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反恐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2日16:49 《环球》杂志

  20世纪90年代,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为契机,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三次大调整。此次调整最突出的特点是两极结构解体、多极结构尚未发育成熟,美国恃其超强实力,谋求建立单极霸权。单级与多级的竞争成为冷战后国际地缘政治竞争的主旋律。

  冷战的结束并未改变地缘政治本质,美国仍坚持传统地缘政治观,坚持维护、扩大美国的世界霸权。受美国谋霸战略的影响,各大国竞起效尤。冷战后的世界仍然充斥传统地 缘政治思维,地缘政治争夺依然是国际政治权力游戏的基本内容。

  所谓的传统地缘政治观包括5个突出特点:第一,主要是大国之间的战略游戏,中小国家和其他力量只是大国棋盘上的小卒;第二,具有强烈的争霸意识、对抗性和军事斗争色彩;第三,强调结盟关系,敌、我、友阵线分明;第四,夸大地缘战略关系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使之绝对化、庸俗化;第五,注重争夺、控制战略资源和地理枢纽。

  “9·11”的冲击波

  然而,“9·11”事件及随之而来的反恐斗争促使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反思并调整传统地缘政治思维,转换战略视野。传统地缘政治观遭遇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全面而深刻的冲击。

  首先,大国对抗色彩有所淡化。“9·11”事件发生后,各大国未因美国冷战后的单极战略而对美国遭遇的“不幸”幸灾乐祸,相反,各大国对美国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战略理解。

  被美国视为“潜在战略对手”的中、俄两国领导人以最快的速度致电美国总统,表示在反恐斗争中支持美国。2002年6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发表讲话,宣称美国面临的“最严重”威胁是“激进主义与技术的危险结合”,他未提大国对抗是美国的主要安全威胁。相反,他特别强调“通过在大国中建设友好关系来维护和平”,主张在和平时期建立“牢固的大国关系,以在患难中帮助处理危机”。此后,主张大国合作的思想一度在美国战略界占据上风。直到伊拉克战争前的一段时间,各大国竞相开展反恐合作,美国与中国、俄罗斯等潜在地缘战略对手的关系大幅改善,大国地缘政治对抗意识有明显削弱。

  “9·11”事件及随之而来的恐怖与反恐斗争引起的国际地缘政治观的第二个变化涉及地缘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屏护作用问题。

  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空前发展把世界连为一体,极大地削弱了海洋、江河、山脉、丛林及其他复杂地形对国家安全的屏护作用。“9·11”事件表明,恐怖威胁不受国界阻隔。美国受恐怖袭击刺激了油价、打垮了美国经济,从而也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直接受害。

  “9·11”事件使各国认识到,国家安全的内向性、不确定性和共同性在21世纪将更加突出,靠强大的常备军已不能确保阻止恐怖袭击危害国家、“御敌于国门之外”。各国开始从国家安全的普遍性、共同性而不是一国地缘利益的狭隘角度思考国家安全战略,地缘因素对国际关系的消极影响受到一定削弱,这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与信任,包括邻国的合作而不是对抗。

  “9·11”事件及随之而来的恐怖与反恐斗争引起的国际地缘政治观的第三个变化涉及敌、我、友划分和国家结盟问题。

  在传统地缘政治观中,国家间划分敌、友是常态,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地缘利益、民族种族、意识形态和文化关系等因素影响。一般说来,相邻的国家及民族种族、意识形态和文化不同的国家容易走向对抗。“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成为人类公敌,各国积极开展反恐合作,减少对抗。美国尤其以反恐划线,确定敌友。尽管美国国内仍存在防范中、俄的传统地缘政治观,但与中、俄合作的主张仍保持上风,美与中、俄等大国的关系仍保持总体稳定状态。

  恐怖主义成为“玩家”

  1997年,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出版《大棋局》一书,以地缘政治的视角将世界国家分为3大类。第一类国家是“地缘战略棋手(玩家)”,指世界地缘政治斗争中的主角,通常为大国;第二类国家是“地缘支轴国家”,指占据地缘战略要津的中小国家;第三类国家是指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其他国家。

  然而,在“9·11”事件中,正是恐怖主义这样一个既无领土、又无属民的非国家行为体,靠着十来个怀有“我战故我在”理念支配的“烈士”重创了美国,部分改变了美国人的地缘政治观,进而刺激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大调整。“9·11”事件表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际政治的不对称成为新现象,地缘政治已不再是大国之间的游戏。

  恐怖主义虽然力量微小得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却可以通过不对称的攻击,给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带来通常是大国战争才能造成的严重伤害,进而影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和大国关系的变化。由此,恐怖主义已经成为确定无疑的“地缘战略玩家”,而布热津斯基关于世界国家的地缘政治分类也受到根本性挑战。

  尤为重要的是,恐怖主义来无影、去无踪,缺乏通常是主权国家才有的“责任感”,使世界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动荡,更加充满不确定性。而这也成为美国调整地缘政治战略以及大国加强反恐合作的基本原动力。

  变宽,变窄,变高

  “9·11”事件及随之而来的恐怖与反恐怖斗争引起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大调整,这种调整又因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而必然要引起国际地缘战略格局的变化。这些变化可简单表述为:大西洋变宽了,太平洋变窄了,亚太升高了。

  大西洋变宽了,是指隔大西洋相望的美国与欧洲“盟友”两大“地缘战略玩家”的关系大幅疏远,甚至在一些重大议题上走向对峙。俄罗斯人称之为“大西洋结冰”,而美国人质疑“西方世界是否仍然存在”。伊拉克战争以来,美欧分歧已升级至新的高峰,超出议题范畴和战术范畴,发展成长期的、战略的结构性矛盾。从地缘政治观点看,美欧离心离德本身就意味世界地缘战略态势已发生结构性变化。

  太平洋变窄了,是指隔太平洋相望的美国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已进入一个更加快速、全面、对等、相互依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领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额已超过对欧洲投资,与亚太各国的贸易额占其全球贸易额的40%;在安全领域,美国反恐战争主要以亚太地区为平台,在这一地区的新增战略投入远远超过在其他地区的投入,并将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调整作为新一轮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

  亚太升高了,是指亚太地区在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性大幅上升。这是由当前反恐态势、亚太经济与实力持续增长及其发展前景与冲击力共同决定的。“9·11”事件以来,亚太地区主要国家保持持续繁荣的局面,与欧盟、北美两大经济板块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平。亚太区域化、自由贸易区谈判取得了空前进展,并开始从经济区域化向区域安全合作推进。亚太还是国际矛盾的焦点地区,恐怖与反恐怖、扩散与反扩散、衰退与反衰退3大矛盾在亚太都有反映,这里因而是国际社会从事3大斗争的主要平台。亚太也是单极与多极激烈碰撞的主要舞台,各主要大国普遍加大了对亚太的战略关注。美国地缘战略活动的重点已转向亚太,俄罗斯及德、法等欧洲大国也纷纷“向东看”。包括中东、中亚、南亚、印度洋、东南亚、东北亚等在内的亚洲濒海地带更成为世界地缘政治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林利民(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