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申窑结盟古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5:16 新民周刊

  申窑搬家了,在朱家角的放生桥北堍。申窑与这个江南古镇的结盟,是一次文化品牌与人文资源整合后的双赢。

  撰稿、摄影/沈嘉禄(记者)

  猛地推开身后的雕花窗板,罗敬频对记者说:看看吧,这里的景色多好!

  清润的风顿时涌入,吹散了他的头发。景色确实不错,窗外就是流经朱家角的漕港河,河面上有一座古桥如长虹一般飞架,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放生桥。朱家角的古桥有14座,但最大的要数放生桥。它也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大最长的石拱桥,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游玩朱家角的人必定要从这座桥上走一回,而以后,走桥的游人都会看到这里有个申窑。

  水面凝聚着寒气,阳光将水面上微微颤动的屋影剪出锯齿状。不时有船只经过,留下一道徐徐荡开的翡翠色波纹,还有一两句乡音浓重的问候。桥顶四角各蹲着的迎客石狮依然仰头张嘴,憨态可掬。桥墩上的两棵石榴树都落尽了叶子。“但是春天一到,它又是一片郁郁葱葱,秋天一到,红透的石榴挂满枝头,偶尔有一两个果子掉进河里,扑通一声,意境极妙。在这里喝茶,聊天,探讨一下有关陶艺的事,或凭窗临风吟唱古诗,突发一声仰天长啸,真是人生一大快事。”罗敬频说。

  这个新落成的场馆其实不是窑场或作坊,而是申窑作品的展示馆。它有两层,两百多平方米,设两个展示馆和一个画室兼茶室,还有一个办公室。一个小天井里摇曳着一丛修篁,一块湖石透出千年不变的空灵,风雅成一幅郑板桥的墨竹图。这幢明清风格的建筑是一处被保护得很好的老宅,以前做过青铜器展示馆,但青铜器复制品与青浦崧泽文化发源地的红灰陶器并无谱系上的瓜葛,所以参观的人总有隔靴搔痒之感。去年在青浦区政府的力邀之下,朱家角投资开发公司将这幢建筑拨出来租给申窑,为期十年的租金是很优惠的,以此体现筑巢引凤的诚意。

  展示室里已经布满了展品,俞晓夫、黄阿忠、马小娟、石禅四位申窑签约画家的作品当仁不让地居于显眼位置,刘一闻、陈鹏举等三五票友的作品也充满了文人的书卷气。为了元旦过后的开馆,罗敬频不搞花架子的仪式,就以三个展览作为对古镇的见面礼:

  黄阿忠的江南水乡系列、申窑签约画家作品、艺术化的生活

瓷器

  黄阿忠专为这开馆画了很长时间,签约画家也拿出了不少精品,而艺术化的生活瓷器,是申窑近年来为顺应市场、引导消费而推出的新品种,此次请石禅画了一套三十二头的生活瓷,有限复制了500套,题材为年年有余、硕果累累、紫气东来。分别对应中国民俗性特强的吉祥图案,鱼、石榴和紫藤。一股浓郁的中国风情扑面而来。

  为了给陶艺爱好者一个惊喜,此次罗敬频还请了陆康、杨宏富、杨怀琰、江野、陈军、牧之、汤克均等书画家绘制了一些小件头的作品,以极优惠的价格向大家致敬问候。

  罗敬频对记者表示,这里是申窑的一个活动基地,有点像俱乐部,各地的艺术家都可以来画画瓶子,烧出来大家评比评比。将来还要为世博会准备一些精品,让世界上的艺术家都来看看,上海的艺术家是如何对中国陶瓷进行革命性改造的。

  前几天,罗敬频到北京,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对他说:“申窑创了一个文化品牌。文化部准备在全国搞几个文化艺术走向市场及产业化的典型,申窑就是一个典型,当然还应该有更大的作为。”陈晓光还对上海文广局的干部说:“你们要在政策上多支持申窑。”

  前不久,总计二十余个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的古镇朱家角保护、老镇改造与新镇建设项目正式或意向签约,这标志着打造以古镇朱家角为核心的旅游度假基地正式拉开序幕,未来的朱家角古镇也将由以旅游观光为主的景点变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具有国际风情的“度假茂”(holidaymall)。

  据朱家角投资开发公司负责人透露,古镇朱家角的北大街将打造成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明清商业街,通过增设各种文化类的展示馆、博物馆,使其和整条街其他文化经营类店铺相互协调;此外,各种大中型餐饮、茶楼、异国风味馆也将林立于此。而目前镇政府所在地定位为“民俗文化展示区”,藏书、丝竹、评弹、朱家角田歌表演将在此集中展示。据悉,浙江弘大集团将投资建设朱家角第一个老镇改造项目“尚都里”以及“国家粮仓”,该集团计划将在“尚都里”内建造国际俱乐部、主题餐馆、大剧院等项目,而“国家粮仓”则改造成一处休闲场所。上海证大集团也有意投资建设“证大度假基地”,该项目围绕课植园以及淀浦河水景,规划引入精品酒店、渔人码头等概念建筑。

  可以确定,申窑的入驻也是整个规划中的一部分,它为古镇平添了几分纯正的艺术气息。而这,正是朱家角最最迫切需要的。

  画室里有几具罗敬频在几年前收藏的古典家具,一张明代插肩榫书桌上铺着作画用的羊毛毡,一角堆放着调色盘和一具晋砖砚,一瓶跳舞兰绽放着。从西窗望出去,有两三家小店,一阵阵鲜肉栗子粽和草绳扎肉的香味,混和着熏青豆的烟火气款款飘来,间或有一个肩担臭豆腐的老者从桥下走来,侧头看一眼粉墙上的灯箱:申——窑,这里是烧砖头的吗?

  一个正晒着太阳的老太太说:你七缠八缠缠到哪边头去了?这是烧瓶子的,这些瓶子好看得来,真是眼花煞了。

  一群花季少女在门口探头探脑,问:收门票吗?

  答:不收门票,不过现在还没开放,元旦过后再来吧。

  又问:能做陶瓷吗?

  答:到窑上做吧。

  少女一哄而散,很高兴的样子。

  在这里

装修时,还有不少老外问:什么时候开馆,我们也能烧瓶子吗?-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