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尔良2.0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12:10 新民周刊 | |||||||||
重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市场来决定。 撰稿/徐 芳 美国儿童作家伊丽莎白·道奇(Mary Elizabeth Mapes Dodge)曾在小说中叙述了一个拯救荷兰城市哈勒姆的小男孩,他把自己的小手指插进堤坝决口,洪水便被止住,城市也
或许是为了弥补小男孩没在现场阻止洪水的“过失”,荷兰人正在贡献他们的治洪经验。最近,一个名为“更新的奥尔良,一个共享空间”的建筑展集聚起荷兰人和美国人的灵感,试图重建这个仍然泡在水里的城市。 建筑展上展出了荷兰建筑学院和新奥尔良杜兰大学的设计作品。展览负责人甘多尔菲(Emiliano Gandolfi)说,正是由于对这座城市未来的担忧才让他组织了这次展览。之前,他联络了新奥尔良市的许多名人,“他们说重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市场来决定”。 但是要让市场来决定,首先要有一系列选择。在这次展览中,设计者们为新奥尔良规划了一个建在小山上的时髦学校,一个环绕着最新式排水道的公园,甚至还有一个现代版的美索不达米亚金字形神塔。所有这些,都为新奥尔良的重建提供了“选项”。 由荷兰MVRDV公司提供的方案,初看起来像个迷你高尔夫球场;然后再仔细看看,却是一个有着未来派风格的小学。它被设计在了海平面以上,倚靠着一座劫后余生的绿油油的小山丘。山上则被嵌入了色彩明快、棱角分明的建筑物。设计师解释说,建筑物的灵感来自一个女孩的绘画。“她在画上描述了人们冒雨登上山顶的情景。画上流露出一种虔诚,一种感伤,它的朴素尤其让人触动。” 荷兰UN工作室提出了名为“金字形神塔”的设计方案,建筑物以“Z”字形直插天空,屋顶上装饰着一个花园。这座建筑物包括许多办公室,一个媒体图书馆和一个礼堂。它的目的是成为新奥尔良的标志性建筑,就像弗兰克·盖里为西班牙港口城市毕尔巴鄂设计的博物馆一样。这也可以看作是建筑物对于都市进步和公共空间的一种承诺。 美国加利福尼亚建筑设计公司Morphosis负责城市市中心的重建规划。它提出的规划集中、紧凑,对环境友好,使得整个城区面积变小,更多地回复到大自然。“我们预计,这座城市3年后会减少约50%的人口。因此,它事实上既不能重建基础设施,也不能将服务恢复到卡特里娜飓风前的水平。”基于上述预估,展览负责人甘多尔菲认为,这一规划或许是最现实的。 但是,由荷兰人重新设计的公园却是最让新奥尔良官员印象深刻的规划。卡特里娜飓风前的城市公园规模大、气势足,但飓风之后,大树被连根拔掉,土壤也接近盐碱化,加大了景观美化的难度。为此,荷兰人创造了一个迷你的三角水系统,帮助净化土壤,并使一些临时住房连为一体,方便志愿者植树造林。在未来的公共绿地空间,将会树起一座卡特里娜纪念碑。 荷兰人成为展览的主角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近一半的荷兰国土在海平面以下,而且还经常受到大洪灾的威胁。很多荷兰人至今仍对1953年的那场大洪灾记忆犹新。当时,一场由北海引发的洪灾漫过了堤防,直逼市郊。所到之处,农田和房屋被毁,农畜浮尸城镇。约有2000多人连同20万头家畜死于洪灾,超过7万人被迫撤离家园。最后,成千上万座建筑物被毁,农田也灌满海水,连续几年都没有排干。 不过荷兰人吸取了教训,建造了世界上最有科技含量的保水系统。今年1月,一个来自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的代表团访问了荷兰泽兰省,考察当地已达到艺术级的防潮堤。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53年北海洪灾后,荷兰的代表团也曾拜访过新奥尔良,而且对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加固防波堤大加赞赏。受此启发,他们回国后建造了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防洪系统。 “新奥尔良和荷兰真的是在快速下沉。”甘多尔菲警告说,“我们正在往外排水,但这些排出的水也在压迫着城市下的土地。现在每过一百年就会下沉2.5-3米。危险越来越大了。”-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