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改革的要害、挑战和目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8日18:05 瞭望东方周刊 | |||||||||
文/吴妙发 多边主义犹如“众志成城”,代表国际社会的根本福祉 近年来,想申请成为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一直是一些国家竭力争取的目标,然而,安理会毕竟是一个拥有相当权威、且较为精简的机构,常任理事国的新增席位不可能无限制
联合国改革不是新鲜事,但是近来却日益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这个话题之所以越来越被关注,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联合国接二连三地被边缘化,从几年前的科索沃战争到不久前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都出现了这种迹象。 人们有充分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联合国在国际争端中,究竟有何作用,今后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 挑战和目标 众所周知,联合国实行改革与它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密切相关。 目前,联合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政治上,“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战略有根本动摇《联合国宪章》基本宗旨和原则之基础,破坏国际体系原则的危险;经济上,南北差距拉大,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边缘化,最不发达国家的数目已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43国增至今天的49国,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有使世界趋向更不稳定的危险;组织上,从适应时代变化和应对危机来看,联合国秘书处从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到行政管理方面还存在差距。 通过改革,联合国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继续确保联合国具有多边国际组织根本性质,在处理冷战告终、两极瓦解后由民族、种族、宗教、领土争端等冲突所引发的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中发挥主导和核心作用。 确保联合国排除双重标准,运用安理会集体安全机制,而不是如安南秘书长所指出的“无法无天单方面使用武力的行为泛滥”,从而正确地应付由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带来的非传统性威胁,使人类免受威胁之害,威胁之痛。 确保联合国在应对全球化方面带来的种种发展问题,特别是给予最不发达国家以实际援助,在帮助他们摆脱贫穷方面起有力的辅助作用。 确保联合国有力地应对环境、贩毒、人口买卖、妇女平等、儿童健康、艾滋病等方面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确保联合国秘书处与时俱进,努力体现其精干性、创造性和高效性,成为享有崇高声望的国际组织。 改革遵循的原则和内容 联合国改革是一件关系到国际体系原则、国际社会是否有序发展和人类根本利益的大事情,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国际政治建设工程,所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抓住重点。 对安理会进行调整是联合国改革的一项首要内容。 在联合国近59年的历史大舞台上,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即安理会现有常任理事国的组成同全球地区国家分布之间,明显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使之达到地区国家分布之间的相对平衡,被认为是联合国改革的首选和“重中之重”。 这样做的好处是:调动全球所有地区国家的最大积极性,在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危机时团结一致,集思广益。 在联合国现有的191个成员国中,发展中国家占据着相当大的多数。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但是,发展中国家所占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偏少,这种情况应该随着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成员国数目迅速增加的状况加以扭转。所以,要作出切切实实的努力,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使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有相当的、合理的代表性。 近年来,想申请成为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一直是一些国家竭力争取的目标。然而,安理会毕竟是一个拥有相当权威、且较为精简的机构,常任理事国的新增席位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加之这一问题的高度政治性和极端敏感性,因此处理起来既要有外交智慧和技巧,又要十分谨慎和耐心。 为了加强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在增加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上,发扬高度民主,进行反复磋商是惟一正确、有效的办法。建议对欲成为安理会新理事国的申请国,先在各地区集团中召开闭门会议,反复磋商,最后用秘密投票的方式达成一致,尔后再按照《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进行最终审定。 在安理会改革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即对新常任理事国是否享有否决权的问题。 现有的常任理事国是在联合国初创时期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下设立的,符合联合国的根本利益,因此不应对此作出变动。鉴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没有面临二战后联合国初创时那种特定的历史大背景,因此不拟把否决权扩大至这些国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且,现有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同人们倡导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没有根本的联系。这是两个范畴的问题,后者应在另外场合进行广泛探讨和解决。 当然,五个常任理事国应当负起大国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十分谨慎地对待否决权问题,十分谨慎地维护集体安全体制,这是国际社会正当、合理的要求,也是联合国广大成员国的热切期盼。五个常任理事国应据此规范自己今后的行动。 加强经社理事会的作用是联合国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要作出竭诚的努力,采取务实的步骤,改变经社理事会与不时萌发的国际重要经济问题、国际重要金融问题脱节的现象,扭转讨论议题没有重点限于一般化的状况。 对此,笔者有一些建议:例如每年经社理事会举行全体会议时,重点讨论一两个关系到联合国广大成员国利益的重要国际经济问题,并就此做出针对性明确、操作性强的决议,由此改变经社理事会秘书处忙于行政事务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状况。 同时,经社理事会应该高度关注国际重要金融问题,把它和国际重要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从国际经济大背景角度审视金融问题,从国际金融视角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可以更主动、积极地卷入到经社理事会的工作,做到彼此密切配合和积极互动,这将是对经社理事会一个极有价值的贡献。 在历届秘书长的领导下,尽管联合国秘书处在人员精简、机构改革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贡献,可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秘书处今后应在缩短大会期限、讨论议题重点突出、精简各委员会或常设委员会会议、减少机构重叠等方面继续做出努力,才能达到迅速、高效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性危机。 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谈到底,如保罗·肯尼迪所说的那样,进行联合国改革是重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又如基辛格博士所指出的,是恪守从“从17世纪以来实行的国际体系原则”。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 然而,是否顺利完成这项国际政治构建工程,还要取决于几个重要的因素。 首先,美国应先调整它对联合国的政策。联合国是在两次大战后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等政治家所发起并创建的,从联合国所取得的业绩来看,既体现了这些政治家的聪明睿智和远见卓识,又展示了这一国际组织建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这项宝贵政治财富应得到继续珍视,而非代之以把单边主义强加给联合国,使之步入歧途。约瑟夫·奈指出,“如果美国把自己的政策融入多边体系中,美国就可以使其地位更加合法,更容易被人接受。” 应该看到,单边主义“孤掌难鸣”,它不代表包括美国公众在内的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可能称雄于一时,不能得逞于一世,伊拉克战争就是向世人的一个警示。多边主义犹如“众志成城”,代表国际社会的根本福祉,可能挫折于一时,但坚不可摧于一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必然逻辑和不可逆转的规律。 其次,包括中国在内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从各个层面给予联合国以有力支持,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使联合国更加坚强有力做出持续不断地贡献。 此外,改革的成败还要看联合国秘书处工作能否完善和改进。 这三项因素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缺少任何一项,联合国的改革就难以完成。-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