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美国女子当上孔子学院院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15:54 世界新闻报

  从小喜欢中国诗词 曾在北京待了四年

  《世界新闻报》驻美国记者 伊怀杰

  位于纽约曼哈顿东65街上的一排排旧式小楼中,有一个小楼门口挂着中英文的旗子,上面写着“华美协进社”。虽 然门脸不起眼,但这里却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同时,它也是不久前纽约地区成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的院址。

  而担任该社社长兼孔子学院院长的是一位漂亮的美国女子,她有着一个很典雅的中文名字——江芷若。记者日前采访 了这位向美国人传递中国文化的女子。

  联系采访

  用了一周时间

  华美协进社里很多人都有中文名字,不过记者最初联系采访时,对方问过好几个人都不知我要采访的是谁。经过几番 周折,对方总算弄清了我要采访的人是SaraMcCalpin。这可能是因为社里的同事之间通常以英文名字相称,再加 上江芷若刚刚上任几个月,所以很多人对她的中文名字还不太熟悉。

  从联系采访到最终坐到江芷若的办公室里,记者花了一周的时间。因为每次打电话联系,她不是在外地出差就是在开 会。经过一番电话加邮件的“密集轰炸”,记者终于和她敲定了采访时间。但当记者到达后,她又因会还没开完,临时将采访 时间推迟了10分钟。

  就在记者坐在临街门口的台阶上看报纸时,一位留着短发、笑容可掬的中年女士从里面匆忙出来,对着记者一个劲儿 地说抱歉。不用说,她就是江芷若了。

  骑车逛北京

  了解中国文化

  当记者问起她的中文名字的来历时,江芷若马上来了兴趣,她说这是她上大学时,一位来自北京的老师给她起的。江 芷若婚前的名字叫SaraJudge,她的中文老师便根据发音给她起了这个中文名字。

  在担任社长之前,江芷若有着长期在中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还在中学时代,她通过读英文版的中国古诗词,被 中国文化深深地吸引。考大学时,她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的中文专业。1982年毕业后就迫不及待地去了中国, 先在北大进修了半年中文,后在一家美国驻华公司工作了4年。这家公司的老板恰好是华美协进社的董事之一,这为江芷若后 来成为该社的社长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江芷若在北京期间想方设法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她买了一辆自行车,周末骑着车到处转 ,用她的话讲,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中国文化。所以,4年后当她回到美国时,她竟然发现从吃到住一切都不习惯了,需要 重新适应。

  后来,江芷若做了母亲,并为此辞去了工作。当孩子基本上都能自立后,闲不住的江芷若开了一家专注于中国的咨询 事务所,其间还承担了不少华美协进社的项目。今年年初,该社社长另就他职,江芷若自然成为合适的人选。

  上班途中

  也用

笔记本电脑办公

  由于兴趣所在,江芷若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干得也非常投入。她家住在康涅狄格州,每天要坐一个半小时的火车到纽 约上班,因此从早上7点登上火车,她就用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了。

  作为社长,江芷若要向华美协进社的“托管董事会”负责,一方面执行董事会的一些意图和要求,同时也要组织全社 20多名全职工作人员,搜集各种与中国有关的信息,举办各种活动,监督现有项目,规划新项目。而新成立的孔子学院无疑 是她工作的一个重头戏。

  江芷若表示,今后几年,孔子学院将主要致力于培训经过认证的合格汉语师资。作为刚上任不久的新官,江芷若踌躇 满志,她在仔细盘算着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个历史悠久的民间非赢利机构的作用,让自己所热爱的中国文化在美国生根发芽 。

  链接

  胡适创办了

  华美协进社

  1926年,美中两国当时著名的学者——约翰·杜威和胡适共同创建了华美协进社,希望以此推进对传统和当代中 国文化艺术及遗产的理解和鉴赏,使该社成为专为美国人开设的有关中国和中国文明课程的教育机构。胡适先生的题词一直悬 挂在历任社长办公室的墙上。几十年来,华美协进社举办了无数次的展览、讲座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从语言、艺术、历史、 哲学和文学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帮助美国人了解中国。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