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飓风卡特里娜发生在上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4: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如果有像“卡特里娜”一样的台风在中国沿海登陆,目前的防御能力是否可防止出现一个中国的新奥尔良? 记者:几乎是同时,台风“泰利”、飓风“卡特里娜”分别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美国南部沿海城市新奥尔良肆虐,为害之惨重,世人痛心。
满志敏(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近年来,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热带风暴主要影响地区都连续出现损失严重的事件。在美国,2004年以前排名前10位的飓风损失中,有4次就发生在2004年,分别是“珍妮”69亿美元、“弗兰西斯”89亿美元、“伊凡”142亿美元、“查理”150亿美元。今年接着是创纪录的飓风“卡特里娜”。 给社会带来巨大创伤的自然灾害,是否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直接后果?对此科学界仍有争论。但有两个事实却是不争的:其一,特大的热带风暴及灾害损失在全球都有增加的现象;其二,热带海洋表面的水温增加,会促使风暴能量发展得更大更快。 人类能否组织有效的防御机制,减小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除了加强各种设施的抗风、防水、御洪等功能,以及灾后自救和社会救助外,近年较多使用的人员疏散机制也是一个重要措施。灾后救助和人员疏散都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要求。美国新奥尔良市的灾后混乱局面,也让我们警醒,如果有像“卡特里娜”一样的台风在中国沿海登陆,我们是否可防止出现一个中国的“新奥尔良”? 临海临水地带应优先发展防灾产业和无烟产业、智力产业、高科技产业,重点产业及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要远离海岸带受灾敏感区域 记者:黄金带往往也是灾害带。有没有可能在沿海产业布局方面做些文章,降低灾害损失? 徐长乐(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教授):黄金带,特别是河口地区的海岸带,容易同时遭受多种灾害的侵袭,产生叠加放大效应。最近几年影响我国的台风位置相对北移,对华东沿海一带威胁尤大。如果在临海临水处大规模建设工业企业,不断加大产业活动,如围海造地、无序采砂、过量抽取地下水致地面沉降、砍伐红树林建海岸工程等等,均是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其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海岸带的承灾能力,强化了海岸带社会经济系统的易损性。因此,财富的快速增长和人口在海岸带灾泛区的高度集中,加剧了致灾度。 从产业角度来讲,临海临水地带应优先发展防灾产业和无烟产业、智力产业、高科技产业。它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物质的投入以及有形财富的物化要求相对不高,对灾害的诱发和受其影响相对也小,应得到政府部门的优先扶持。 我们要敬畏大自然,保持与自然的和谐,而不要试图改造大自然 记者:人类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这种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于川江(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位于长江三角洲河口海岸带的大都市上海,从地理区位、河流入海口和经济繁荣都与新奥尔良市有相似之处,而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度远比新奥尔良市要大。我们如何从灾难的痛思中获得启示? 启示之一,产业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本。时刻牢记过度开发海岸带会产生负面影响,要敬畏大自然,而不要试图改造大自然。 启示之二,在加强沿海防波堤建设外,更要保护和恢复自然灾害发生的缓冲带,如大规模的珊瑚礁、红树林、滩涂等三大自然屏障构成的缓冲带是海塘堤坝抵御灾害的重要屏障。 启示之三,除了必须安置在临海的产业外,在离海岸线近的地方不宜设立规模产业和建造城市集镇、安置居民区和海景宾馆,宜建防风林、湿地、旅游设施。要为自然留下足够的空间。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汪晓东) 相关专题: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