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伦敦遭遇恐怖袭击专题 > 正文

伦敦遭恐怖袭击破坏G8峰会 各国匆忙调高警戒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03:11 东方早报
伦敦遭恐怖袭击破坏G8峰会各国匆忙调高警戒色

伦敦连环炸主要爆炸地点 刘建平 制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这是一场东道主中途突然缺席的G8峰会。

  英国首相布莱尔7日就爆炸事件发表第一份声明时说,G8峰会的主要议程不会因为袭击事件而改变,但一定会讨论发生在伦敦的恐怖袭击。

  “所有参加八国峰会的领导人都愿意在我缺席的情况下继续举行会议,我们将继续正
在讨论的问题,并且得出将要得出的结论。”布莱尔说。

  快达成一致意见了

  当天的会议是在示威者的抗议声中和警察严密的保安戒备下开幕的。当天上午,布莱尔以东道主的身份,在饭店主楼门口迎接陆续抵达的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德国、美国、俄罗斯和法国领导人。随后,八国领导人开始了本次峰会的第一次工作会议。

  根据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倡议,本次首脑会议的主要议程是讨论援助非洲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在会前的磋商中,八国集团已经接近就增加对非洲的援助达成协议,但在遏制气候变暖问题上仍存在一定分歧。

  在《京都议定书》的问题上,美国总统布什坚持选择孤立。虽然在抵达会场前数小时他明确表示同意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看法并且认为应该尽快对温室气体采取控制措施,但他不想考虑《京都议定书》那样的解决途径。布什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经济。作为美国总统,我怎么能接受一个让很多人失业的方案呢?”

  希拉克心情不再重要

  在这一问题上,法国与德国实际上赞成宁可与美国分裂,也不希望峰会发表没有实质意义的联合声明。法国总统希拉克可能会在峰会上要求一切措施必须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此举可能令美国不肯签署声明,一名官员曾私下表示:“联合声明能否达成完全要视希拉克当日的心情如何。”

  按理说,希拉克的心情确实没法好。虽说6日晚上英国女王举办的招待宴会上已经撤下了最让他倒胃口的苏格兰“哈吉斯”香肠,但就在峰会召开前一天,全世界普遍看好的巴黎在申奥决战中败走狮城,输给死对手伦敦。继今年5月29日欧盟宪法公投在法国受挫后,阴郁与刺痛再次降临塞纳河两岸。

  不过,7日,连环恐怖袭击的突发已经让希拉克的心情变成了次要因素。“现在会议大楼实际上是一片混乱。我被告之今天下午不太可能通过关于遏止全球气候变暖的联合声明。我现在还不清楚,爆炸会否真的会影响整个进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使原本已非常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艰难。”非政府组织“地球的朋友”的环保活跃人士凯瑟琳说。根据日程安排,八国集团领导人将举行三次工作会议。7日下午,八国集团领导人将同应邀前来的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的领导人举行对话会,讨论世界经济、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

  8日是G8峰会的最后一天,八国集团领导人还将与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加纳、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举行对话会,讨论非洲债务、援助及公平贸易等问题。

    八国首脑会议

  据新华社电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源于1975年。在法国倡议下,法、美、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当年在法国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举行了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次年,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每年轮流在各成员国召开一次。1977年起,欧洲共同体(后改名为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亦应邀参加会议。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最初主要讨论经济问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首脑会议除讨论经济问题外,把世界重大的政治问题也列入了议程,诸如如何面对“苏联战略的挑战”问题、核裁军问题、东西方关系和人权问题等。

  1997年,俄罗斯正式成为该集团的一员,“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格局形成。但在经济问题上,八国首脑会议依然保持七国体制。相关文章:人们就这么血淋淋站在街上,傻了眼

  早报专稿24小时,伦敦从狂喜跌入狂悲。伦敦人还没有从前一天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嘴里吐出“伦敦”带来的美妙眩晕中彻底清醒,7日发生在闹市区的一系列冲天爆炸声、遍地鲜血以及仓皇失措的人们则彻底将这座城市拖入地狱。

  伦敦当地时间7月7日上午9时前后,正是上班高峰时间。位于伦敦东区金融城及繁华的北区的至少6处地铁和3辆双层巴士接连发生大爆炸,伦敦公共汽车交通和地铁随即全线关闭。据英国媒体最新报道,这一被英国首相布莱尔愤怒指责为“野蛮的恐怖袭击”,目前至少已造成45人死亡,超过1000人“严重受伤”,预计死伤人数将进一步上升。

  上班高峰期 地铁被炸

  “人们尖叫着跑出地铁站,血流满面。”7日上午8时49分,一列驶近伦敦东区金融城AldgateEast(阿尔盖特)地铁站的地铁发生了第一起爆炸。最初被伦敦地铁系统宣布为“技术故障”的突发变故,随着利物浦大道(LiverpoolStreet)地铁站、Edgware路、北伦敦的King’sCross地铁站、金融区的老街、伦敦中部的罗素广场其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铁和双层巴士强烈爆炸,宣告英国的恐怖袭击噩梦终成现实。

  由于发生爆炸的地铁及公交车站均位于伦敦闹市,为安全起见,伦敦地铁所有13条地铁线路和地面公交全部停运,交通一片混乱。英国警方与消防人员全数出动,大批军队赶来增援,到处听到救护车的呼啸声,所有的伦敦医院都拉响了事故警报。整个伦敦投入紧急救援。

  从爆炸地铁里侥幸逃生的乘客们浑身是血,惊魂未定。由于惊吓过度,一些幸存者们手脚颤抖,甚至失声恸哭。他们大多数都是用手中的雨伞等物砸碎车厢玻璃逃命的。AldgateEast地铁站爆炸目击者之一27岁的凯特·海伍德说:“人们尖叫着跑出地铁站,血流满面。”

  26岁的牛津大学学生考尔维特当时就在发生了第一起爆炸的地铁上,地铁瞬间成为地狱,只有鲜血、尖叫、浓烟。“一切都那么突然,感觉就像平地一声巨响。声音震耳欲聋,所有的车窗都震碎了……车厢像是黏到了一起,所有人都从座位上跌了下来。”因为吸入浓烟导致呼吸困难或被爆炸碎片割伤的幸存者们则立即被送往就近医院。据悉,地铁中还有至少200名乘客没有逃出来。

  噩耗接踵来 巴士被炸

  “我回头,发现车子的后半部飞上了天。”

  地铁被炸的消息刚刚传出,巴士被炸的噩耗接踵而来。伦敦市民贝琳达·希布卢克当时正乘坐停靠在罗素广场站的一辆双层巴士上班。“我坐在巴士的前半部,突然听到一声毛骨悚然的巨响。我回头,发现车子的后半部飞上了天。”当时车上挤满了人,绝大多数都是和贝琳达一样的上班族。这辆巴士的上半层被完全炸毁。

  安吉是爆炸时路过那里的市民:“我只知道,我经过一辆挤满人的双层巴士,下一秒钟,我已经被一股巨大的气浪扔在地上,然后又有人狠狠地砸在我身上。”安吉百分之百地确信:“只有恐怖袭击才会这样!”16岁的苏珊娜恰巧目击了巴士爆炸的全过程。“我的耳朵几乎要被爆炸声炸聋了。到处都是汽车残骸,还有人的断手断脚,每个人看起来都像是要发狂了,我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几乎不想去回想……一位女士的半张脸被挂在残骸上……人们就这么血淋淋地站在街上,傻了眼。”

  爆炸连环起 伤亡上升

  “我不知道怎么了,我恨恐怖主义,它太可怕了。”伦敦警方称,爆炸几乎同时发生,造成大量人员死伤,应该是蓄谋已久的袭击事件。伦敦警察局长伊恩·布莱尔向英国天空电视台表示,警方已经在其中一处现场发现了爆炸物痕迹。“今天,伦敦遭遇了一连串恐怖袭击,我为爆炸的死难同胞和他们的亲属感到难过。”正在苏格兰鹰谷主持召开八国工业集团首脑会议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则在英国当地时间7日中午12时就伦敦爆炸发表了电视讲话。布莱尔随后即返回伦敦处理爆炸事件。

  媒体普遍报道当日伦敦发生六七起爆炸,目前英国内政部证实至少发生了4起。此前有地铁爆炸幸存者称,地铁爆炸后还曾出现两列列车迎头相撞事件,有关事件的具体内容还需警方进一步调查。

  由于连环爆炸威力巨大且地点分散,此次爆炸的死伤人数仍未有官方结果。据英国的天空电视台报道,连环爆炸案已造成逾45人死亡,超过1000人受伤。截至记者今日凌晨发稿时,英国医院证实的死亡数字是40人,至少350人受伤。继美国的“9·11”和马德里“3·11”之后,恐怖袭击这次真实地发生在了英国人身边时,一股恐惧情绪也迅速在英国社会蔓延。看到电视上的爆炸现场画面,52岁的伦敦市民莉莉安为同胞哭泣。“我不知道怎么了,我恨恐怖主义,它太可怕了。”王靓伦

    敦爆炸进行时

  8时49分,伦敦公共交通警队接到报告说,位于伦敦利物浦街地铁站和Aldgate站之间的一段伦敦地铁都市支线发生一起意外

  9时15分,英国运输警察称伦敦金融区附近的利物浦大街地铁站发生爆炸

  9时27分,地铁运营公司称伦敦地铁爆炸是因为高压线事故

  9时41分,伦敦北部传来第二桩地铁爆炸案发生的消息

  9时53分,地铁运营公司宣布伦敦地铁停运。警方宣布,接到爆炸报告的地点有———邻近利物浦大街地铁终点站的Aldgate车站,伦敦北部的Edgware路和KingsCross站,金融区附近的OldStreet站和伦敦中部的罗素广场等。

  10时14分,一辆公共汽车在伦敦中部爆炸

  10时24分,伦敦警察厅正式承认伦敦发生“连环爆炸”

  10时33分,警方确认伦敦中部最少发生3起公共汽车爆炸案

  10时47分,伦敦内政大臣称,伦敦爆炸案造成“惨重伤亡”

  11时07分,媒体报道,伦敦所有公交线路停运

  11时15分,警方宣布伦敦至少发生6起爆炸案件

  11时35分,伦敦警察局长对路透社称,爆炸地点有炸药痕迹

  12时,英国首相布莱尔称,这次连环袭击事件为恐怖袭击,意在阻挠“G8峰会”

  12时10分,BBC安全事务记者表示,一个和“基地”组织有关的网站发表声明,声称涉及这次爆炸事件。(注:英国标准时间)“好险!爆炸前15分钟我在地铁里”

  早报记者 田辉

  “爆炸前15分钟我刚刚经过利物浦街地铁站。平时我都是乘公共汽车上班,今天碰巧坐了地铁,好险!”

  在伦敦市中心金融城工作的中国同胞罗浩先生昨天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他当天的见闻。“现在伦敦市中心的交通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地铁和公共汽车都已经停运,警察在一些路段设置了路障,进出金融城非常困难。”“手机在市中心已经都不能打了,以便把频道留给警方。目前我还没听说有中国朋友在爆炸中伤亡。”

  罗浩的工作地点CharterHouse就在发生地铁爆炸的伦敦金融城里,距离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和罗素广场都不远。罗浩说,“爆炸发生时,我没有感觉到有震感,可能是发生在地下的缘故吧。后来,我看到很多警察和警车包围了现场,一些受伤的人被抬了出来,送往医院。”

  “我们的工作应该说还在继续,但所有的会议都取消了,大家都在谈论着爆炸。现在有很多传言,有的说是针对英国,有的说是针对G8峰会,大家都在看新闻,伤亡数字好像一直在上升。”

  地铁是伦敦人重要的交通工具,每天有数十万人乘地铁出门或上下班。罗浩说,“爆炸发生后,伦敦市区的地铁线暂时停止了运行,但进出伦敦的火车仍在运行,不过警方已经提醒市民,待在自己的建筑物内,不要出门,不要乘坐火车和其他公交工具,因为可能还会有新的爆炸装置。”

  爆炸给一向相对平静的伦敦带来了恐怖的阴影。罗浩在电话中对记者说,“由于公交车和地铁都已经停运,我今天要走一段路回家了。”

    暂无中国同胞伤亡报告

  早报记者 田辉

  记者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了解到,目前并未接到有中国公民在伦敦一天多起爆炸事件中受伤或罹难的报道。

  不愿透露姓名的使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在爆炸发生后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并对外公布了应急电话。目前,尚无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在爆炸中伤亡。同时,大使馆还与英国外交部、伦敦警方和警务情报机构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事态的最新发展。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也在第一时间发出领事新闻,提醒旅英中国公民注意安全,在伦敦出行时尽量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汽车或出租车。

  据悉,目前在英国至少有十几万中国留学生,其中5万左右在伦敦学习,但伦敦的大学多数设在远郊,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位于发生爆炸的市中心附近。

  中国驻英使馆参赞卢月可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使馆还同伦敦华埠、华人团体等进行了多方联系,他们表示,伦敦华人生活安定,未听说有伤亡报道。

  卢月可表示,使馆将继续密切跟踪,了解情况。如要向使馆查询有关信息,可拨打如下电话:0044-20-72998432、72998430,0044-7967495782、0044-20-76369756(传真)。

    爆炸现场到处是“基地”标签

  早报记者 仇晓慧

  7月7日清晨,伦敦市民还沉浸在承办2012年奥运会的喜庆之中,然而,就在这一时刻,一起震惊世界的伦敦连环爆炸案却无情地使当地市民坠入血与泪的痛苦。伤痛之余,不禁引人深思,究竟是谁导演了这一幕“声势浩大”的惨剧?

  “基地”宣布负责

  伦敦警方最早发布消息,声称地铁爆炸系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所致。紧随其后的爆炸发生后,当局警方又发表了更正声明,认为爆炸几乎同一时间发生,造成大量人员死伤,是一起蓄谋已久的袭击事件。就在英国官方纷纷指出是恐怖主义事件之时,一个自称为在欧洲的秘密“基地”组织,在英国当地时间12点10分发表公开声明,称对当天发生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恐怖主义连环爆炸袭击负责,并表示此举是为了报复英国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据新华社报道,这个组织自称为“欧洲基地圣战秘密组织”,并警告意大利和丹麦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

  同时,有观察人士对此发出质疑,由于爆炸时机恰好是苏格兰召开的G8峰会之际,是否与民间抗议游行组织有关?另外,又逢伦敦获得奥运会承办权,爆炸案是否可能是承办城市的竞争对手所为?

  复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院长沈丁立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虽然并不能单从“基地”组织发表公开声明,就确信是“基地”组织所为,但纵观对英国持有非议的敌手的做事风格与方式,其中能缜密策划且成功制造这起爆炸案的,可以说非“基地”组织莫属。

  手法类似“3·11”

  英国媒体在昨日的观察文章中提到,该爆炸案在短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连环爆炸,手法类似去年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连续爆炸案。这一手法的相似性体现在:均是在相当接近时间内发生多起爆炸,造成大量伤亡以及人群惊恐。

  从1998年美国驻东非洲的两处大使馆爆炸,到“9·11”攻击都可以看出那是“基地”组织惯用的攻击手法。目标的价值,都在于对当地民众在心理产生的强烈震慑力。

  另外,就选择城市的思路,沈丁立提出该爆炸案与“9·11”事件的相似之处。他认为,“基地”组织者之所以选择伦敦,也有多方面考虑:一来,伦敦与纽约一样,都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中心,当时恐怖主义在“9·11”袭击世贸大厦,就主要因为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世贸大厦更是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高度发展的代表。英国在金融方面也始终是美国的盟国与合作者,伦敦的欧洲金融中心地位自然同样成为“基地”组织的觊觎目标。另外,由于G8峰会的召开,英国大部分警力都调集到了苏格兰,恐怖组织当然会把握这一类似于《纽约大劫案》中“声东击西”的警力漏洞机会。

  伊战“结下梁子”

  恐怖分子袭击是不需要理由的,但公告声称发动此举的目的是“报复英国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确实可以作为“正当”借口。

  由于“基地”组织始终认为,英国卷入伊拉克战争,完全违背国际法原则,且与美国结为盟友,更是仗势欺人的行径。美英在战后所畅行的“反恐联盟”严重削弱“基地”组织在全球的势力,所以“基地”认为现在正是到了报复怨恨的时候。

  矛头G8奥运只是巧合

  就爆炸时机正逢G8峰会与奥运承办权获胜,沈丁立认为,袭击者的矛头指向的是G8峰会。因为这样规模的连环爆炸案不可能只需要一天时间,奥运成功只是巧合。在这个时机发动爆炸惨案,更能给伦敦极度的狂欢气氛造成强烈冲击。G8峰会是“富国联盟”,“基地”组织借此向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弱势国家的压迫进行谴责与控诉。

  英国媒体也指出,当时,英国首相布莱尔正在苏格兰参加G8峰会,恐怖主义仿佛在暗示:“这些峰会领袖都被圣战士恐怖分子玩弄在手掌中”。

  各国匆忙调高警戒色

  法国:

  法国的警戒级别从橙色上升为第二高级别的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安全部门有权在火车上进行抽查。警方也会在城市间主要交通线上巡逻。在一些敏感地区,空中交通关闭。警方说,对伦敦和巴黎间的安检最严格。“欧洲之星”火车还在运行,但该公司呼吁人们不要去伦敦。

  意大利:

  意大利民航警卫局也提高了全国各大航空港的警戒级别,意大利民航警卫局新闻处发表通告称,“由于伦敦发生的系列爆炸案,民航警卫局已下令各大港口将他们的安全检查措施提高到最高级别。”

  德国:

  英国伦敦发生爆炸后,德国国家铁路当局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安全工作。柏林运输官员表示,他们已经将安全级别提升至“黄色”中等级别,在地铁站和火车站部署更多的安全人员。

  有柏林市官员指出,他们准备在当地时间7日下午2点召开危机应对会议,讨论是否在柏林引进新的安全措施。

  西班牙:

  西班牙政府发表声明,谴责“对伦敦的野蛮和毫无人性的恐怖袭击”,并表示“西班牙政府和人民将和英国人民一起与恐怖分子作斗争”。

  美国:

  美国国土安全部7日宣布提高美国公共交通的安全警戒级别,从黄色提高到橙色。另外,得知伦敦发生系列爆炸之后,美国的纽约、华盛顿等地都往重要的交通要道如地铁等加派了警力。

  澳大利亚:

  英国伦敦发生爆炸后,澳大利亚驻英国使馆人员已经介入爆炸调查。据悉,在伦敦的澳大利亚人就有30万,他们中很可能会有人出现在爆炸发生的中心地带。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公布了紧急电话,以便在伦敦的澳大利亚人求援。

  日本:

  日本对此次伦敦遭遇的恐怖袭击非常关注,日本国内的电视台等媒体都在进行同步报道。不过,日本方面的第一反应是关心爆炸中是否有日本公民伤亡。

  日本历来对地铁遭受恐怖袭击相当关注,并迅速进行反应。由于基地组织欧洲分支爆炸后在网上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报复英国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他们针对伦敦发动了袭击。日本和美国的关系走得也比较近,所以日本不能不担心。全球金融市场被炸得满目创痍

  早报记者 张明扬

  爆炸过后的伦敦金融街一片阴霾,举目一望,全球金融市场已然在“冲击波”下满目疮痍。欧洲三大股市和美股大幅下挫。而在前一天刚刚创下历史新高的国际原油价格急跌近2美元。“物理层面”的伦敦金融街更是难逃一劫,伦敦证交所在此期间进入“快市”紧急状态,伦敦结算所和瑞银分行则相继关门大吉。

  欧洲央行在爆炸后紧急召开会议,决定仍然将利率稳定于2%,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他已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讨论后认为,虽然爆炸在金融市场造成了一些混乱,但金融运行仍然保持正常。

  但放眼欧美股市,怎一个跌字了得?爆炸时值英国早晨,欧洲三大股市一开盘就急跌不止。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盘中报5022.10点,下跌4%;法国巴黎CAC指数大跌3.69%,报4121.85点;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则下跌3%,报4474.35点。而这一冲击波也飘扬过海,美国股市也在拖累下呈现跌势,道指期货盘中下跌135点,标普和纳斯达克期指则分别下跌17和27点。

  与此同时,前日刚刚在美国墨西哥湾大风影响下突破历史高点的国际油价在爆炸事件后应声下跌。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盘中重挫1.70美元,跌至58.15美元,而纽约交易所8月原油合约电子盘也大幅下跌1.88美元,报59.40美元/桶。

  爆炸的发生地———伦敦金融方面更是一片混乱,伦敦证交所其后宣布进入所谓的“快市”状态,已经要求所有自动指令输入设施停止运行。为股市、商品和能源期货提供结算服务的伦敦结算所则采取疏散人员措施,中止相关交易。而在邻近爆炸点的瑞银分行“关门大吉”的同时,德银也向员工发出警告,“统统留在办公室里”。作者:早报记者 刘莉

  相关专题:伦敦遭遇恐怖袭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