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为阿拉法特深情祈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12:55 法制晚报 | ||||||||
世界知识出版社前总编、新华社资深记者接受本报专访 时刻关注阿拉法特病情 巴勒斯坦驻华大使介绍与阿拉法特共同冒险经历 独有的阿拉伯黑白相间的头巾、坚毅笃定的眼神、一袭墨绿色的军装,定格了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阿拉法特曾先后14次访华,本报记者专访同阿拉
世界知识出版社前总编时延春:我和阿拉法特是老朋友 北京时间11月5日早晨9点,本报记者就阿拉法特病危一事采访了中东问题专家——世界知识出版社前总编时延春。谈起阿拉法特,时老心情略显激动。他介绍说:“我和阿拉法特是老朋友了。早在1984年3月,我陪李先念去约旦访问,就曾和阿拉法特会见过。不久,1984年5月,阿拉法特又来到中国访问,我作为翻译,一直陪在阿拉法特左右。今年我刚刚出了一本书,叫《凤凰涅槃中的阿拉法特》,得到了阿拉法特本人和前任、现任巴勒斯坦驻华大使的大力支持。阿拉法特今年3月份还给我写了一份亲笔信,称呼我为亲密的朋友,他说谢谢我,因为巴勒斯坦处在困境中时,没有被人遗忘。”最后,时老动情地说:“阿拉法特是个传奇人物。他为争取巴勒斯坦的独立奋斗了一生,其理想、气节、奋斗史都可歌可泣。但最终不能完成他的心愿,也算是阿拉法特人生的一大遗憾。” 作为阿拉法特的老朋友,时老说:“我真的很希望阿拉法特能好起来,早日康复!但阿拉法特确实年事已高。如果真的有什么不幸,我会永远怀念阿拉法特这个亲爱的朋友,并祝他的灵魂得到安息!” 本报记者 谭克华 实习记者 杜曼 新华社记者、中东问题专家顾正龙:我被阿拉法特疑为恐怖分子 在中东工作二十多年的顾正龙说,自从阿拉法特入院以来,他一直在关注有关阿拉法特的病情,今天早上得知阿拉法特可能脑死亡的消息后,他的心情非常沉重。顾先生说,他衷心地祝愿阿翁这次也能像过去每一次经历的奇迹一样,再次创造奇迹,从生死线上挣扎过来,回到爱戴他的人们的身边。顾正龙说,和阿翁的不解之缘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有一次,阿拉法特得到消息,美国中情局把阿拉法特列入恐怖分子名单,计划从肉体上消灭他。阿翁为寻求帮助,找到中国驻埃及大使共同探讨应对措施,自己也参加了讨论会。顾正龙说,1985年他采访阿拉法特时,由于怕电池不够用,不停开关录音机,还被阿拉法特怀疑是在暗算他。 文/本报记者 李莎 新华社资深女记者陈佩明:我两次采访阿拉法特 新华社另一位资深女记者陈佩明,她曾经作为中国第一位专访阿拉法特的记者两次采访过阿拉法特。提起阿拉法特,年近80高龄的陈女士在电话那头流露出一种对他非常敬佩和怀念的特殊情感。“我 真心希望他能恢复健康!” 陈女士说,她首次访问阿拉法特是在1983年,以色列当年打响了侵略黎巴嫩的战争,并扬言要把巴解组织成员赶尽杀绝,当时的政治局势非常紧张。就在巴解组织紧急商讨对策的时候,陈女士叩响了阿翁会议室的大门,对他进行了专访。“为什么我会见的中国人都是中国记者呢?”阿拉法特一见我就来了一句。我的第一感觉就非常亲近。 文/本报记者李莎 巴勒斯坦驻华大使拉希姆:阿拉法特14次中国行 11月5日凌晨,在各大通讯社纷纷爆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病危的消息后,巴勒斯坦驻华大使拉希姆告诉记者,中国官方表示将尽一切可能对阿拉法特提供医疗帮助,包括医疗器械和医疗队。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还在阿拉法特抵达巴黎当天,带大束的鲜花去医院看望了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还没有任何政治头衔,只是作为阿拉法特政治运动的领导人,所以这次访华并没有对外公开。那是在1964年,阿拉法特和他的同事阿布·杰哈一起来到中国寻求帮助。在中国阿拉法特见到了周恩来总理。 阿拉法特曾多次访华,到目前为止,共计14次。 本报记者/谭克华 实习生 杜曼 巴勒斯坦驻华大使拉希姆:我和阿拉法特一起坐牢 阿拉法特病重后,巴勒斯坦驻华大使拉希姆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他与阿拉法特共同经历的惊险故事。拉希姆说,他和阿拉法特是在1963年认识的,当时是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阿拉法特和拉希姆相遇并走到一起。之后,1964-1968年拉希姆和阿拉法特一直在叙利亚发展自身势力,并得到了叙利亚政府支持。但后来因为发生矛盾,叙利亚三次囚禁了阿拉法特。1966年,拉希姆大使也和阿拉法特同时入狱7个月。最后被阿拉法特组织成员救出。谈到他和阿拉法特的关系时,大使先生说:“我认识阿拉法特40年了,我们不仅是亲密的朋友,我们还是兄弟!” 多次遭暗杀被称为“中东政坛不死鸟” 阿拉法特曾多次遭到暗杀,半个多世纪以来,阿拉法特经历了50多次险情,但每次遇到危险总能大难不死,从枪口下逃离,所以被称为“中东政坛不死鸟”。 大使先生自豪地说:“因为他被巴勒斯坦人民爱戴,所以一旦他们听到任何风吹草动,就会马上通报我们。” 大使先生介绍说,在约旦东南部城市、在黎巴嫩的贝鲁特、在约旦河,有很多次,以色列的军队企图暗杀阿拉法特,但从来没有得逞,甚至他从来没有受过枪伤。 有一次,以色列军队从军用直升机上向阿拉法特进攻,炸弹在离阿拉法特的汽车很近的地方爆炸,阿拉法特的汽车被炸弹炸翻了,但神奇的是,阿拉法特只有手部受了一点外伤。 62岁阿拉法特1991年迎娶苏哈 阿拉法特曾发誓终身不娶。出于对巴勒斯坦人民和巴解组织的承诺与责任,阿拉法特认为自己无权结婚,无权生儿育女。因此,阿拉法特曾经有过的几次恋爱,最后都不了了之。终于在他62岁时,阿拉法特与他的秘书,法国女孩苏哈小姐在1991年结为夫妇,当时苏哈只有27岁。 谈及阿拉法特的婚姻,大使说,阿拉法特和夫人、女儿聚少离多。大使说:“因为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官邸兼指挥部条件实在太简陋,母女俩生活很不便,因此,苏哈带着女儿常年生活在法国。现在阿拉法特的女儿已经十几岁了。” 最后大使先生说:“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的标志,我相信他会很快好起来!我也希望巴以冲突能早日得到和平解决。”本报记者 谭克华 实习生 杜曼 相关专题:阿拉法特病情严重恶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