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前程 英国国防部长乱“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1日15:19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驻英国记者 牛道斌 长期以来,英国公众只知道国防大臣胡恩是布莱尔政府内的“鹰派”人物,是布莱尔的干将和心腹。可是看了胡恩8月27日为国防部武器专家凯利死因调查作证时的表现,人们才发现胡恩原来还是一位善于自我保护的大师:他不仅将自己描绘成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上司,而且四处指责别人,逮谁“咬”谁,甚至将布莱尔拖进旋涡。 胡恩曾准备“掉在自己的剑锋上” 今年49岁、大律师出身的胡恩能言善辩,深得同是大律师出身的布莱尔的赏识。1999年,仅担任过7年国会议员、地位轻微的胡恩在布莱尔的精心栽培下,一跃成为政府主管国防事务的内阁大臣。近年来,胡恩顶住国内压力,在英军战线过长的批评声中,支持布莱尔扩大全球军事存在的战略,积极参与海外冲突地区的维和行动,并因此赢得一片喝彩。 在此次凯利死因调查中,因凯利系国防部武器专家,而且凯利之死与国防部对凯利的处理有关,因此,公众对胡恩在凯利事件中的作用尤其关注。从过去十多天来的调查情况来看,胡恩的处境十分不利,因为有证据显示,胡恩曾不顾国防部高级官员的劝告,执意让凯利接受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公开调查,使凯利受到了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舆论因此推测,胡恩最有可能成为这场布莱尔政府执政6年来最严重危机的“替罪羊”。 而且,也有报道说,胡恩已准备好为这场危机“牺牲”。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曾援引一些与胡恩关系密切的同事的话报道说,胡恩曾打电话告诉他们,他感觉自己可能要因为凯利死亡事件而“掉在自己的剑锋上”,为此断送政治生命。他已准备为凯利之死“背黑锅”,因为他不能往“老板”(布莱尔)身上推卸责任。 关键时刻逮谁“咬”谁 然而,那些本以为胡恩会“掉在自己剑锋上”的人在看了胡恩27日的证词后大失所望:胡恩否认自己与国防部任何有关凯利事件的决定有关并负有责任,而且他在作证时除了没有指责自己外,“咬”遍了四周的人,有人称之为逮谁“咬”谁。 胡恩否认曾参与起草政府公布的引起广泛争议的伊拉克武器威胁报告,称自己在报告公布前看过两个草案,但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他否认曾授意发表国防部有关声明,宣布国防部内有人主动承认曾与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见过面并最终导致凯利身份被曝光,称发表上述声明的决定是由首相府和内阁办公室一帮高官在一次会议上作出的;他否认曾向国防部新闻官下达指令,在媒体就凯利身份向国防部求证时可以证实凯利的身份;他否认在凯利主动承认与英国广播公司有关记者见过面后,他作出过对凯利进行询问决定,称那是人事方面的事,由常务秘书特比特负责,而且他的通常做法是“在其位谋其政”,自己负责政治领导,人事方面的事由其他人管;他否认自己曾参与提议向一家报纸泄露可以暴露凯利身份的细节,帮助媒体识别并对凯利身份进行曝光,称那是首相高级顾问坎贝尔的主意;他否认公开过凯利的身份,说自己仅在致英国广播公司董事会主席戴维斯的一封私密信件中提起凯利的名字,并要他证实或否认,但那也是在首相府办公室主任鲍威尔授意下做的。 胡恩唯一承认的是,他曾不顾国防部常务秘书特比特劝告,坚持让凯利接受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公开调查,并要求外交事务委员会不要询问凯利有关伊拉克武器证据报告的起草工作,但这也是经布莱尔同意的。 这样的大臣有何用? 胡恩在调查中极力将自己与凯利悲剧拉开距离,其效果究竟如何尚待进一步观察。但人们由胡恩的作证产生了一个疑问,即假如实际情况真如胡恩所言,那么胡恩在政府内的职责又是什么呢?作为一个主管国防事务的内阁大臣,胡恩对首相府等部门作出的与国防部有关的决定无能为力,而且对自己新闻办公室的工作失控,那么他的职责到底又是什么呢? 舆论认为,根据胡恩的证词,由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吉利根的报道引发的这场政治风暴一直是由首相府以及布莱尔身边的顾问们来处理和操纵,而且胡恩不仅不以此为耻,反而对此感到庆幸。那么,如果内阁大臣们不对政府的决策负责,这些大臣还有何用呢? 声明:《世界新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