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韩国苦苦求索外交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23:58 环球时报

  

韩国苦苦求索外交之路

        图为韩国老兵在仁川的麦克阿瑟雕像前举行集会,与要求推倒麦克阿瑟雕像的韩国人形成对峙。

    哪个国家最能反映亚洲复杂的地缘政治生态?毫无疑问,是韩国。曾有韩国人说,现代战争与

能源和宗教冲突有关,韩国能源很少,基督教徒却很多,按理说应该高枕无忧,但韩国却要在外交上精打细算,努力避免被卷入战争。原因很简单,韩国处在
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朝鲜之间。朝鲜完成导弹试射后,一场针对外交政策的政治风暴开始猛烈地席卷韩国。

  15名军界元老向政府施压

  目前在韩国,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是韩国是否应从美国手中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简称“战时指挥权”)。8月2日,韩国的13名历任国防部长官和预备役大将白善烨等15名军界元老参加了现任国防部长官尹光雄举办的午餐会。他们强烈敦促尹光雄立即停止要求在2012年之前收回战时指挥权。前国防部长官李相薰表示:“如果收回战时指挥权,韩美联合司令部将解散……防长尹光雄应不惜长官职位,向卢武铉总统说明情况,早下决断。”前防长金圣恩强调说:“韩军的情报能力不足,不具备单独作战指挥能力,在自主行使战时指挥权后,不能保证美国会继续给予情报支援。”这13位前防长在讲究论资排辈的韩国军界分量极重,他们主导了韩国自1963年以来40余年的国防政策,像这种“集体宣战”尚属首次。仅过了一天,尹光雄于8月3日召开紧急记者招待会,表示将继续推进收回战时指挥权的计划。

  对此,军界元老们表示要再次召集会议,向政府施压。8月7日,韩国最大的在野党明确表示正在考虑提出罢免尹光雄的议案。此外,韩国战争参战有功者战友会、预备军官训练团中央会、海军战友会、空军战友会等保守团体的两万多人将于11日在首尔火车站举行集会,抵制收回战时指挥权。

  韩国外交受到置疑

  战时指挥权之争只是韩国政府面临的“外交压力”之一。由此引发的“韩美同盟危机论”在韩国占了上风。韩国前驻美大使韩升洲说:“韩美同盟在走向弱化甚至瓦解的道路。”《朝鲜日报》甚至认为,“韩美同盟关系濒临瓦解,罪魁祸首是现政权口无遮拦。”《东亚日报》在报道中指出,无论是发展健全的韩日关系,还是为牵制今后将全面展现的中国的帝国野心,都应该保持和加强韩美同盟。

  除了韩美关系,韩朝关系也成了很多政治势力的打击目标。7月28日,前韩国基督教总联合会会长崔圣奎等20多人发表了《敦促对北关系的根本变化的特别宣言》。他们要求政府别再沉迷于自傲的民族主义和自主意识,否则将在国际上被孤立。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长官尹永宽发表演说称:“无原则的包容政策使朝鲜狮子大开口。”首尔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教授白镇指出,“应将朝鲜导弹发射事件作为反省单相思式对朝政策的契机。”部分团体甚至提出“不能让南北交流变成朝鲜的现金流入手段。”

  韩美、韩朝政策受到冲击的同时,韩国与中日两国的关系也成了“箭靶”。近年来,日本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频频挑战邻国,卢武铉政府不得不放弃“静观政策”,转而实施“对日强硬政策”,韩国国内的反日气氛越来越浓。近期,有人对此表示忧虑,称“在反日气氛中再度过一年后巡视周围,韩国身边只会剩下朝鲜”。韩国媒体则指出,执政势力似乎坚信“日本和中国是永远的敌人”,因此认为只要与日本疏远,就能靠近中国。但现在,中国和日本“以我们疏远日本的速度”正在迅速靠近。

  韩国为何会产生“外交风暴”

  外交这个“相对遥远”的话题为何会在韩国国内形成一股股政治风暴呢?分析人士指出,在韩国国内,支持卢武铉总统的亲朝反美势力被称为进步势力,而亲美反朝者组成了保守势力,两者势均力敌,而朝鲜这次试射导弹恰恰激化了各种矛盾。具体来讲,韩国产生“外交风暴”有其深层次原因:

  首先,心理与现实产生落差,这主要指韩美关系。冷战期间,韩美结成了“血盟关系”。如今,韩国是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在韩国,有一个名词是“386世代”,即特指那些上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投身韩国民主化运动、如今4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韩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认为自主地位的提升,对韩国来说顺理成章,但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美国对同盟关系的定位。

  对于韩国提出的要求,美国总是顺水推舟。例如,韩国提出收回战时指挥权时,美国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并表示,2009年就可以归还。美国人深知,韩国军方提出2012年具备监视、侦查和精确打击能力,这些能力必须在今后五六年内每年增加9.9%的国防费用才能实现。这对于目前经济不景气的韩国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美国爽快地答应之后,不仅摆脱了道义上的被动局面,而且可以刺激韩国反对党和各派政治势力反攻卢武铉政府,并为明年产生的韩国新政府“敲响警钟”。

  其次,韩国的“外交风暴”还缘于初衷与结果的反差。从朝鲜半岛局势来看,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的主导者是朝鲜。但随着韩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主导权逐渐转向韩国。从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到卢武铉的“和平与繁荣政策”,其初衷都是通过经济实利的付出,换得政治和解的收益。不可否认,良好的初衷已经结出了一些硕果,如高峰会晤的实现、经济交流的密切化等。但是,朝鲜也不想放弃半岛事务的主导权,它坚持以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埋单”。这造成韩国巨大的付出与预期收益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韩国百姓也开始反思,政府是否将“阳光”洒向北方,将“阴影”留在了南方。事实说明,在朝鲜半岛,韩国尚难以单方面行使主导权。而不能掌握主导权的韩国就无法与美国疏远。

  第三,目标与环境的偏离也是重要因素。政策目标的定位,是国家实力与国际环境的预期反映。2006年韩国政府提出了五大政策:促进东北亚和平与繁荣的“均衡者”外交,面向世界与未来的全方位外交,与国力相适应的先进化外交,体现发达贸易国家的经济外交,与国民共在的开放外交。这些目标反映了韩国力求在地区与世界舞台上施展作为的迫切心态,但缺少相应的政策与手段支撑。外交努力适应不了变化着的客观环境。以韩国同中日间的关系为例。由于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韩国的大客户和技术提供者,所以,韩国提出等距离外交。可是一旦美国、朝鲜、中日矛盾等因素掺入其中,韩国就会惯性的“分边站队”。因为韩国缺少对这些国家的制约手段,只能“以夷制夷”。也有分析认为,东北亚安全体系尚未建立,韩国又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当然会向原有的美韩同盟回归。

  最后,韩国的国内因素也不容忽视。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朝鲜半岛研究室主任崔志鹰先生指出,明年是韩国大选年,目前韩国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执政党在前些时的地方选举中受挫。韩朝关系对政府来说十分重要,但朝鲜的导弹试射让韩国十分尴尬。它不仅“否定了”韩国的对朝政策,而且让不少韩国人看到韩美同盟的重要性,看到了韩国与中日关系的复杂性。有人认为,这种心理被韩国反对党利用,再加上媒体的炒作,因而形成了一股股政治风暴。

  韩国仍将苦苦求索外交之路

  分析人士指出,韩国明年大选之后,无论是反对党的人上台还是执政党的其他候选人上台,都会对现有的外交政策进行修正。韩国有可能着手弥补韩美同盟关系,更加妥当地处理“自主外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韩国最近出现的向美国靠拢的势头,是一种回摆,并非意味着韩国的外交政策将发生大的变化。总体看来,韩国仍将会着力于在各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但亚太政治、安全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对其东亚政策的调整以及韩国与邻国交往程度的加深,使得韩国又不能完全依赖原有的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这对要想保持平衡的韩国来说,无疑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丁奋英 徐文吉 赵东国 本报记者 李剑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