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访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40年来只有5人轮流值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0:53 世界新闻报

  《世界新闻报》驻美国记者 钟 秋

  本报记者走进位于夏威夷的预警中心,令人吃惊的是,这里只是一幢小平房

  去年12月26日,由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的9级地震引发的大海啸,对印度洋周边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导致20多万人死亡。在纪念印度洋海啸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
位于夏威夷檀香山附近的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这是目前全球惟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但令记者吃惊的是,这个大名鼎鼎的预警中心却只是一幢小平房,像一辆“拖挂房车”,平常也只有两个人值班。

  只有两个人值班,办公室像普通美国人旅游用的“拖挂房车”

  去采访之前,记者想像中的太平洋

海啸预警中心应该是这样的: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最先进的电脑上分析着各种波形图、各种信息在大屏幕上滚动……

  但当领着记者团去采访的美方新闻官指着一幢毫不起眼的小平房,对记者说“这就是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时候,记者大吃一惊:这根本就是普通美国人外出休闲旅游的活动房屋嘛,那种“房车”随时都能用车拖走的,怎么看也不像是“全球公认、水平最高的海啸灾害研究机构”。因为里面的空间实在太小,记者团的20个人没有办法一次性进去,只能分成两批,轮流进屋参观采访。

  当记者走进那个“拖挂房车”时,并没有看到原先想像的场面。这里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值班:一名地球物理学家和一名海洋学家。在惟一一个狭小的会议室内,只有几张简单的折叠椅。办公桌上有点乱,到处贴着黄色的便签条。

  除此之外,只有摆放得密密麻麻的有关

地震海啸的资料书、墙上挂着的大幅地图、桌面的海潮分析图,才显得这里像是一个与地震、海啸、海洋有关的地方。

  面对远道而来的各国记者,该中心主任查尔斯·麦克雷利对自己的“寒舍”有点窘迫。他苦笑着对记者说:“我们只是一个小机构,跟气象局(美国)下属的其它机构相比,真的是差太远了。它们在美国本土往往有数百个办公室,有多种标准的仪器和高级的设备。”

  科学家们每人携带两个传呼机,随时准备向世界各地发出警报

  据介绍,这个全球惟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40年来其实一直只有5位科学家轮流值班。

  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每人都配备了两个传呼机,以便在其中一个不工作的时候,另一个还能发挥作用。一旦办公室内的仪器设备收到地震的信息,就会立刻向他们的传呼机发出信息。当天值班的地球物理学家塞萨罗还特意向记者展示了一下他的两个呼机。胡子拉碴的塞萨罗已在这个“拖挂房车”工作12年了,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科学家:戴大大的眼镜、穿一件红色短袖花衬衣,一说起海啸、数据分析等问题就特别来劲。

  他对记者说,平常值班的时候,白天必须要完全“泡在”办公室,两个人轮流吃饭。而到了晚上,他们也不能回家,而是住在办公室附近的一个小平房内,以便当呼机响起时,他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办公室。塞萨罗说,他从起床、骑自行车赶到办公室,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我头一件事要知道的,就是警报拉响了多久、现在距离上次地震多长时间、地震的位置和频率,然后再判断它是否足以引起一场海啸。如果可能,我还要尽可能预测海啸可能最远到达哪里、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可能波及到哪些地方。”他说,这个过程可能只有10分钟。

  塞萨罗说,一旦作出“某个地震可能引起海啸”的判断,他们就要马上向世界各地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发布警报。“ 那就是我的发布工具。”他指着桌面上的几部老式电话装置说,这些电话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此外,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多年来编写了不下100套软件,但这些软件是没有专利的,免费向参与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预警信息。

  每年经费只有100万美元,和印度洋国家缺乏沟通网络

  据介绍,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每年只有100万美元的预算,包括了所有的支出:工资、补贴、项目研究、设备更新、软件开发等等,却要24小时为26个国家乃至全球服务。

  对此,太平洋灾害中心主任布伊卡感叹道,也许是大海啸发生的几率“太少了”,人们没有意识到海啸的危害性,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即便在美国这样深受太平洋海啸威胁的地方,应对海啸的资金投入和关注程度还是远远不够。夏威夷群岛虽然没有发生过大海啸,但却深处海啸威胁地带。夏威夷大岛希罗市市长哈里·金无奈地对记者说:“我怎样才能说服美国政府,为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拨更多的资金呢?”

  对此,麦克雷利主任表示,尽管资金匮乏,该中心仍一直坚持开展对当地公众的教育活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都会进行海啸应急演习。这里的科学家每天也在努力对过去发生的地震海啸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制作各种研究模型,加深了解地震与海啸的关系。他说:“也许海啸只是百年一次,或者根本不会发生,但一旦发生,你只有2到3分钟的时间反应,所以必须保证所有的东西都随时做好准备。”

  不过,塞萨罗仍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因为目前由于数据不足,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只是对印度洋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建议,却无法对印度洋地区的地震海啸作准确预报。而一旦他们有所建议,电话那端的印度洋国家可能没人接听。此外,由于语言障碍,对方有时根本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等对方对海啸(tsunami)这个词回过神来,已过去了好几分钟。去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该中心监测到了之前发生的地震,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应急通信网络和预警网络,他们与印度洋各国迟迟无法联系上。

  海啸预警难度大

  海啸的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发生地震到引发海啸、从发生海啸到传至海岸,人类可以充分利用已知的地震发生时间与已知预测的海啸行程的时间差进行预防。但这必须以准确及时的预警为前提。

  据了解,在1948年到1986年间,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出的警报,20次中有15次是错误的。此外,为了提高海啸预警的精度和速度,日本和美国在其周边海域部署了20个能实时监测海浪高度的浮标,但这个系统至今未经“实战 ”考验。夏威夷当地政府曾专门作过统计,每一次海啸预警后的人员大撤离要损失3000-4000万美元。海啸预警如何能够做到不再空喊“狼来了”?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根据历史上的地震海啸资料分析,震级在6.5级或以上大地震才会使海底地形发生巨大异常形变。但海底地震频率比地震引起海啸的频率高得多。据中国地震局相关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能够引起海啸。

  中国也参与了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

  美国是除日本之外遭受海啸威胁最严重的国家。阿拉斯加州1964年发生地震和海啸,导致132人死亡。此后,美国迅速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

  目前,美国有两个海啸预警中心:一个是阿拉斯加海啸预警中心,另一个就是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1965年成立,包括中国、日本、

澳大利亚等环绕太平洋的26个国家都参与其中。中国在1983年加入该系统。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收集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监测站探测到的信息,交换各国情报,评估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并发布海啸警报。如果地震发生在太平洋盆地内或附近,并且强度在6.5级(含)以上但在7.5级(含)以下(阿留申群岛为7级),则向预警系统有关各方发出海啸信息公告。如果地震强度超过7.5级(阿留申群岛为7级以上) ,则发出海啸预警/监视公告,警告有关各方注意发生海啸的可能性。

  所有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成员,都是通过全球通讯网(GTS)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相连,通过卫星24小时不间断传输。如果印度洋也建立起这样系统,在去年的海啸中,人们就可利用震后到海啸登陆的宝贵90分钟时间进行预防,预警早1分钟就可挽救成千上万人。

  京津唐、南黄海和

  台湾是海啸危险区

  根据可查的历史资料,中国在公元前47年到2002年期间共发生29次海啸。1781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海啸导致4万人死亡,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

  尽管中国的大陆架、岛屿等地质构造有些特殊,因而受外洋的海啸影响较小,但国际上仍将中国划为海啸危险区之一。有专家认为,中国东部有三个主要地震海啸冲击危险区,即京津唐、苏北、南黄海地区和台湾地区。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