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各国穷人如何看病:德国富者要向穷人投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7:33 青年参考

  世界上有富人就会有穷人。富人看病似乎不成什么问题,即使是控告医院550万元天价医疗费的患者家属,毕竟还能拿出钱享受“过度治疗”。而穷人看病的问题就大了。特别是在转型期的中国,解决穷人看病问题,正在成为政府和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2005年12月11日,从齐齐哈尔市来北京打工的王建民,因腹痛吐血,被120救护车送到北京同仁医院,因无钱治病,打了止痛针后离开医院。第二日晚,患者因呕血,再次被送
往该医院就诊,13日晚,王建民死亡。这一事件就像导火索,再一次引起政府和公众对弱势人群医疗问题在制度设计层面的思考。

  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全国有65.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大约1/4的受访者曾经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过医疗。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弱势人群的就医问题?本报特意刊发两篇文章,希望能对我们的相关工作有些参考价值。       ——编者

  德国:富者要向穷人投入

  本报特约撰稿 危晓 发自德国

  印象中,德国是个很带“福利”色彩的国家,在民众的医疗卫生问题上,政府往往通过强制性的规定“抑富济贫”,穷人看病的费用由政府一手“大包干”。但是,我的这个印象直到我妻子拿到医学博士、当了多年医生之后,才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

  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

  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这个体系运转了一个多世纪,发展得相当完善了。其特点是:几乎人人参加医疗保险,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由雇员和雇主各付一半,政府补贴,共同支撑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

  说句笑话,看社会医疗保险费的收支,德国简直可以说“实现了共产主义”:“各尽所能”——征收医疗保险费是看工资按比例,富人挣得多也就交得多;“按需分配”——需要治疗时则不看收入,也不看缴纳过多少保险,完全一视同仁,根据病情需要来治疗。我们看病,除每3个月内交一次10欧元的诊所费,就与诊所或医院都再没有现金交易了。医生会去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结算,同时也必须接受这些机构的监督。

  没保险没人雇你干活

  失业或收入低过一定标准者,则享受政府出资的福利性保险,免交某些项目的自付费用。

  显然,这种医疗保险制度侧重社会公平,主要是保护大多数老百姓,特别是收入中低者的利益。通过政府调节再分配,体现了富者向穷者的投入,企业向家庭(雇员的配偶子女都受保)的投入、资本家向劳动者的投入。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德国在保护那些没完成或根本就没受过多少职业教育,也少有发财机遇的穷人,像须养家糊口的年轻

留学生或新移民、底层体力劳动者、单亲家庭等等方面,的确下了功夫。政府一直把征收医疗保险资金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丁点儿不敢含糊松懈,在各个环节严格贯彻规定。任何人一旦有了工作,无论挣多挣少都必须从工资里扣除医疗保险费,即使是一天只干几小时的钟点女工,雇主也必须象征性地代扣一点医疗保险费。如果你没有医疗保险,没有雇主敢雇你干活,也没有哪个大学敢收你为学生。即使你申请短期来德国观光签证,也得先买医疗保险,否则就是违法。

  不论穷富“有医无类”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对病人不论穷富“有医无类”。我们永远难忘许多年前的两件事。当时,太太刚到德国(那时还是西德)自费留学,没有收入,我是家中惟一的医疗保险投保人,按照收入标准看,简直比难民还穷。有一天她突然腹痛难忍,语言学校马上叫来一辆出租车把她送到医院作紧急处理。医院分文未收,事后我们打算归还学校好心人垫付的出租车费,才得知,医疗保险公司把所有医疗费用包括出租车费全付了。

  后来岳父母来探亲,老丈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访问过苏联和东欧诸国,希望旧地重游,所以老两口乘坐火车横跨欧亚大陆前来德国,我们全家出行接站。想不到出站台时,岳母不知是过于激动还是因为行人拥挤,不慎摔倒滚下楼梯。妻子当时正在读临床医学,当即检查伤处,觉得可能骨折,需立即送医院拍片检查。我急忙给急救中心打电话,不到几分钟救护车就呼啸而来。诊治完毕,原以为要办理许多结算手续,出乎意料,医生只让填一张事故登记表格就完事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对医院、诊所来讲,救死扶伤就是至高无上的要求,任何急诊,即使求治者没有医疗保险也必须免费治疗。

  不仅如此。除了救护车在规定时间内(我们居住的城市规定是15分钟)必须到达现场外,在现场任何人和车辆也都负有法律义务将伤者立即送往医院,否则将面临法律的惩罚,若导致严重后果者要坐监一年,更别说医生护士不能将患者拒之门外了。对德国医务工作者来说,对病人负责远比对自己的雇主负责更为重要——如果见死不救,不管你有多少理由,就是再高明的医生,执照也会被吊销,永远终结行医生涯。相反,如果因为你无偿地救死扶伤而让医院利益受损,顶多不过另谋高就而已。更何况,医院真要为难你,一旦公堂上见,医院或许还理屈输了官司呢。

  德国最穷者莫过于街头流浪的醉汉。我们对这些穷人看病的了解,是太太在南德一家医院工作后才有的。该院是颇有名气的专科医院,病人来自全德各地,其中不少是警局从城市各个角落里搜寻来的流浪醉汉。这些人尽管一无所有,但他们所受的任何必要治疗,都有地方买单。一般来讲,如果他年轻(或者清醒时)曾在某个医疗保险机构里缴纳过保险费(哪怕是多年前的老皇历),那么该机构就有义务付账;如果他从没有向任何机构缴纳医疗保险的记录,那么就由民政部门或者红十字会这类慈善机构来负担医疗费用。这些人往往嗜酒如命,为了让之配合治疗,太太有时不得不开医嘱让给配上啤酒什么之类的当“药引”,既然是主管医生签字认可的,哪家买单的机构都不会赖掉这“啤酒账”。

  富人也可靠自己

  遇到风险没人担

  这种制度当然也有弊病,让穷人高兴了,富人则未必高兴。好在还有制度上的安排:只要月收入超过一定额度(标准线由政府规定,目前为约3800欧元),又自愿免去社会医疗保险,那么就可以自由选择投保私人医疗保险。不过,作出这种选择前,你可得想好,一旦自愿离开社会医疗保险的“大锅”再要回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天有不测风云,今天的富人,或许明天就会遭遇破产穷途潦倒,更别谈患上绝症了。所以在我看来,德国的穷病人基本是两种人:一种是智商太高,拿命运赌博,但运气欠佳者;另一种则是智商太低,毫无谋生能力者。后者被统筹到社会医疗保险里或者由慈善机构买单,还算有保障,反倒是前者要在看病上备受磨难。

  不久前,妻子就遇到这样一位“高智商”穷病人。这位先生年约40岁左右,曾自己在一个大城市里经营一家生意相当不错的

房地产中介公司,上世纪90年代期间随东西德统一,德国地产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先生收入可观,达到了可以退出社会医疗保险的资格。当时仗着年轻力壮,宁可将最后一分钱再投资也不愿买私人医疗保险。谁知道,开心了几年后突然患上不治之症,这时候哪怕愿意出再多出钱,也没有任何私人医疗保险敢接受他了。当他回头转向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求助时,想不到对方答复:您现在不够资格,先花您自己的钱财,包括地产房产和汽车,成了真正需要社会救济的对象时再来申请。于是在整个化疗期间,这位先生至少每天得掏两三千欧元,家产宛如塌方。没多久,这个病人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彻底崩溃了。尽管医生护士对他的遭遇颇有同情,但也无可奈何。

  穷富利益难平衡

  政府因此受抨击

  德国医疗保险体系在穷人与富人的利益上难以平衡,受到的抨击不少。对于德国中产阶层来说,已经成了令人头疼的巨大负担。政府不得不考虑对这套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争论最激烈的焦点之一,就是今后到底是按人头投保还是修补现有方法更为合理?再例如,“一人投保,全家受益”是许多在德华人称道的模式,但其实这只让男人挣钱、女人持家的家庭受益,如果夫妇俩都工作,那么两人必须同时交纳数目可观的医疗保险费,还不得选择不同的保险类型。这对女性就业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很大的障碍。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