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应该大点声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11:48 外滩画报

  z编译自《卫报》,作者Jonathan Steele

  公关不好是联合国的老问题:它的批评者嗓门响且情绪激昂,支持者却太过低调、理性。世界上希望联合国好的人远比嫌它麻烦的人多,但这些人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结果联合国总是处于守势。潘基文就任第8任秘书长这半年来,这种情况比以前更甚。他曾在出兵伊拉克的韩国政府中当过外长,是5个秘书长角逐者中布什政府最中意的一个。

  潘基文的国家在防务上完全依赖美国,他的联合国和海外工作经验不丰富;他被形容为一个谨小慎微、缺乏个性和远见的官僚。不管谁当领导,联合国及其众多机构还是很能让世人满怀希望。还有什么论坛能为中小国家提供挑战美国单边主义、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2003年阻止安理会授权对伊动武的不只是法国一家,当时美英也无法从10个非常任理事国中拉到足够的支持票。难怪那时联合国在国际民调中创下了最高得分纪录。本月中旬潘来伦敦发表演讲前,我打电话向很多联合国官员和观察家询问了潘的表现,所有人都要求不要引用他们的话。这不是个好迹象:如果你有正面的话要说,为什么不公开呢?

  一些人提到了他的失误,比如支持处死萨达姆、在东耶路撒冷说他很高兴到了以色列等等。还有人提到他撤销裁军事务部(该部人员被并入他的办公室)。潘称此举提高了该部的地位,但批评者说这是为了讨好华盛顿:布什希望将重点放在制止核国家的增多,而不是对现有核国家武库的削减。几乎我问过的每个人都认为,上任前潘对联合国“文化”所知不多;有人称潘是“第一个既非欧洲人,又不在英国殖民地长大的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属秘鲁的白人上层阶级,可看作西班牙贵族)。这似乎在强调潘不熟悉欧式辩论引导艺术——这正是安南最擅长的。

  潘最先任命的坦桑尼亚籍副秘书长和印度籍办公厅主任也都缺乏联合国经验,他的行政助理和秘书都是韩国人和联合国局外人。尽管在当选到赴任之间有两个月的余地(比多数前任长),但他对幕僚的任命却比所有前任都慢。安南有句名言:发展、国际和平与安全和人权是联合国的三大支柱,但潘似乎对人权不太重视,倾向于将这类争议推给新成立的日内瓦人权理事会。以色列高官喜欢他,显然是因为觉得他不像前任那样亲巴勒斯坦。在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当务之急上,潘也一直表现软弱。

  我听到的最乐观的话是:不必急于下定论,多给他一点时间,他还在学习;他前任的表现实在太难超越了。潘在伦敦演讲时我也在现场。尽管听众大多亲联合国,但在演讲过程中一次鼓掌也没有。“没留下什么印象。”一位资深外交记者总结说。当然,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极不容易,但他毕竟是世人寻求道德指引的世俗人物。对他的很多期望可能不现实,可是他能否至少扮演一个角色,而不只是一件工具?能否不光是安理会的仆人,而是一个强有力的日程制定者?他需要更大声、更坦率地说话。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