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遍及世界各地 创作语言有十几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6:45 世界新闻报 | |||||||||
犹太人把痛苦藏在文学里 《世界新闻报》特约撰稿人 钟志清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二战期间,包括犹太人在内的许多民族都遭到了侵略者的野蛮蹂躏与屠杀。 战后,像许多受难民族一样,对于这段血腥历史,犹太人选
大屠杀文学用多种语言创作 作为犹太民族文学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屠杀文学主要反映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多灾多难的生活,以及战后世界各 地的犹太人在“后大屠杀”时代,对这场历史灾难与民族创伤的认知与反思。 从事大屠杀文学创作的作家多是遍及世界各地的犹太裔作家,其中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作家埃里·维塞尔, 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世界诗坛的罗马尼亚德语诗人保罗·策兰,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以及几 代以色列作家(大屠杀文学创作数量最多的国家当推以色列)。这些作家写作所采用的不仅是犹太人自己的民族语言——希伯 来语和意第绪语,还有英语、法语、德语、匈牙利语、波兰语等十几种语言。 维塞尔:最富影响力的 大屠杀文学作家 埃利·维塞尔可以算作这些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犹太人在大屠杀时代的遭遇,以及在“后大屠杀 ”时期如何打破沉寂再现民族历史的过程。 维塞尔1928年生于罗马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陪伴他童年的是宗教学习和犹太社区生活。但这一切在他15岁那年 毁于一旦,小维塞尔和家人一起被纳粹关进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从此,他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母。战后,全家人幸存下 来的只有维塞尔和他的两个姐姐。维塞尔曾说过,他的家庭不幸也就是犹太民族悲剧的一个缩影。 维塞尔后来成为了一名记者。但是,像许多大屠杀幸存者一样,维塞尔长期对自己的集中营经历闭口不谈,直至19 55年在法国作家莫利亚克的敦促下,他才克服心理障碍,用意第绪语写成了900页的回忆录,并在回忆录的基础上,用法 文创作出了优秀小说《夜》(1958年)。《夜》以一位犹太少年的经历,见证了犹太人在集中营所遭受的苦难和心灵冲突 。维塞尔1956年开始到美国定居,他在数十年间创作了40多部作品,颇具世界影响。 大屠杀文学的体裁广泛 除了涌现出许多知名作家外,大屠杀文学的体裁也很广泛,包括传记、回忆录、日记、小说、诗歌等。这当中就有中 国读者和观众熟悉的荷兰少女安妮·弗兰克在战争期间写下的《安妮日记》,以及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并且获得7项奥斯卡奖 的美国影片《辛德勒名单》。 犹太人经常用《安妮日记》与《辛德勒德名单》这样的文学作品对年轻人进行民族历史教育。《安妮日记》在犹太人 心目中唤起的不仅是对战争暴行与民族创伤的回忆,还有犹太人对主权国家的向往,这也符合以色列的立国基础——建立犹太 人自己的国家。而今,这本日记也已在许多国家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目。 影片《辛德勒名单》曾经风靡一时,但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它原本是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 说改编而成。这部作品把辛德勒塑造成了正义的化身,对他在二战期间冒险使千余名犹太人免遭死难的行为褒奖有加,因此, 这部小说在犹太人中影响很大。时至今日,许多犹太人仍然对这位“大恩人”念念不忘。 2002年4月,笔者随以色列教育部举办的“生存者之旅”访问团抵达波兰,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曾亲眼见 到许多以色列大学生不仅在旅途中反复观看影片《辛德勒名单》,还专门到克拉科夫市城南——当年辛德勒夫妇开办的工厂遗 址——凭吊。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