。萨达姆更是将小布什说成是魔鬼。 拉登的录像讲话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这家阿拉伯语电视台可以覆盖3500万观众,是惟一一家在喀布尔设有办事处的国际媒体。因此,拉登几乎可以随时与国际受众沟通。美军开战当日,全球几百家电视网转播了拉登的录像。 虽然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极力将恐怖分子和穆斯林区别开来,但国际恐怖主义专家称,他们的讲话在穆斯林心目中影响不大,远不如阿拉伯国家的宗教人员有影响力。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学者、克林顿政府反恐怖局局长说,“拉登的才华之一是技巧性操纵媒体。他把自己包装成受难圣人修道勇士,非常有效。他是宣传大师。”拉登的下场可能是可悲的,但他的宣传能力却是令人不可小视的。 在媒体战中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声音,尽可能地堵住对手的嘴巴,就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伊拉克战争中,前线总指挥弗兰克斯将军将新闻发言作为自己指挥作战任务的一部分,在繁忙中专门抽时间走上好莱坞专门为他搭建的发言台上,回答世界各国记者的尖锐提问。与此同时,伊拉克也针锋相对地每天发布他的作战成果。借此鼓舞自己的士气。 战争不但教育了人民,战争也教育了将军。 同传统的战争相比较,今天的战争是处在媒体信息战条件下的战争。善战的将军,不仅需要掌握各种高技术的信息化武器,还必须学会掌握另一种武器,这就是大众传媒。他必须善于同媒体打交道,把这种无形的作战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