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语言全球化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8:52 《环球》杂志

  语言全球化的隐忧

  海外中文热,中国英语热。这其中的大部分人,当然还是将学习外语当作与世界打交道的好工具。但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对英语水平的追捧现象:不论工作中是否需要,在晋升和择业时几乎都要考英语。观察家认为,国际化语言的普及当然利大于弊,前提是它不影响一国的人才选拔,不伤害一国的本土文化。欧洲语言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影响,也许能让我们
更为客观地看待外语热和语言全球化现象。

  印度:英语带来“文化暗伤”?

  《环球》杂志记者/江亚平

  英语根深蒂固

  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

  当1947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时,印度本土的语言就有400多种,印在钞票上的本国语言也有14种之多。然而就是在有着“语言博物馆”美誉的印度,英语却堂而皇之地成为“国语”,在印度生根、发芽然后茁壮成长。

  据统计,有10亿人口的印度粗通英语的人超过两亿,是世界上掌握英语人数第二多的国家,而精通英文的人则有5000万。不要忘了,印度7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仅为65%。

  《环球》杂志记者在印度工作时发现,由于印度语言太多,而且有的语言之间差别甚大,没有一个通用的“普通话”,南北同胞要沟通起来还真是个麻烦事儿。特别是在印度南方,几乎每个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相邻邦的语言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与中国的北方人听不懂上海话或广东话不一样,我们毕竟在阅读和写作上用的是同一种文字,只是发音有差异而已。

  英语是17世纪初流传到印度的,当时英国所属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立足,并逐步开始了殖民化时代。1835年,当时的英国驻印度总督本廷克勋爵宣布在印度推广英语。

  本廷克勋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印度人可以自由交流,而是希望培育一小批精通英语的印度精英,协助英国殖民统治者管理一大批不懂英语的普通百姓。其具体的做法,是把所有的教育基金都用在英语的普及和推广上,并优先录用会英语的人到英国人管理的政府机构工作。

  到19世纪,英语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印度遍地开花。这些能说“洋文”的印度人虽然血液和肤色是印度的,但品味、言论观点、道德意识和思想上无不深深打上宗主国的烙印。到20世纪初,英语已经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和学术语言了。

  应当说,英语的推广当时在客观上加强了印度各地的交流和往来,因为印度独立前有500多个各自为政的土邦王国。一些语言研究者甚至说,“正是因为英语的普及,才使得南方说泰米尔语的婆罗门和北方说印地语的婆罗门之间第一次有了交流沟通的可能。”

  本来,当甘地和尼赫鲁率领精通英文的印度人在1947年赶走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时候,也是乘机结束英语作为“印度官话 ”的时机,毕竟这是殖民统治者的“遗产”,统一语言本身就是统一国家的象征。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新政府在废止英语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1949年,印度议会制定宪法时,曾规定印地语为印度惟一的官方语言,并用15年的时间取代英语。

  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南方人的抗议,因为讲印地语的人口在北印度占96.7%,在南方却不足0.1%。规定印地语为惟一官方语言,显然有歧视非印地语族群的倾向。

  因此在15年过渡期满时,南方许多地方都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一些邦的执政党甚至威胁说,如果中央政府硬要强行规定印地语为惟一的官方语言,他们将宣布自治。最后印度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允许每个邦有选择本邦语言的权利;邦与邦之间的交流可以用英语;中央政府机构继续使用英语;全国文官考试使用英语。不久,印地语和英语正式并列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语言风波也从此平息。

  “最伟大的礼物”

  英国殖民统治者当初在印度推广英语时,绝对想不到英语会成为今天印度经济起飞的助推器。印度软件业的发展近几年如日中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拜英语所赐。印度的高科技人才能毫无语言障碍地与美国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最终成为美国软件外包业的最重要客户。

  除了信息技术行业,印度人若想在政府机构工作,经商或从事外贸,进行科技研究,或出国深造等等,哪一样离得开英语?据统计,在印度中央政府机构中英语的使用率为70%,印地语仅为7%。难怪一些印度上层人士满怀感激地说“英语是英国人留给印度人的最伟大的礼物之一”。

  英语的重要性近些年更加突出。在新德里的街头,经常能看到硕大的广告牌,写着补习英语之类,类似“新东方”一类的英语补习学校也是遍地开花,生意兴隆。

  印度一些报纸杂志的调查显示,印度年轻人对外语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会说英语,跟外国人做生意谈学术自然方便。懂德文、中文和日文也不错,在德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开的公司里也能找份好工作。可如果会说泰米尔语、孟加拉语或古吉拉特语,对找工作和奔前程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印度,虽然英语和印地语并列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英语是比印地语还要强势的语言,或者说是凌驾于其他印度语言之上的超级语言。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印度剧作家用任何一种印度语言写作,他的剧本只能在本语言流行的地区上演。如果用英语呢?只要剧情吸引人,就完全可以在印度的任何邦上演,受到说各种语言的观众的欢迎。

  用英文写小说,不但读者的面会更广,而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的概率也大得多。这种例子已经不少。

  在印度,普通人家只要安装了有线电视,都能接收数十个外国电视台的节目,其中自然包括英国和美国的新闻台及电影台。

  还有人告诉记者,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女性甚至在恋爱和婚嫁上都比只会说本地语言的女性占优势,更有希望凭借这一优越条件找到一位地位和学历更高的如意郎君。显然,在英国人离开印度近60年后的今天,英语在印度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地位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过去,也有一些激进的政党反对过英语的入侵,担心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会受到侵蚀。但无情的事实却告诉这些“语言卫道士”,那些没学好英语的人只能做最下等的工作。不但有钱人设法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最好的全英语教学的私立学校,就连那些贫穷的家长也深深懂得,英语是他们的孩子改变命运的一块重要跳板。

  人们发现,尽管印度是个民族情绪强烈的国度,但倡导在基础教育中普及英语的官员所得到的选票和拥护,要比反对英语普及的官员多得多。

  良好的英语环境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方面培养起来的。记者不懂印度当地语言,但在印度工作时,除了到偏远的乡村或跟最底层的人打交道外,没有发现有语言障碍。

  有一次记者问印度总理辛格的新闻顾问巴鲁先生:“你们内阁成员在开会时说的是什么语言?”他笑笑说:“那自然是英语,因为有的部长来自北方,有的来自南方,只有英语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文件也都是用英文起草和发布。”

  还有一次记者跟一位教国际政治的大学教授聊天时曾问他,“你和你夫人的英语都这么好,那么你们在家里用什么语言说话呢?”他想了想回答说:“也说不准。有时候用印地语,有时候用英语,这要看我们第一句话是用哪种语言开始的。总的说来,大概各占一半吧。”

  如果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都用英语来讨论和决定,如果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在家庭内部都用英语交流并以此为荣,这个国家的英语环境就可想而知了。

  英语带来的文化暗伤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英语环境太好了的话,本民族的语言又会面临怎样一种尴尬处境呢?

  语言是思想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文化赖以传播和传承的载体。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据。当印度的主要精英们用英文来撰文写稿,著书立说,传播文化、观点和思想理念时,那些不懂英语的人首先就丧失了学习的机会,这就在知识界和教育界造成了“马太效应”。其次,这些精英们长期用英文写作,英文越来越熟练,而本民族的语言则慢慢失去了活力,给本民族文化带来暗伤。

  也有人说,学习英语充其量不过是学习一种交流工具而已,干嘛要上纲上线呢?但实际情况是,学习英语仅仅意味着学习语言本身吗?谁敢说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没有把英美甚至西方的文学、文化、历史、宗教和传统习俗乃至价值观念等随语言一起留在脑海中呢?

  和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拥有像胡适、林语堂和钱钟书等一批中英文俱佳的大师一样,印度在上世纪上半叶也曾有那么一批“学贯印西”的大师。他们向印度传播着西方文明,同时又向西方推介印度的文化精髓。

  但时移事易,在英语越来越风靡的当代,多数印度人以精通英语为傲,在狄更斯的雾都、叶芝的荒原和罗琳的魔法世界中流连忘返,而对本民族文化和文明知识的缺失,几乎到了数典忘祖的地步。

  印度有识之士其实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印度颇有影响的英文周刊《前线》杂志前几年就曾发文提到这个问题。其中一篇文章说,即便英语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让他们通过这个工具了解世界,学到知识,但他们如果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依然无法融入到自己的同胞中,只能和自己命运相似的人营造一个狭窄的圈子,站在社会的边缘上自得其乐。

  作者忧虑地指出,“我们的传统,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诗歌和我们的思想知识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离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越来越远,去通过一种叫做英语的交流工具拥抱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情况值得担忧”。

  遗憾的是,印度人至今仍对本土文化在英语冲击下逐渐弱化的危害考虑不多,讲究实际的年轻人提倡的是“学好英国话,走遍天下都不怕”。至于英语会不会对本民族语言进行腐蚀,会不会慢慢埋没本国的文明和文化,不属于他们考虑的范畴。即便有几位关心本国语言命运的学者发出微弱的呼吁,也很快就湮没在一片喧嚣的英语叫骂声中了。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