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欧洲语言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8:52 《环球》杂志

  《环球》驻非洲记者/荆晶

  非洲大陆,3000多万平方公里,8亿多人口,1400多种语言,由这些语言演化而来的方言更是多达数千种。这些本土语言虽然享有数量优势,却仍然势单力薄,倒是外来的法语、英语或葡萄牙语等欧洲语言总能在官方语言中占据一席之地。当然,这与非洲那段曾经遭受殖民的历史息息相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掀起了独立浪潮,殖民者撤走了,他们的语言却被留了下来。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非洲本土语言逐渐被边缘化,地位日益衰微。

  开普敦大学语言学家迈克克劳霍尔甚至曾经做出一个惊人的预言:在今后的20年,世界上6000种语言里,有一半都将消失,其中很多是非洲语言。

  语言的影响意味着文化的影响,欧洲语言所带来的外来思维,也在悄悄改变着非洲人的生活。

  为什么是欧洲语言?

  非洲人所说的语言主要有15种,包括恩古尼语、斯瓦希里语、阿姆哈拉语、豪萨语和约鲁巴语等。非洲部族众多,部族之间经常使用不同的语言,有些语言掌握的人数寥寥。据说现在南非有一种名叫Nju的语言,会说的人还不到10个。

  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冒险家们就有意利用宗教和文化的传播改变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文化。英国、法国和葡萄牙的殖民者来到非洲大陆后,为了更方便地进行统治,所采取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让当地人学会自己的语言。

  当时,殖民者在非洲各国的学校中明令禁止学生们讲本土语言,他们企图通过灌输和推行西方语言,使当地人在文学和思想领域认可自己的优越地位,并树立起殖民者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按理说,被欧洲殖民者统治和歧视了上百年的非洲人,取得政治独立以后,应该抛弃殖民语言,采用民族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但是,由于非洲同一个国家内语言和部族种类众多,采取其中哪一种语言单独作为官方语言都不免成为种族冲突的导火索,因此,60年代大部分新独立的非洲国家都把殖民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保留了下来。

  非洲大陆上现在有20多个国家通行法语,10多个国家通行英语,3个国家通行英、法双语,还有5个国家通行葡萄牙语。

  尽管非洲各国也将在本国广泛使用的一种或多种本土语言定为官方语言,但欧洲泊来的官方语言仍然占据着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发表报告说,非洲语言中,有400~500种语言的影响力已大大下降,其中250种语言面临在近期消失的危险。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以及西非的尼日利亚等国,本土语言受威胁的情况最为严重。肯尼亚有16种部族语言处于很快就要永远消失的危险境地,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分别有6种和8种语言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消失。

  为什么不说本土语言?

  “学当地语言对我们有什么用?”在塞内加尔首都

达喀尔参加成人扫盲班学习当地语言迪奥拉语的34岁妇女贝蒂迪亚塔迷惑不解地问。

  走在非洲各国的大街上,映入眼帘的大多数是法语、英语或葡萄牙语的广告牌;在报摊前,看到的也尽是这三种语言的报纸和杂志;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想找到以当地语言播出的节目,并不如想像般容易。

  非洲人用来表述本土语言的词汇多种多样,有的地方把它们称作“方言”,有的地方叫“少数民族语言”,还有的地方甚至叫做“未发展的语言”,所有这些称呼都表明,人们认为本土语言缺乏表现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合用来进行包括科学和技术在内的现代教育。

  “我们不能用当地语言上网、读小说、看电影或者给外国朋友打电话,当地语言似乎没太大用,”南非一名16岁的中学生在被问到本土语言的用途时这样回答。

  英语在全球具有优势地位,在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本土语言既没有系统化也没有标准化,加上缺乏教学材料和教师,这些都成为了学校不教授本土语言的理由。

  另外,非洲语言的多样性,也使推广本土语言的难度大增。举个例子来说,在尼日利亚,尽管政府大力推广本土语言,但是由于当地250个部族说着400多种语言,所以英语到现在还是保持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非洲国家里,英语被看作是通向财富和发展的必要工具。在学校里,教师们更倾向于使用英语教学,学生和家长们也认为,熟练掌握英语会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就业方面更占优势。

  这种现象引发了整个非洲大陆范围内对母语与第二语言教育的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把这种现象看作是非洲国家在这个千年内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

  欧洲语言带来文化侵略?

  不同的语言,承载着的是不尽相同的文化。因此,若是语言逐渐消亡,那么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会危如累卵。经过多年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思想灌输,本土语言日渐衰微,非洲的传统文化已经受到削弱。

  欧洲的语言,给非洲人带来了欧洲的文化,也让他们认识了新的音乐、服装、艺术和新的价值观。于是,“进口”成了一种时髦,那些喷着法国

香水,穿着意大利皮鞋的女士们,总能比那些穿着本地制造品牌的人获得更多尊敬。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们,则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玩电脑游戏,上提供英语或者其他“国际语言”教学的国际学校上。 

  欧洲,或者说西方传媒的影响力,随着语言的传播而在非洲大地上蔓延开来。为了防止观众流失,非洲当地电视台不得不花重金购买西方生产的电视剧、新闻、娱乐节目等等。音乐、文学、电影业也是如此。这样,便出现了全球文化趋同化现象,它模糊了非洲原有的民族文化的身份和特征,使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文化是活的,每一秒钟都在改变和发展。改变,意味着挣脱传统的束缚,它可能会给传统文化带来与其它文化创造性结合的新机会。若是说非洲文化就应该一成不变地保持下去,不应该发展和改变,当然有些极端,但人们对在这个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传统文化会受到削弱的担心不无道理。

  不过,过分的担心的确不必要。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不是一种不可调和的悖论关系,在继承非洲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非洲人完全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吸纳先进文化,发展非洲的新文化。

  当前,非洲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思潮复活了,有关“非洲复兴”的理念也强调须从根源上认同非洲的传统文化,恢复非洲人的民族精神和“黑人个性”,为自己的非洲属性而自豪。

  就在不久前,几乎是一夜之间,肯尼亚大大小小的机动车上都贴上了装饰有红、绿、黑三种国旗颜色装饰的标语,上面用英语和肯尼亚本土的斯瓦希里语写着:我自豪,我是肯尼亚人。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