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俄爆发外交“乒乓大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11:48 外滩画报
东方吹来的新寒流 编译自《经济学人》 “基督啊,我真怀念冷战!”(意即现在情况比冷战更糟——编注)在最新一部詹姆士·邦德电影中,英国情报头子M如此感叹。16日英国驱逐4名俄罗斯驻伦敦外交官、收紧对俄签证限制一事似乎完全实现了她的愿望。 “挑衅!”俄罗斯媒体大喊。“恐俄症!”俄外交部也咆哮道。 19日俄罗斯以驱逐四名英国外交官作出报复,它同时宣布俄官员将不再前往英国,也不向英国官员发放签证。俄政府还表示不再与英国进行反恐合作。 这些情节、语言和角色仿佛直接来自冷战时期:受害者是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一个叛逃到英国、去年11月被钋210毒死的前克格勃间谍;坏人是安德烈·卢戈沃伊,一个受英国检方指控为凶手的前克格勃老特工;背景中还游荡着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一个在与俄总统普京闹翻后逃到英国避难的俄寡头。上周英国警方表示,他是一起未遂暗杀图谋的目标。 不过,与冷战相提并论容易产生误读。俄罗斯不再有要输出的意识形态,普京也无意从资本主义再退回从前。莫斯科闪耀着消费主义的霓虹灯,俄罗斯公司排着长队要在伦敦证交所挂牌上市。利特维年科案揭示了两国在文化与政治上的鸿沟,英国新首相戈登·布朗采取的强硬立场也和当年布莱尔试图争取普京友情的做法大相径庭。 英国政府的观点很明确:它的一个公民在本国遭人暗杀;放射性材料的使用更使这一罪行构成了国家安全威胁。而俄方拒绝将卢戈沃伊交给英方审判,也没有提供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例如在俄罗斯进行公开的国际审判。英国新外相戴维·米利班德上周在议会表示:“俄政府没有意识到我们对待此案的严肃性或涉案问题的严重性。” 克里姆林宫的官方表态是:俄宪法规定不得将公民引渡他国。但在俄国内,当局将英方的指控解释为一个出于政治动机、旨在抹黑俄名声的罗织罪名之举。在英方宣布决定起诉卢戈沃伊之后,他很快就上了俄官方电视台,声称利特维年科是英国间谍,凶手是军情六局。而且既然英国拒绝引渡号召推翻普京的别列佐夫斯基,为什么俄应该交出卢戈沃伊呢?这场争吵的核心在于,克宫的内心深处认定:世界其他国家的运作方式也和俄罗斯一样,只是自己更诚实、更不善于掩盖动机而已。 俄方从不接受英国拒绝引渡别氏是基于法律而不是政治动机的说法。一位俄评论员提出,西方喜欢唱司法独立、言论自由、个人权利至高无上和生命高于国家利益这些高调,实际上不过是把它们用作伪装其真正利益的幌子而已。当然,互不理解在双方都存在。“西方不能理解的是,一个渴望加入国际俱乐部(如G8)的国家怎么会与俱乐部内的其他成员作对?”卡内基莫斯科中心的研究员莉里娅·谢夫佐娃表示。另外,拥抱资本主义并不意味俄罗斯接受了西方的其他价值观;它或许想更多地融入西方,但只能按自己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普京肯定会感到宽慰:世界又重新回到熟悉的样子,境外仍存在着阴谋削弱俄势力的敌人。但他与苏联前任之间有一个巨大区别:过去的苏联精英没有纷纷赴伦敦购置房产,也并不巴望着将子女送到英国上私立学校。尽管英国在政治影响力上可能不比普京强,但它提供了一种吸引数百上千俄国富豪的生活方式,而他们很多都与俄政府关系密切。这就意味着,与驱逐外交官相比,俄方对英方限制官员签证等措施可能更加敏感。这解释了莫斯科选择以暂停向英国官员发放签证进行报复的原因。欧盟和美国已表示将站在英国一边,这一点也会让克宫担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