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日本的困惑与思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5:00 观察与思考 | |||||||||
-钱 明 8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难忘的日子。然而就在今年的8.15清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身着燕尾服、乘坐公 用车、带着几名随从,来到祭祀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与前5次不同,此次小泉是在8.15这一敏感日子,有 意凸显其“公式”参拜的特色,从而显示他继1985年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公式”参拜21年后再次以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 的身
甲级战犯是 如何被“合祀”的 自昭和天皇对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表示不满的原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笔记在日本各大媒体上披露后不久,靖 国神社的宫司(负责人)南部利昭便紧急召集了作为神社最高决策机构的“崇敬者总代会”代表开会,结果商定了“静观确认 ,伺机反击”的秘密对策。会议结束时,南部又集中“总代会”的各种意见发布了以下声明:“富田笔记究竟是怎么回事尚不 清楚。无论评论家怎么说,我们都不会改变不分祀的既定方针。不能惟中国是从。”其实,据与会的山口建史权宫司说:“合 祀”问题在当时提出时就在靖国神社内部引发过一场激烈的争论。首先是由日本厚生省于1966年把祭神名单送至靖国神社 。后来在1970年的“总代会”上,青木一男代表向“总代会”提交了“合祀”的提案,然而未获通过。1978年10月 6日,刚继任的松平永芳宫司又再度提交相关提案。青木一男是臭名昭著的东条英机内阁的大东亚相,战后曾作为甲级战犯的 嫌疑犯受到拘押。所以作为总代会的代表,青木主张合祀那些被处以极刑的“同志们的英灵”是毫不奇怪的。倒是作为靖国神 社宫司的松平永芳在“总代会”上所起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正是在松平的竭力鼓噪下,才使“合祀”的意见占了上风,而 主张“分祀”的意见则被完全压制了下去。神社方面后来还诡辩道:“所谓合祀甲级战犯的事情,其实发生在1978年秋, 但翌年春被公开后,当时的大平正芳首相及继任者铃木善幸首相,仍与以往一样继续参拜了靖国神社。而中国的抗议则开始于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首相“公式”参拜之后。可见中国方面对此问题亦无一贯性可言。” 在“总代会”上明确反对“合祀”的是出身皇族的筑波藤磨宫司及其代表苇津珍彦。苇津是集中了日本8万个神社的 全国性组织—神社本厅的创始人之一,曾被视为“神道之师”。他不仅对青木一男的“合祀”主张进行了抵制,而且还针对松 平永芳所提出的“合祀”的几大理由,于1979年7月发表了《信教自由与靖国神社—对合祀死刑战犯的辩难》一文予以反 驳,主张靖国“合祀”的条件应限定在根据国家正式命令而战死的人,而不应包括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的战犯。但苇津的弟子 、现神社本厅关于神道教学的理论大师阪本是丸则认为:“合祀是根据国会和政府的措置执行的。战犯不是罪犯。”与其师的 主张可谓背道而驰。对此,《每日新闻》曾向阪本提出过质疑,然阪本竟以“(吾师)已是过去之人”的含混答案敷衍了事。 言下之意,其师苇津的主张已完全过时了。后来著名作家山中恒也曾以旧陆军省的内部文件为据,指出就连被“合祀”的甲级 战犯东条英机本人都明确发布过命令:靖国神社合祀的对象是“死亡原因必须是直接因战役勤务而死的人”,即仅限于军人和 军属,而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刑的战犯显然不在此列。但松平永芳针对上述意见的回答却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祀的名单是 由国家提供给神社方面的。”也就是说,“合祀”甲级战犯是当时日本政府作出的决定,神社方面不能“抗命”。此言的确道 出了“靖国”问题的实质。 关于“分祀”与 “合祀”的争论 日本国内对“靖国”问题共提出过四种解决办法:一是“分祀”甲级战犯,由原自民党干事长古贺诚为代表,但靖国 神社方面的回答是:根据神道教义,“分祀”是不可能的;按照日本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要强行“分祀”也是难以实现 的。二是非宗教法人化,以现任外相麻生太郎为代表,主张把靖国神社由宗教法人转变为特殊法人,再让国会作出“分祀”甲 级战犯的决议。但不仅靖国神社方面是否同意自主解散尚难以预料,而且即使转变为特殊法人后,仍会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因而也同样是违反政教分离原则的。三是建立新的追悼设施,以自民党前副总裁山崎拓为代表,但此意见遭到了遗族会等右翼 组织的强烈反对,而且自民党内部也有强大的抵制力量。四是扩充千岛渊战死者墓苑,以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秀直为代表,此 建议类似于建立新的追悼设施的主张,因而也同样遭到了右翼势力所谓“把靖国神社的英灵形骸化”的猛烈抨击。 根据神道教义,所谓“分祀”,就是假用蜡烛的火光把祭神从此神社移置彼神社。因此所谓“分祀”,对此神社来说 就相当于“废祀”,而对彼神社来说则等同于“合祀”。这就是说,“分祀”即使从神道理论上看也是可行的。神社本厅国学 院的井上顺国教授就对媒体说过:“其实历史上也有不少例子可以证明废祀现象的存在。”然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神社本厅 却辨称:把14名甲级战犯的灵魂从靖国神社移走即“废祀”的同时,其他被祭祀着的246万战死者的灵魂也会受到“废祀 ”。由于神社本厅掌握着神道教义与神社人事的巨大权力,所以它的解释对“分祀”论有极大的杀伤力。 其实,“分祀”论早在1985年就已提出,至今已争论了21年之久,但仍看不出有何结果。2004年2月,中 曾根曾在电视媒体上指出:“分祀论也会得到遗族的同意。”从而掀起了一场“分祀”论的大讨论。有听众说:“即使分祀, 原来的神灵也仍具有神格。”对此,中曾根的回答是:“分祀”的目的,主要“是想得到中国的认可”。于是将问题的焦点转 向中国的用心昭然若揭。2005年6月,神社本厅也发表了反对“分祀”的声明,其中也包含有对抗中国压力的意思。不难 看出,“合祀”与“分祀”这个在神社界内部原本属于神道教义的问题,却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政治化了。换言之,最早使“ 靖国”问题政治化的正是日本政界和神社界的一些人,而不是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的中、韩等国。事实上,“合祀”甲级战犯是 靖国神社在代表日本政府的厚生省的支持下秘密进行的,因此直到5年前,许多日本人还不知道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的 事情。日本的一些媒体极力向国民灌输中、韩干涉日本内政的论调,导致了日本国内诸如“不能屈服于外来压力”、“要捍卫 日本尊严”的呼声大涨,从而使原来不大同意参拜的人也开始支持参拜。日本的舆论一般可分为两种,即国民舆论与知识界舆 论。这些年来,小泉玩弄国民舆论,使知识界的理性意见难以得势。但是近半年多来,在参拜问题上理性意见已呈上升趋势, 并且逐渐影响到国民舆论。特别是随着富田朝彦笔记的发表,“分祀”论的意见渐渐占据上风,就连14名甲级战犯的遗族也 多数表示赞同。据《每日新闻》调查,在该报所联系到的13个遗族的18人(部分遗族是复数)中,有8个遗族8人表示接 受“分祀”的主张,反对的只有3个遗族3人,理由是“分祀从教义上说不能成立”。不过18人中尚无一人主动提出“分祀 ”。广田弘毅(被处绞刑)的孙子广田弘太郎说:“对祖父的祭祀问题没有考虑,合祀或分祀怎么都行。”东条英机(被处绞 刑)的次子东条辉雄说:“作为遗族不应对祭祀问题指手画脚,如果神社决定分祀,我们不会提出异议。”现众议院议员、平 沼骐一郎(处终身监禁)的养子平沼赳夫则明确反对“分祀”,理由是“分祀在神道里是不可能的”。板垣征四郎(被处绞刑 )的次子板垣正也说:“当初合祀的手续严格,如今不能随便分祀。”1985年中曾根在国内外的压力下曾积极说服靖国神 社和战犯遗族,主张分祀,后因东条英机孙女等遗族的反对而未遂,而就是这个东条由布子,在调查中竟声称:“分祀论的提 出,是受到了中国方面的压力,这无疑是屈服于外在压力的表现。”对于这次调查,靖国神社的回答是:“即使所有遗族都赞 成分祀,也绝不会付诸实施。” “合祀”甲级战犯的两大目标 据说,“合祀”论者最初是想实现天皇参拜的目的,后见难以奏效,便把目标定在首相参拜上,认为战后掌握日本统 帅权的已不是天皇而是首相,所以只要实现首相参拜,就能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从而达到否定东京审判、为“大东亚战争” 正名的政治目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契机,则是从1985年中曾根首相“公式”参拜开始的。因此,小泉的连续6次参拜, 无论是以“公式”还是“私式”的形式进行,都是在为“合祀”派张目。正如著名作家保阪正康所言:“一个市井庶民去不去 参拜靖国神社,完全是他的自由,但政治领袖则不同,参拜与否其实反映了他的历史信念……若弄清了当时合祀甲级战犯的基 本事实,就会知道以松平芳永和厚生省援护局为代表的旧军人集团,以及由靖国神社总代会青木一男为代表的战犯嫌疑人,乃 是一帮抱有战前历史认识的顽固分子。”对此,只要读一下松平永芳1992年3月退休后所撰的《无悔于靖国奉仕的十四年 》一书,就能一目了然。该书透露出的历史观令人震惊,居然诡辩道:“日本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完全停止战争状态,从国际法 上说,是在昭和27年(1952)4月28日(即美日签订‘旧金山和约’)。而在战争状态下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刑的人, 就如同在战斗中被敌人杀害的人。”言外之意,“合祀”甲级战犯是合情合理的。保阪教授进一步指出:“松平永芳对战后日 本被占领时期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甚至认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作证的证人之行为也是有利于敌人的叛国行为,而吉田茂内阁则 不过是占领军的傀儡政权。这种极端危险的历史意识在战后日本社会的逐渐蔓延,乃是合祀甲级战犯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背景。 因此,小泉若要参拜,就必须对这种思潮作出明确的表态。难道小泉所说的‘自己的信念’,不是这种危险的历史意识的某种 反映吗?”对保阪教授的观点,评论家上坂冬子表示反对,认为应该明确参拜靖国神社完全是日本的内政。她说:“较之参拜 本身,我更关心的是首相对中国方面是如何回应的。”甚至宣称:“现在已到了国会通过决议来判定被祭祀于靖国神社的甲级 战犯是在占领条件下战胜国对战败国审判的结果的时候了。而今日本已经获得独立,因此战犯应该得到与战死者同等的待遇。 ”然而东京大学教授田中明彦则认为:围绕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日、中、韩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外交游戏”,而“这场 游戏的结果,却拉开了日本国内真正就战争责任问题展开讨论的帷幕,从而使严肃思考的人也多了起来,这可以说是预想之外 的收获。除此之外,如果能让今后的领导者认识到重复这样的外交游戏是场劳民伤财的消耗战,无疑也是一个收获。” 除了明确的政治目标,“合祀”论者还有隐蔽的经济目标。靖国神社的经济来源除了企业赞助,主要靠参拜者的“玉 料”及广告费收入。而正是因为小泉参拜的轰动效应,才使参拜者的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的400多万人,急剧上升到20 02年的600万人,2003年以后则一直稳定在500万人左右。而今年据说参拜人数较之去年又会有大幅提高。据《每 日新闻》8月6日报道:“进入8月以来,随着对‘靖国’问题的大量报道,靖国神社的广告费已上升到1天1亿日元的程度 。”所以靖国神社声称:到靖国神社参拜人数的多少是随着媒体上就是否参拜的大讨论之热烈程度来决定的。比如去年8月1 5日参拜的人数是20万5千,今年达到25万8千人,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这与小泉即将卸任,国民关心其是否能兑现自 己的承诺密切相关。小泉执政五年多来,靖国神社正是利用这种一浪高过一浪的参拜风波,使参拜人数和广告收入均达到了创 纪录的程度。无怪南部利昭宫司会得意地说:“现在这种情况对靖国神社来说是最好的,所以我们不想回答去还是不去参拜的 问题。” 镇灵社与游就馆的一冷一热 处于靖国神社旁的镇灵社,是特地为那些未被祭祀在靖国神社本殿内的日本及全世界的战争死难者而设立的。设立者 是松平永芳的前任筑波藤磨宫司,时间是在“合祀”甲级战犯之前。但镇灵社从建立之日起就很少有人去参拜,故而被日本媒 体称为“被遗忘的和平神社”。近年来随着“靖国”问题的扩大化,镇灵社就更加显得冷冷清清了。固然这与人们的好奇心理 、从众心理有关,但只要拿来与同处一地的游就馆作一比照,就不难看出问题的实质。 1978年7月筑波藤磨死后不久,其继任者松平永芳在把甲级战犯偷偷地“合祀”到靖国神社的同时,还着手实施 了一系列所谓的“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财政改革。为了解决参拜靖国神社人数锐减、收入枯竭的问题,松平于1986年 在靖国神社内重新开放了游就馆。游就馆是在明治初年作为陈列兵器的军事博物馆而被创设的,战后成了富国生命本社的办公 楼。松平永芳为了达到“弘扬日本民族精神”的目的(松平曾叫嚣:“不否定东京审判史观,就不能复兴日本的精神。”), 再次将其作为军事博物馆而对外开放。从馆内陈列的内容看,该馆的宗旨就是想说明旧日本军队的正当性。所以连美国方面也 批判说:游就馆“继承了否定东京审判的松平永芳的思想”。如果说中、韩两国的批判矛头主要针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 本身,那么其他国家的批评则更多的是针对游就馆。如今年4月21日靖国神社春季大祭时,印尼驻日大使就曾尖锐批评了靖 国神社内的游就馆所展示的军国主义内容。但与海外的批评声音背道而驰的是,来游就馆参观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 以每年数万人的数量递增,去年甚至突破了36万人的最高记录。从这一指标看,松平永芳所进行的“靖国构造改革”,的确 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当然,在靖国内部也存在着战后和平主义与否定东京审判的两种历史观的对立。比如2002年5月,在崇敬奉贤会 的总会上,新任会长久松定成就曾提出过祭祀内外战争死难者的镇灵社应予强化宣传的主张,并得到了旧伊予松山藩第18代 当主等人的赞同。但靖国神社方面却一直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故意凸显游就馆,而冷落镇灵社。于是,从1978年靖国神 社本殿祭祀活动开始,与差不多被人遗忘的镇灵社相比,就在它不远处宣扬“大东亚战争不可避免”的游就馆,却显得热闹非 凡,尤其在学生放暑假期间,那里几乎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难道这就是小泉所宣扬的“祈祷和平”吗?从某种意义 上说,正是有游就馆这样典型的军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存在,才使得日本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历史观变得越来越模糊。《每日新 闻》今年6月所作的全国世论调查表明,回答“日本对美开战是不得已作出的选择”的人有33%,在回答你认为对华战争是 否侵略战争的问题时,竟然有45%的人选择了“不好判断”。所以日本的有识之士不无担忧地说:“战后的历史观确实在逐 渐发生着变化。游就馆的人气高涨也说明了这一点。” 如今,“靖国”问题已成为日本国民当下最为关注的政治、宗教、外交、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为了解决“靖国” 问题,日本的朝野上下也可谓绞尽了脑汁。东京大学教授高桥哲哉的新著《靖国问题》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年高居排行榜的畅销 书,也反映了日本知识界的理性思考正在向国民舆论扩散。这是我们值得期待的。 (作者系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