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又见凯德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14:42 《环球》杂志 | |||||||||
文/卿晨 2005年底在报纸上又看到凯德磊的消息,还真有几分久别重逢的情绪,包括他那件眼熟的蓝条白领衬衣。原以为他这辈子都会音讯杳无呢。 凯德磊是中文名字,本名唐纳德凯泽,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首席助卿帮办
要问谁算美国外交界的“中国通”,凡与中美关系沾点边的人,大概都会脱口而出:凯德磊。 凯德磊在国务院甚至有个尽人皆知的绰号:“凯同志”。这绰号带着亲华、亲共的色彩,于本人未必有利,却广为流传。 “凯同志”栽在了“国军”手里,对手是被昔日同窗形容为有点“骚包”的台湾女特工。 报纸上说有关凯德磊的关键证据是在当年五月底,与该女乘火车出游时被联邦调查局特工拍下一张热吻照片。不禁摇头:在华盛顿这种隔墙有耳、四周都是眼睛的所在,他居然忘情至此,真是色令智昏啊。 凯德磊还有个恶习,喜欢把机密文件带回家看,从纸头一直发展到相关软盘以至笔记本电脑。 总之凯德磊就“栽”了。“栽”得很具讽刺意味。但凡有点记忆的人都想得起来,美国人喜欢炒作“中共间谍案”。当年的李文和明明是台湾人,不单莫须有地遭了起诉,且同样莫须有地被划作“共军”。喧嚣一时的陈文英,最终认定是联邦调查局的自己人。只有“凯德磊案”,倒是板上钉钉。 尴尬的最是台湾。所谓的“国安局”忙不迭地声明,决无意要使用“美人计”。自圆其说的口径是,凯德磊和他的小情人纯属私人间的情难自禁,与各自身份无关。 自欺欺人,莫过于此。琼瑶小说里都找不到这般莫须有的纯情。 其实更该尴尬的是美国。联调局固然有点无处不在,不过要下决心盯住凯德磊,只怕早有铁证。铁证的来源不言自明。何况在法庭上出现的证据之中,果然有台湾的机密文件。 美国庞大且锲而不舍的跟踪监视系统,是华盛顿外交圈心照不宣的秘密。美国人从来不解释,台湾人不但没有胆子问,而且极力掩饰,唯恐一切不能如常,包括他们说的“情报交流”。 一对绯闻男女到底谁昏了头不好说,现实中被“美台关系”冲昏头脑的,倒肯定是台湾。 台湾和美国自认是有感情的,并且颇有根基。毕竟“二战”时候中国人和美国人一起扛过枪,况且还有迷倒美国人的蒋夫人宋美龄。只不过美国人固执地认定,1949年后是台湾承继了正宗衣钵。而台湾也对“不沉的航空母航”深信不疑。双方就这么各自一厢情愿着。 “弹指一挥间”,乔治凯南一个“遏制”就留名青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冷战”后的十多年,世界公认美国是在寻找对手,寻找的过程也是美国外交自身定位的过程。于是各色造词专家“前赴后继”想一鸣惊人,纷纷推出“接触”、“遏制”、“接触+遏制”、“整合”种种新字眼,单是对中国,就有“敌人”、“朋友”、“战略竞争者”等等定位。 新近佐利克引人注目的对华政策演讲,对中国的定位最引人注目:STAKEHOLDER。一语既出,难倒一大堆学英文的中国人。译法多样,最权威的一种为“利益关系者”,也最确切。有人还由此想到一句俗语:一根绳上的蚂蚱。 美国人要把中国拴到一根绳子上去,台湾可怎么办?眼睁睁看着美国人不那么起劲找碴跟中国吵架了,反而大事一来,急着找中国商量,台湾脑子里应该是转过几道弯的,只是嘴硬不说出来而已。 美国的史学家自己都说,美国人天生的自大,以为代表着全世界的理想。美国人的理想,无非是全世界都听他的。美国爱台湾,自然要爱台湾乖巧听话。可是不尽如意。美国人形容台湾是“麻烦制造者”,台湾的担心是美国对它从“无法预测”,到“无法信赖”,以至沦为“无关紧要”。殚精竭虑地弄几个“邦交国”,也并没有挣出什么大名分。 各方与美国的关系,世人总能想出各色妙喻。正巧《红楼梦》热着,又温习中发现,台湾之于美国,倒有些仿佛怡红院里的小红。 自知之明最可宝贵。套用一句晴雯的话,正经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哪里就“我们”“我们”起来了。说的还是袭人呢。-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