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美国华裔作家哈金再次获得福克纳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11:08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有人将他的英文作品称作直译体,但是他本人却自称患修改癖。这位四十九岁的中国移民,以其虐囚题材的新作《战争垃圾》第二次捧得美国文学界的最高殊荣福克纳文学奖,从而成为继菲利普·罗斯与约翰·爱德加·威德曼之后第三位两次获此殊荣的作家。

  80年代海外学子的典型

  整整二十年前,他远赴海外。二十年间,他未有归过国,仿佛有断了乡情的味道。

  作为文革间长大的一代,他的经历中透出了某种历史的必然性与相似性。一个立志作科学家的少年,一个解放军战士,一个铁路工人,一段求学经历。

  他在学院里膜拜俄国经典文学。他是八十年代那批海外学子的典型的形象缩影,大龄学子,携家带口,勤勉耐劳。

  在布兰德斯大学攻读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又在波士顿大学创作班里接受科班级的写作训练。毕业后在爱摩瑞大学开始讲学生涯,2002年调往波士顿大学成为终身教授。这期间,他的诗歌,小说作品陆续摘取大奖。这样的步伐,这样的成就,可以用出色来形容。但是对与那一代定居海外的学子来说,这种出色却未有什么特别之处。

  哈金之谜

  在英语文学界,他被本族语者们视为异类。美国人想不通,为什么这个操着蹩脚英语和沉重口音的外来汉竟然能写出这样浅显易懂又富有神韵的文字。甚至,他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当他写人物们“拼命大喊”,或者“怒目而视”时,当“他们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时,其效果不是卡通画,相反却为作者宛若摄影机般的叙述平添了一份冷若冰霜的奇异能量。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大巧若拙”?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有人寻根溯源,从影响入手,指出在这些蛊惑人心的浮满平凡细节的简单故事下面潜伏着一个骚乱的契诃夫,或者果戈理的战争漩涡,或者,另外的几位俄国大师——艾萨克·巴别尔以及托尔斯泰的痕迹。

  另一些人则指出,哈金的作品仅是中文到英文的功能性的转换,是一种直译。这样的说法否定了哈金本人的英文写作功力。尽管有目共睹的,小说写作外的他还是一位成功的英语诗人,诗人的本职——对于语言本质的打磨推敲,汲取精华,正也反应在哈金的行动中,他本人指出,在写作中他总是一遍遍地删改校订自己的作品,直到文本呈现出最精简的形式为止。那么,哈金之谜到底是出于汉语天然的神力,还是后天之功力所致?或者,一半一半?

  脱离中国文学心理的努力

  在1996年的一次访谈中,哈金承认,英文书写对与他本人来说预示着“沉重的工作,一些失望,但是还有自由。”

  他同时解释说,汉语是一种书面化的,高雅的语言,远离了口语。它远没有英语的可塑性强。那么,脱离了汉语写作“环境”的哈金,是否真得脱离了与之皮肉相附的传统与其思维方式。“我渐渐将中国文学心理从我的脑子里挤出去,”哈金在1999年与约翰·D·托马斯的访谈中说道,“就如同一次大输血,就如同换了一次血。”

  当然,换血前的哈金,从未作过中国作家。他的血统身世均表明,他属于远离传统的一代。他接受经典的红色无产阶级教育,受经典的世界平民文学熏陶。他思考着很经典的生活的,历史的事。他的血液里本来就是这些。所以问题是,换血后的哈金,断了中国情结,母语情节的哈金,他断绝的究竟是什么?

  记忆成就了哈金的写作

  哈金笔下的中国冷冻在1985年,那一年他出离故土。中国,他曾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作家。他从未和同时期的文学流派有过什么牵连,他是带着一身的翻译文学的气味离开中国的。他本来可以老实地求学,成为一名文学研究者,或者归国,在学院里谋个职位。

  但是他还是选择留在了美国。他选择留在美国的一刻,就意味着他必须面对巨大的谋生压力。作为典型的第一代移民,哈金选择的谋生手段却是另类的。写作,最初对于哈金,意味着接二连三的退稿信和每年5000美元的微薄收入,节俭的生活,和紧凑的时间。

  像所有第一代移民一样,他经历了“出卖体力,不出卖思想”的阶段,警卫曾是他最喜欢的工作。求生之路是艰辛的,那么,写作之路呢?远离中国现代文学的大背景,又被英语本土世界拒之门外,哈金可以咀嚼的仿佛只有记忆。但是就是记忆之材料,成就了哈金的写作。

  “返母语化”难以实现

  哈金也只是一个英文笔名。金雪飞,是他的真名。但是哈金用英文写作,用另一种思考方式思考,在另一种文学传统里休养生息。他的名声在母国已经很大了,当然,这里的人们仍称他为哈金,而不是姓打头的金哈。

  有一些杂志刊登了他的作品(中文版,当然),反映有好有坏。他得奖的事也得到了华语世界的普遍关注。就连他本人,也考虑过归国教书这一选择,可是向北京大学递交的教授职位申请,却一直没有回应。他的儿子已经在普林斯顿读书了。他已经成了彻底的美国人。所以,哈金的“返母语化”和“续中国情结”恐怕很难实现了。甚至,哈金本人也透露,他的下一本小说将讲述美国移民的故事。所以,应该是收回用“那个用英文写中国的事”这样的话,来形容这位进军畅销榜的华裔作家的时候了。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