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在英国文学史上 哈沃斯赫赫有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7:05 外滩画报

  自7月15日起,中国赴英旅游将正式展开,此举意味着欧盟25国全境已向中国游客开放。目前,英一地(包括苏 格兰和英格兰)8天深度游的报价为1.6万元左右。

  且不说伦敦秋雾、尼斯湖畔,本文为您介绍的是“简·爱”的故乡:哈沃斯——那个英国约克郡西部的偏僻小镇。在 那,勃朗台三姐妹写下了《简·爱》、《呼啸山庄》和《阿格尼斯·格瑞》三部大作。而今年,也是夏洛蒂·勃朗台逝世150 周年。

  外滩记者 任明/文

  哈沃斯只是英国约克郡西部一个遥远偏僻的小镇,被长满了紫红色石葵花与茅草的荒漠所包围。但在英国文学史上, 这里却赫赫有名。158年前,勃朗台三姐妹在这里写下了《简·爱》、《呼啸山庄》和《阿格尼斯·格瑞》。

  1847年,《简·爱》诞生的时候,夏洛蒂31岁,艾米莉29岁,安妮27岁。

  不过,哈沃斯镇本身并没有名气,很多外地的英国人甚至不知道这里,更不知道它和勃朗台姐妹的联系。老牌英国人 常说英国“世风日下”,也是有此一指吧!

  这座依沃斯山而建的小镇(也有人说它是村庄,在英国这二者的区别似乎不大)海拔很高,起伏的山势常常为旅游者 增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艾米莉就死在餐厅的那张沙发上

  2004年8月中旬的一天,当我得知将参观勃朗台姐妹的哈沃斯故居时,连同母语一起被尘封已久的想象重又翻腾 起来,那里有我读过的汉译文学作品中最具蛊惑色彩的环境描写:凛冽的北风掠过荒原上的枯树,远远的仿佛有鬼魂在哭泣; 树木伸张的枝丫像疯女人飘乱的头发……我想起了简·爱在寄宿学校的夜晚,我也想起了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不得安宁的飘荡 在荒漠里的爱。

  勃朗台三姐妹的故居,是一座青色乔治亚风格的二层石屋,是勃朗台先生作为教区牧师的住宅。一家人从1820年 到1861年都住在这里,直到1861年,勃朗台先生白发人送黑发人,一一送走妻子和六个孩子后,才变卖了房子。

  一楼是门廊、餐厅、勃朗台先生的书房、夏洛蒂的丈夫尼科尔斯的书房,厨房以及佣人的房间。二楼是夏洛蒂和勃朗 台先生的睡房、儿童活动室(后来被艾米莉用作睡房),夏洛蒂的弟弟派崔克的画室以及现在用作陈列室的两个房间。

  这样的居住环境,在当时也算是中等偏上的。因为作为牧师,勃朗台先生的薪俸是普通公务员的20倍,也许正因为 这样,三姐妹才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这座小小的石屋,几乎就像勃朗台姐妹的作品一样,不会给人喘息的机会。进门,向左,就是简·爱和希刺客利夫的 “诞生之地”——勃朗台一家的餐厅。这里也是三姐妹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

  “她们常常围着中间那张桌子,踱步,讨论各自的作品及写作计划,一直到夜里11点”,跟随勃朗台一家多年的仆 人玛拉莎后来回忆道。

  1848、49年,艾米莉、派崔克和安妮先后去世以后,夏洛蒂与父亲相依为命。她似乎不太适应失去了这三姐妹 每晚都要举行的“仪式”,夜里常常无法入睡,独自在餐厅里漫步。“当听到夏洛蒂夜里在餐厅里孤独的脚步声时,我的心都 痛了。”

  艾米莉就死在餐厅里的那张沙发上。

  餐厅跟这座房子里其他的房间一样,非常俭朴,只有必要的几件物品。记载表明,餐厅原来的主色调是暗红色。夏洛 蒂曾写道:“餐厅的窗帘送来了。我去染坊的时候让他们给染成暗红色,可是他们染得很糟,我很不高兴。”

  瘦小、朴素,却像她笔下的主人公一样有着“强大的灵魂”的夏洛蒂,其实还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

  《简·爱》的出版使夏洛蒂小有了名气,也使她的手头宽裕了些。弟弟妹妹们去世后,1850年,她对房子作了一 次规模比较大的改动,把一楼的餐厅和二楼的卧室都加大了,而被迫“缩水”的是门廊和儿童活动室。1854年,她还把底 楼的一间储藏室改成书房,送给她即将新婚的丈夫——父亲的助手尼科尔斯。

  夏洛蒂在给她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整天都在忙着做缝纫活。这个新改造的小屋渐渐地有模样了,绿色的白色的 窗帘都挂起来了。我觉得它们和墙纸很相配,看起来很整洁、清新。”

  结婚以后,夏洛蒂有过一段很快乐的时光。可惜的是,婚后不到一年,她就撒手人寰。而比她小两岁的尼科尔斯在她 去世以后又活了51年。

  自学成才进了牛津大学的勃朗台先生虽然对子女的教育非常开明,然而维多利亚时期的生活方式仍然给他们的生活打 下了很重的烙印。夏洛蒂的一位朋友回忆说,晚上8点是全家人一起祈祷的时间,9点钟,勃朗台先生就会把所有的门窗都锁 好,并且提醒三姐妹不要玩得太晚,要早点熄灯睡觉。

  在门窗紧锁以后,在昏暗的夜色里,起伏的漠野、偶尔出现的树,以及作为漠野“界限”的石头砌成的矮墙也都有了 和白天截然不同的形象吧?尽管哈沃斯的漠野在白天看来,也足够令人惆怅,茫然不知所措!

  三姐妹与墓地为邻

  告别勃朗台故居,在路右边就可以看到一座小小的教堂,那曾是勃朗台先生供职的地方。在教堂与故居之间竟然是一 片荒芜的墓地。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眼前的墓地闪烁着神奇的光影。这些墓碑横横竖竖,长满了绿苔,看起来年代久远,连 同我脚下湿湿的草地,那股绿意似乎蔓延得无所不在。

  当年,三姐妹就与这片墓地为邻。

  从1840年到1850年的十年间,这片公墓里新增加了1344个沉睡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

  那时的哈沃斯,正在由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变成人口急剧增长起来的工业区,由于没有地下疏水道和足够的清洁饮用水 ,婴儿的死亡率很高。据统计,41%的婴儿活不过6岁。夏洛蒂的两个姐姐分别只活到10岁、11岁就去世了。

  这样看来,勃朗台姐妹的英年早逝虽然是个悲剧,但在当时情况下却也并不令人吃惊。

  几个游人走过来问我,勃朗台姐妹是否葬在这里,我说不知道。他们兴致盎然地仔细查看起墓碑上名字来。而我,没 有办法忍受“一代才人成古冢”的感受,发了一会儿呆,便匆匆离开了墓地。

  后来我才知道勃朗台一家其实是葬在那个教堂的地下。

  夏洛蒂和尼科尔斯的“结婚照片”,就挂在教堂的入口处,那是后人模仿的照片,照片上的新郎像尼科尔斯一样留着 络腮胡子,而新娘似乎有着太健康的娇羞,圆圆红润的脸颊与夏洛蒂的苍白与疲惫不是很相符。

  她那时候一定是很疲惫的啊,三个她相依为命的伙伴都先后离她而去!

  大客车载着我们到小镇边上的漠野,因为漠野通常被认为是勃朗台姐妹小说里那独特背景的现实根源。

  去时正是石葵花开放的季节。在一望无际的漠野上,在如乱发一样的丛草的映衬下,小小的、粉红色的石葵花竟也被 染上了粗粝的色彩。在漠野中有一条窄窄的小径蜿蜿蜒蜒地不知通往何处,这条小径如今已经被命名为“勃朗台小径”。来时 ,我和伙伴嘻嘻哈哈地走过,却不知道那时的三姐妹走过小径,是怎样的孤独。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