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法国衰落论一哄而起 希拉克反击悲观论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1:53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夏 瑾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寇维维 环球时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邹德浩

  《法国在跌倒》、《破产的法国》、《小上帝的末日》、《精英的垂死期》……一本本足以令高傲的法国人触目惊心的书正在法国书店的柜台上热卖。这些书毫无例外地持有同
一个悲观论调:昔日强大的法国正在衰落。这些书的作者甚至在法国学术界自成一派,法国总理德维尔潘称他们为“衰落学家”。这些“衰落学家”虽然在法国政客中的“人缘儿很差”,但他们在学术圈里却越来越有市场,因为他们“变革法国”的要求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响应。

  “衰落论”是在“抽法国的鞭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衰落学家”开始在法国零零星星地出现。他们最初势单力薄,主要活动是举行一些小规模的私人聚会,探讨法国的发展趋势。热衷辩论和对法国未来持悲观态度是这些人的两大共性。1997年,法国历史学家、“衰落论”的“鼻祖”尼古拉·巴维莱兹撰写了《可怜的30年》一书,称先前的30年见证了“没落欧洲内的病态法国”的出现过程。这本书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但法国老百姓却对它没什么兴趣。“衰落学家”在法国发迹应该从2003年算起。这一年,尼古拉·巴维莱兹在其新书《法国在跌倒》中,痛批政府干预经济的传统做法,指责法国“懦弱”的领导层缺乏改革精神。这本书在法国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它以近12万册的销售量长期占据法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位置。从此以后,“衰落论”在法国一发而不可收。《法国的不幸》、《告别离去的法国》、《高卢的幻想》等持有相同悲观论调的新书争相问世,法国上下一片哗然。2004年夏天,《费加罗报》主编发起了一场题为“成为法国人意味着什么”的大讨论,两个月间共有40多位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加入讨论。当时,哲学家德尔索的一段经典评论成为众多媒体转载的对象:“一个如此辉煌的民族怎么会变得如此平庸、如此沉闷、如此禁锢于自己的偏见……今天,作为法国人的意义就是悼念我们不再拥有的品质。”2005年7月,巴黎申办2012年奥运会失利后,《世界报》的社论标题让法国人心颤———《确实在衰落》。其他法国媒体也同时在头版痛批法国的“病症”。有了媒体的支持,“衰落学家”开始在法国站稳脚跟。慢慢地,他们成了法国电视辩论节目的“常客”。记者在法国经常看到多名“衰落学家”在同一电视节目中出现。他们极尽批评之能事,在他们的描述下,法国俨然成了一个问题奇多的不发达国家。

  “衰落论”的不断传播激怒了法国总统希拉克。他指责这些学者是在“抽法国的鞭子”。与此同时,希拉克支持法国“政治改革基金会”日前组织了一次名为“法国衰落论令谁获利”的辩论,对这种悲观论调进行反击。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在今年1月份将“衰落学家”的绰号送给了这些学者,并指责他们借渲染法国的衰落来为经济自由化辩护。在这样的激烈对抗中,“衰落学家”并不示弱,尼古拉·巴维莱兹最近又推出了一本名为《新世界,旧法国》的新书。

  “对手”们如何看法国

  法国“衰落论”的兴起有现实因素,也有心理因素。环顾他国,高傲的法国人产生了一种心态上的不平衡。那么,别国又是如何看待法国的呢?

  英国既是法国的邻居,也是时时刻刻与它较劲的对手。对于法国出现“衰落论”,一些英国人感到了些许“快意”。过去,英国似乎生活在法国的阴影下。人们谈到欧洲,总是联想起法国大革命的力量、伟大的艺术成就和浪漫的爱情。法国人对英语的不屑更让英国人耿耿于怀。但英国首相布莱尔上台后,一系列的改革使英国在全球化进程和加强国际地位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而法国更像一个故步自封的“老人”。有英国人开玩笑说,当布莱尔还处在青春期的时候,法国总统希拉克已经徘徊在权力的通道上了。英国人对“报复”的成功表示高兴,击败巴黎申奥成功的热烈气氛就反映了这种心态。然而,也有英国人为法国自省的勇气叫好。他们说,其实欧洲很多国家都有衰落的迹象,但只有法国人敢坦白地把它拿出来讨论。也只有在法国,类似书籍才有广泛的读者。

  过去10年中,法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但法国人仍会安慰自己———“隔壁”的德国,情况更加糟糕。然而,随着德国改革措施的推出,其经济复苏的势头越来越强劲。法国曾是德国人眼中“先进的模范”。德国的启蒙运动就是从法国移植过来的。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新德国的形成,德国人看待邻居的眼光变了。德国《焦点》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德国人看来,法国仍是礼仪之邦和美食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国家。特别是法国的知识分子、电影,甚至大阅兵的排场,都令德国人羡慕不已。但是,德国人认为法国人显得吹毛求疵,法国企业无论在科技投资还是在吸引外国投资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德国企业。在欧盟内部,德国的地位稳步上升。最近,欧盟的调查表明,在已过去的5年中,说德语的人口从8%增长到了14%,而讲法语者在减少,两种语言已经并驾齐驱了。德国欧洲问题专家格哈德·保尔教授则认为,几年前,在对伊拉克动武的问题上,法国的立场得到世界舆论的一致支持。这证明法国的“软实力”并非虚无缥缈,甚至超出了德俄。目前,法国仍是唯一能在文化上与美国抗衡的西方国家。有的德国媒体认为,有关法国衰落的讨论,实际上反映出欧洲社会没有停止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这也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

  与英德相比,美国人对法国的看法简单而生硬。因为美国的大国文化就是唯我独尊,它不喜欢有人挑战它的地位。美国人对法国的特立独行一直心怀不满,有时甚至对法国文化、法国人的生活习惯,如爱浪漫、爱约会、爱罢工、爱休假等等,都看不顺眼。如今,美国人的这种心态不但没有减弱,在某些方面还在加强。在美国电影中,除了英语,出现最多的就是法语,可惜说法语的人多半是反面角色或被嘲笑对象。在电影《世界末日》里,当英雄在太空奋斗时,地面上无数的人都在祈祷,而此时的法国已经变成灰烬了。

  “衰落论”言过其实

  “衰落学家”之所以能够在法国迅速崛起,这与法国近几年来的“不幸”遭遇有关。仅2005年的几桩“烦心事”,就足以让法国人怀疑,昔日他们引以为豪的强大法国是否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无论是那场令《欧盟宪法条约》胎死腹中的全民公投,还是那场被认为是“偶然中的必然”的巴黎郊区骚乱,都令法国社会出现了分裂。时至今日,法国领导人极力呼吁的“国家团结”局面仍然没有出现。记者在法国外省出差时,经常看到反对《欧洲宪法条约》的宣传画,有时还会有路过的法国人向记者介绍他如何为这部宪法被否决而高兴。

  “衰落学家”笔下的法国,不仅是一个有“社会病”的国家,更是一个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末日强国”。就在法国人为经济增长缓慢这个近10年来的“老大难”犯愁的时候,他们现在越来越受到失业的困扰。法国失业率在2005年突破10%的大关后至今居高不下,法国人惊叹,这个在欧洲不可一世的经济大国,竟然落魄为欧洲失业问题最严重的5个国家之一。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法国的实力也有所下降。2005年,美国百事公司要兼并法国达能集团的消息让法国政府惊出一身冷汗,以至于百事公司还没采取行动,法国政府就表示要用国家的力量发动“达能保卫战”。

  针对“衰落学家”的批评,法国人大都承认,他们的国家近年来“成绩欠佳”。但说到衰落,还是有很大一批人不服气。记者身在法国,也觉得“衰落论”确实有些言过其实。且不说法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和欧盟两大“发动机”之一的政治地位,它多年来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世界第五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它的雄厚基础。当然,最值得法国人自豪的还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希拉克总统在2006年新年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法国有阿丽亚娜火箭、空中客车、高速铁路、世界一流的核反应堆,法国科技的先进水平值得所有法国人自豪。此外,法国CSA民意调查公司日前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84%的法国人觉得自己的个人生活很快乐。记者也惊奇地发现,尽管国家面临一系列危机,身边的法国人仍然在过着令欧洲邻居们羡慕的、充满浪漫和小资情调的生活。每年1月,到阿尔卑斯山滑雪的法国人数量之多,会让高速公路出现连续数周的堵车现象。同样,每年7月到西部和南部海边晒太阳的法国人也会让高速公路变成“死胡同”。2005年,法国的人口出生率仅次于爱尔兰居欧洲第二。当有人说他们不快乐 时,法国人就据此反问:“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找不到乐趣,我们又怎么会让这么多新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

  对于“衰落学家”关于法国缺乏改革的抱怨,法国很多学者持赞同态度。不过,一些社会学家不客气地指出,这不应该完全怪罪法国政府。在法国,明眼人都看得出,影响法国经济发展的“肿瘤”之一是“丰厚”的社会福利制度。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位时,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断遭到法国人游行、罢工的抵制。记者在日常采访中遇到的很多社会学家都气愤地说,法国人明知改革是重振法国的唯一希望,但他们却出于保全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目的,完全不顾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对于那些一边领着政府的失业救济金,一边在暗地里打“黑工”的做法,绝大多数法国纳税人表示鄙视和愤慨。 

  法国的众多学者指出,“衰落学家”时下在法国流行,不是因为他们提出的法国“衰落论”,而是得益于他们关于“变革法国”的提法。尽管面临种种阻力,法国历届政府仍在尝试进行各种改革。法国的学者们也呼吁民众大可不必悲观,因为一个处于改革期的国家经历一些波折也是在所难免的。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