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没有吓倒伦敦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7:41 外滩画报 | |||||||||
“7·7”连环恐怖袭击后伦敦见闻 特约记者孙晨/发自伦敦 7月8日清晨8时许,像往常一样,记者登上了开往伦敦市中心的火车去上班。
这是伦敦遭受多起炸弹袭击后的第一个早晨。 站台上和火车上依然熙熙攘攘,除了人们脸上严肃的表情外,几乎看不出这个城市前一天刚刚遭受了震惊世界的连环 恐怖袭击。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系统几乎都完全恢复运行,将庞大的上班人群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输送进这座世界级大都 市。 头版大照片触目惊心 在上下班途中读书看报,是英国人闻名全球的好名声,今天的乘客几乎人人手中都拿着一份报纸。 一幅幅通栏大照片触目惊心。《卫报》的整个头版是那辆顶层被炸飞的公共汽车的照片,标题是“伦敦的恐怖日”。 《每日电讯报》的头版大照片,是一位医务人员扶着一位受伤乘客,后者的脸部被烧伤,严严实实地覆盖着纱布,标 题是“‘基地’把恐怖带到伦敦的心脏”。 《独立报》用黑色边框和背景衬托着照片,显示救援人员将一位幸存者从被炸毁的公共汽车上搀扶下来,标题赫然写 道“恐怖降临伦敦”。 那些在地铁爆炸中幸存下来的人,感觉仿佛到地狱中走了一遭。 一位妇女说:“当时人们失控地嘶喊,惊惶失措。我以为我们都会死去。”另一位乘客回忆道:“整个车厢的人都在 尖叫,车厢内满是烟雾,什么都看不清,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位花了两个小时终于回到地面的乘客说:“我感到非常 沮丧,我看到很多伤势严重的人。很多路过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伦敦人的不屈令人敬佩 英国的安全戒备级别现在无疑已经提升到最高状态。但惨无人道的恐怖分子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暴行并没有使 伦敦人龟缩在家中。 记者不能不钦佩伦敦人的坚强。这是一个在过去几十年中遭受过诸多暴力,却依然顽强屹立的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曾对伦敦进行长时间的猛烈空袭,希特勒以为英国会在狂轰滥炸中屈服。但他的梦想 没有得逞,英国人最终顽强地挺了下来,成为欧洲抗击法西斯的一大坚实堡垒。 八九十年代,伦敦又经受了爱尔兰共和军制造的多次恐怖袭击,但是伦敦作为英国政治、文化中心作为国际金融中 心的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爱尔兰共和军及其政治分支最后不得不寻求政治解决途径。 7月7日伦敦遭受的恐怖袭击,与当年爱尔兰共和军的袭击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事先没有任何警告和征兆, 人们来不及疏散和躲避,警方和安全部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毫无疑问,不管肇事者是谁,选择在早晨高峰时间对交通系统发动这样的袭击,其目的无疑是要造成最大的伤亡。 穆斯林社区有点担心 恐怖分子对受害对象完全不加区别、选择。伦敦是一个多种族、多信仰共存的社会,这次的受害者中就包括了来自不 同种族和信仰社区的伦敦居民。 在追寻凶手的调查紧张展开之际,目前普遍的看法认为,凶手最有可能是伊斯兰激进分子。英国的穆斯林社区已经表 示了担忧,怕他们会成为公众指责的对象。 爆炸发生后,迄今已有3个组织称对袭击负责,其中一个自称是"基地"在欧洲的分支。伦敦警方首脑表示,极有可 能是一个在英国境内活动的恐怖组织干的。 袭击当日,因为反对伊拉克战争立场、5月份刚在大选中夺得一个议席的英国尊重党(RespectParty) 议员加洛韦在议会下院指责说,伦敦遭到袭击,是因为英国在伊战中扮演的角色。 在人们仍在试图解读这一恐怖袭击之时,加洛韦把伦敦遭袭与英国参与伊战直接联系起来,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公众人 物。 爆炸发生后,英国穆斯林社区的领袖们立即表示强烈谴责,并强调恐怖分子的行径与伊斯兰教义相违背。如何避免穆 斯林社区滥遭指责、避免种族关系恶化,将是英国政府的一个当务之急。 寻找自由与安全的平衡点 这次恐怖袭击再次给伦敦人敲响警钟:不管你如何小心戒备,不管你曾经挫败了多少次潜在的恐怖袭击,对恐怖分子 来说,只要有一次侥幸成功就"够本"了。 其实,自2001年的"9·11"袭击之后,伦敦就一直在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初步调查证实,用于袭击的炸弹 都是不足5公斤、威力比较小的炸弹,伤亡人数才没有更高。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应该归功于伦敦安全措施的严密,使得恐怖分子难以制造威力更大的炸弹。 作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发源地,英国人有着热爱自由、反对专制的悠久传统。不久前,为加强安全、防范恐怖,英国政 府宣布将引入身份证制度。这一计划遭到许多普通民众、反对党,甚至一些执政党成员的强烈反对,已经有人对这次袭击会对 身份证方案辩论可能产生的影响表示了关注。 在目前的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下,如何平衡个人自由与国家安全,在相当长时间里将成为英国各界辩论的焦点。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