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土著“大使馆”神秘起火惹风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1日12:53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记者 李秀琴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寻常的“大使馆”--几间有点破旧的木板小屋和错落排列的几处帐篷,这就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所谓的驻首都堪培拉的“大使馆”。然而,最近,一场大火却使这处有着30多年历史的“大使馆”顷刻间化为灰烬。这场大火不仅烧掉了澳土著居民在堪培拉的标志性建筑,也重新燃起土著居民对澳政府的怒火。 “帐篷使馆”是座桥梁 这个“大使馆”建于1972年1月26日。火灾发生前,有20人常驻在那里,他们自称都是“大使”,分别代表500多个不同部落的38万名土著。他们的使命是,就土著的权利、土地和文化等问题与联邦政府和议会进行谈判。 “大使馆”的几个帐篷在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后,显得有点破败,似乎与周围的建筑不太协调。但30多年来,“大使馆”是澳土著居民在堪培拉的重要活动场所,是土著居民向政府传达本民族意愿的重要工作站,也为土著居民争取公民权和土地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土著“大使馆”的发言人尼尔·辛普说,“这些帐篷虽然破旧,却是我们在首都的主要栖息地,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有机会向政府,向世人传达我们的呼声。房舍的破旧也显示了我们生活的真实状况,证明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边缘。” “大使馆”成为烫山芋 这处所谓的“大使馆”其实早就成了澳政府的一块“烫山芋”,多年来,政府一直拿它没辙——既不愿意看到它在首都继续存在,也害怕强行撤除它会引起土著居民的公愤。因此,多年来,“大使馆”就那么尴尬地存在着。 澳大利亚地区服务、领土和地方政府部长威尔森·塔基说,这个“大使馆”其实是一处违章建筑,在堪培拉这个被誉为“大洋洲的花园城市”的地方,立着这么几处破败的帐篷确实“有碍观瞻”。 尽管如此,住在那里的居民--所谓的“大使”们却拒绝离开。这里的“大使”们会对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人谈论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遭遇。当然,他们也会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向政府申诉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要求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并要求得到土著居民的土地权。不过,这种机会似乎并不多。 而现在,这处“大使馆”竟然不明不白地被一场大火烧掉了,毫无疑问,这场大火使土著居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大使”们一直试图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他们指责政府故意拖延调查火灾原因,而负责调查事故原因的人却说,这处“非法建筑”本来就不应该继续存在,而且它也实在没什么用了。 “土著同化政策” 是矛盾根源 在1910到1970年间,澳大利亚政府推行了“土著同化政策”,政府从每100名土著人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儿童,将他们从家里带走,送到教会等机构抚养,以使他们能从小接受白人文化。这些被带到白人居住区的儿童被称为“漂白的人”或者是“偷来的人”。据澳联邦政府人权和机会均等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披露,在这60年间,大约有10万名土著儿童被强行从自己的家里带走,失去了受本民族文化熏陶的机会。 在1997年的纪念澳洲土著获得公民权30周年的澳大利亚和解大会上,霍华德总理曾以个人名义向本世纪受“土著同化政策”伤害的澳土著居民表示歉意。但土著居民认为这远远不够,他们希望澳政府能以官方的名义向他们正式道歉,但直到现在,仍然未能实现。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