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百年前欧洲流行“美国威胁论”(史海回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8:26 环球时报

  

百年前欧洲流行“美国威胁论”(史海回眸)
1898年的美西战争让欧洲的“美国威胁论”达到了顶峰。图为美西战争期间,美军士兵正在登船前往古巴参战。

  19世纪末期,美国进入了高速工业化时期,凭借着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美国开始强劲崛起,美国实力的快速上升,引起了当时称霸世界的欧洲大国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形式的“美国威胁论”蜂拥而出,这股旋风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欧洲各国,着实
让美国人头痛了很久。

  ■欧洲学者惊呼美国产品淹没了欧洲

  “美国威胁论”首先表现为对美国庞大经济力量的担忧。1887年、1890年、1899年,美国的钢产量、铁产量、煤产量相继超过了英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一。不仅如此,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跃居世界首位。

  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美国的商品如火车头、煤、丝织品、水果和棉花等大规模涌入欧洲。1901年,美国历史学家布鲁克斯·亚当斯曾作过一项统计,1897—1901年,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5.1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亚当斯当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将逐渐把欧洲竞争对手挤出各主要市场,如果美国再加把劲,它的商品还将凭借欧洲国家无法竞争的低价充斥欧洲。

  这种状况让许多欧洲人感到欧洲正在遭受美国的经济入侵。法国学者埃米尔·巴比埃在谈到美国的出口潮时惊呼:“美国产品将淹没老欧洲。”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则在189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生活》的书,卢西埃在书中生动地描述了美国产品大肆涌入欧洲的场景,就连“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毫无疑问“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欧洲人呼吁联手对付“美国祸害”

  1898年,美国与老牌殖民者西班牙之间爆发了战争。战后,西班牙被迫放弃了古巴,并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其他岛屿以及太平洋上的关岛割让给美国。

  美西战争在欧洲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美国威胁论”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当时的欧洲政治家看来,美国踏上古巴的土地,就意味着它跨越了大西洋的一半,而美国入侵菲律宾则意味着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不请自来。

  这种担忧在当时的欧洲有非常直观的体现。1899年1月,欧洲评论家奥克塔夫·诺埃尔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祸害》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不仅进入了一个武力侵略阶段,而且这种使欧洲人措手不及的进攻是早有预谋的。他认为美国从“门罗主义”时期开始,就对欧洲旧大陆怀有很深的敌意,这种敌意通过美西战争终于爆发出来了。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朝着全球干涉主义迈出了新的一步。

  诺埃尔进一步预测:“不久,在地球的各个地方,美国必将与欧洲发生冲突”,并且“在欧洲和美国之间为了生存、为了经济霸权而展开的争斗,将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尖锐。”总的来说,诺埃尔认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祸害”,这一观点也成为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美国威胁论”的主要内容。

  为了对付“美国祸害”,有些欧洲人甚至呼吁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美国。法国人皮埃尔·洛蒂在媒体上公开宣称,美西战争是对欧洲的挑战,是对欧洲意志和抵抗能力的检验,“但愿欧洲能明白这一点!能从中吸取教训,别把剑放在鞘里!欧洲国家能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

  ■“美国威胁论”被写进畅销小说

  除了《美国祸害》外,当时欧洲还出现了另外一种以小说形式表现的“美国威胁论”。小说的名字叫《亿万富翁的阴谋》,是一部畅销连载小说,共八部,出版于1899年至1900年。小说的大意是,有一个由美国富豪组成的秘密委员会,试图用一支由木头人组成的军队来征服欧洲,为了粉碎美国征服欧洲的阴谋,几个法国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小说这样写道:“在欧洲的对面,出现了一种早熟和畸形的文明。仅用了一个世纪,美国就实现了难以实现的目标,达到了经济发展的顶点。对于我们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祸害。我们感觉到他们为一些经济问题而焦躁和挣扎。他们试图把他们的贸易税强加给我们;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不择手段。他们的军备已增加和完善……人们能够平静地设想一场全面战争的前景吗?”

  小说的末尾,美国的阴谋被英勇的法国人粉碎了。尽管如此,小说的结局仍然有一些灰暗,因为虽然美国的阴谋被粉碎了,但在小说的最后部分,美国人依然手中攥着大把美元,无所顾忌地集中全部的力量想削弱欧洲。这一结局预示着欧洲对美国的担忧还将继续。

  ■美国强大的舰队令欧洲胆寒

  美西战争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一步增长。西奥多·罗斯福入主白宫后,为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更是不惜重金。到1908年,美国已建成一支实力居世界第二的海军舰队,这支庞大的舰队拥有29艘当时威力最大的新型战列舰。

  美国的军费增长速度也同样惊人,以至于法国记者儒勒·于莱在1904年惊呼:“作为一个军队人数不过5万来人的国家,美国的军事预算竟高达10.5亿法郎!比法国的还要高。”

  面对这种情形,欧洲人对美国的担忧有增无减。记者于莱说法颇具代表性,他说:“当美国耗巨资建成了一支庞大的海军之后,美国人的实用精神是不会同意把他们的军舰当作游船的。”

  这一时期,“美国危险”一词常常出现在德国议会的争论中。法国历史学家亨利·豪瑟尔在回忆那段时期的法国政坛时,曾这样写道:“人们在报纸上、会议上、议会里听到的,除了美国危险外别无他物。”英国也有人担心,如果不与美国进行合作,自己的国家也许会成为美国的殖民地。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在此期间,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能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正相反,欧洲内部的矛盾却日益激化,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是这场欧洲内部的战争而不是美国,将英法德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从霸权宝座上拉了下来。1917年4月,随着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在欧洲流行多年的“美国威胁论”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01日第十四版)


舒文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