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神坛上下的军事天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4:25 新民周刊

  对一个强人的标本来说,1973年以前的三次阿以战争,不过是高山出水前的地质运动,1973年以后的战与和,又不过是将他一次次留在高高的历史坐标上。

  撰稿/汪 伟(记者)

  “正是我继承了以色列陆军的传统。”《中东战争全史》的作者,日本人田上四郎
评价沙龙这句名言时说,“沙龙将军的这句话表现出来的直率、尚武的性格是犹太民族的特点。”一个将军化身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物,不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准确与否另当别论,其中的是非曲直,实在一言难尽。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7年),排长;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上校;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准将;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退役后被召回的少将;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国防部长。沙龙从士兵到将军的上升轨迹,正好浓缩了以色列国家的历史。

  个人经验和历史叙述纠缠不清,是强人时代的最好表征。1973年的战争是这条重合轨迹的顶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被以色列称为“通往和平的战争”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10月6日,这一天是犹太教宗教节日赎罪日,伊斯兰教斋月中的一天。这个D日(开战日)是主动进攻的阿拉伯军队精心选择过的,并且作为战争策略的一个部分,用于迷惑犹太人。事实证明,它像其他著名的D日攻略一样有效,也一样加深了仇恨和痛苦。

  已经退役3个月并创建利库德集团的沙龙正准备参加当年10月28日举行的以色列国会大选,战前一天,他被召回军队,上演了从军人到政客前的巅峰大戏。

  沙龙上演大逆转

  1973年10月6日下午2时5分,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分别从苏伊士运河和戈兰高地进攻以色列。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开始22分钟后,8000名高呼“真主伟大”的埃及突击队员渡过苏伊士运河。6个小时后,8万埃军渡河,对运河东岸以色列“巴列夫防线”上的守军展开猛攻。到10月8日晨,以色列部署在“巴列夫防线”上的16个支撑点中,13个已经失守。至此,以色列军队遭遇了1948年建国以来最惨重的军事打击。

  战争一爆发,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立即动员预备役部队。5日,沙龙被召回军队。6日深夜,预备役师长沙龙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向以色列南部军区报告部队动员情况。当夜,沙龙师动员完毕,旋即开往西奈半岛前线。

  10月7日晨,南部军区司令戈南准将召开作战会议。沙龙因所乘直升机发生事故,未能到会。到7日傍晚,会议结束的时候,沙龙才匆匆赶到司令部,并立即向戈南提出作战计划,当场被否决。当天深夜,沙龙重提自己的作战计划,曾是沙龙部下的戈南对前上司的计划不置可否。

  被后来的军事史家称为“性格软弱”的戈南将军,其指挥能力在战后受到了强烈的质疑。1973年10月8日,戈南首先对渡过苏伊士运河突袭的埃及军队战斗力估计不足,导致阿丹师在贸然进攻中损失惨重,又在一天中对沙龙师下达四次前后矛盾的部署命令,使其无所适从,战斗力无从发挥。而被后来的军事史家称为“性格刚强”的沙龙,两天之间提出三个作战计划,全部被戈南否决,导致他与戈南情绪上的强烈对立。

  10月9日,沙龙要求渡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及发动反攻。这个计划再次被戈南否决后,沙龙忍无可忍,越级直接向总参谋部提出了作战设想。

  “我的脚已经伸进大苦湖里”,沙龙对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说,“请你把这个情况转告总参谋长或国防部长,批准我实施渡河作战。”

  虽然总参谋部表示了对戈南的支持,但戈南还是被沙龙的越级行为激怒。他向总参谋部要求撤去沙龙的师长职务。总参谋长拒绝了戈南的请求。而沙龙的密友、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达扬将军为了表达对沙龙的支持,反过来要求总参谋部撤去戈南的职务,由沙龙接任南部军区司令。

  总参谋部同样拒绝了达扬的提议。最后,副总参谋长巴列夫被派往南部军区,履行司令职责。戈南愤愤表示,“即使巴列夫也无法控制沙龙。”

  10月9日和11日,沙龙提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渡河作战计划。11日,他的计划被军事会议否决。果然不出戈南所预料,沙龙与巴列夫也产生了冲突。12日,巴列夫要求撤除沙龙。未果。在此后10天艰苦的胶着战斗中,巴列夫又两次提出要求撤除沙龙的职务。但是不仅沙龙的师长位置丝毫未动,总参谋部反而接受了沙龙渡河作战的要求。

  沙龙的渡河计划一度受阻于运河东岸。15日夜,沙龙师在这里陷入了与埃军苦战之中。16日凌晨1点30分,沙龙师开始渡河。当日清晨8点,沙龙已经指挥部队在西岸开辟一个半径为4公里的桥头阵地,并立即请求戈南让阿丹师渡河,以求扩大战果,但是被戈南拒绝。他故伎重演,向已经两次要求撤除他的副总参谋长巴列夫抱怨戈南独断专行,同样被巴列夫一口回绝。

  10月1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天以后,沙龙师在苏伊士运河西岸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而叙利亚、约旦、

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联军正在以色列北部的戈兰高地向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但战争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了。这一天,埃及总统萨达特表示,如果以色列撤除六日战争时占领的土地,阿拉伯联军准备接受停火。

  此后至22日之间,沙龙师和17日之后渡河的阿丹师和马根师在苏伊士运河以西的埃及境内横冲直撞,将埃及的防空导弹发射基地破坏殆尽。10月22日拂晓,三个师长接到消息,当天下午6时52分,联合国的338号停战协议即将生效,他们立即下令部队分别向南北两个埃及城市拼命推进。兵临城下之际,埃以停火协议生效。以军南下的阿丹师置停火协议于不顾,继续进攻。23日联合国再次提出24日上午9点停火的339号停火协议。阿丹师在协议生效前一举攻占苏伊士城,完成了对埃及第三军团的包围。

  军人淡出,政客登台

  从军事角度而言,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转折点是沙龙师成功渡过苏伊士运河。以军自此得以包抄埃及军队后路,一举扭转赎罪日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

  虽然桀骜不驯使沙龙和两位上司冲突严重,但军事天才的光芒仍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17日晨,他在运河东岸头部受伤后负伤指挥,尤其增进了下级军官和士兵对他的仰视。战争结束后,士兵甚至在汽车上刷上了“阿里克,犹太王”的字样。

  然而,和此前三次和此后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一样,反败为胜的“赎罪日战争”与其说是将军的战场,不如说是政客的舞台。一开始就高度国际化、被纳入超级大国全球战略的阿以战争,沙龙代表的将军们如同冰山在海面上锋芒逼人,而真正的政治推手却隐身在水底兴风作浪。从这个角度而言,说这次战争的主角是沙龙、达扬和伊斯梅尔(时任埃及国防部长),或者以色列总理梅勒夫人与埃及总统萨达特似乎都不确切,当时间淘洗掉战场上空的云雾时,真正的主角似乎变成了克里姆林宫和白宫,变成了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基辛格和柯西金(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战争后期,美国和苏联分别直接向以色列和埃及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使两个都没有长期战争能力的对手将每天耗费数亿美元的血战进行了18天之久。最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直接发出了战争威胁和军事动员。危机紧急关头,按照冷战期间奇特的游戏规则,美苏又默契刹车。联合国出面,以色列的坦克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狂热的沙龙一直积极主张尽可能扩大战果,增加战后谈判的筹码。但游戏已经结束。是军人淡出、政客登台的时候了。

  沙龙作为战争英雄接受了媒体的采访。面对《纽约时报》和国内媒体的记者,他摇晃着矮胖的身躯,积极攻击以色列军方无能,夸夸其谈又滑稽可笑。这进一步加强了国内民众对独手扭转乾坤的天才将军的狂热情绪。但是让人难堪的狂妄激起了其他高级军官的不满,最终,停战3个月后,总参谋长以泄露军事机密为由,取消了沙龙的后备役军官职务。他被赶出了军队。他作为民族英雄做的最后一件无视纪律的古怪表演,是未经上级同意就颁布了对自己的嘉奖通告。他发布命令,宣告沙龙师横渡运河是“所有胜利中最伟大的胜利”。

  或许在他的某些同僚看来,天才不仅狂妄,而且愚蠢。但对在生死之间辗转反侧时期的国民看来,这场战争成了沙龙留给历史最夺目的形象。他借着这个恃才傲物的形象,将自己变成了1930年代以来强人辈出的世界上屡见不鲜的传奇中的一个。对一个强人的标本来说,1973年以前的三次阿以战争,不过是高山出水前的地质运动,1973年以后的战与和,又不过是将他一次次留在高高的历史坐标上。

  理解将军的传奇易于理解政治家的远见,沐浴神坛上的光芒易于分析政坛上的阴暗。虽然第五次中东战争使他在阿拉伯世界背负了嗜血的名声,但老年的沙龙——或者说走下神坛而选择了政坛的沙龙——已经不复是那个狂妄的战争天才形象。但传说却牢牢地把他钉在1973年光荣而血腥的十字架上。-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