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2007诺贝尔经济学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16:28 青年参考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今年的得主是研究“机制设计理论”的三位美国学者(赫维茨、马斯金和迈尔森),忽然让民 众首度听闻这一门奇怪的学问。这真是无比遗憾的事,不仅因为“机制设计”乃是20世纪后期经济学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大贡 献,更由于它原本就像水与空气一样,环绕在我们身边。过了20多年,我们的社会犹对此不知不觉,所造成的资源虚耗浪掷 与人民福祉的减损,难以计算。

  机制设计理论虽然问世不过数十年,其运用却与人类历史同等久远。因为,只要有人群聚居,彼此互动合作,即需某 种机制引导以建立有效秩序、合理分配资源。在一切机制之中,最为重要、最为人熟知,但也最常被人忽视的,就是我们常说 的市场机制。通过个人所有权及使用权的自愿交易,依福利经济理论的推证,在理想状态下可以获致全民最大的福祉。因此市 场机制应用之广、历时之久,罕有其他机制可望其项背;而所谓自由经济的根本精神,也不过就是努力维护市场机制的有效运 作,莫以人为干预扰乱其自有秩序,造成全民无谓的损失。

  近20年之间,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扬弃干预与管制,走向自由化、民营化的大道,投靠市场经济的正轨;但机 制设计并未因此而走进死胡同,反而大放异彩,成为经济思想主流之一,乃至于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肯定。原因何在?

  市场机制的确存在若干难以克服的缺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所谓信息不对称,以及正向或负向的“外部性”扰乱个 体的理性抉择。诈骗欺瞒、假公济私,就是最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肆意制造及抛弃垃圾、污染环境令他人受害,则是最 普遍的外部性危害。于是形形色色的机制便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设计,当属公司制度的出现。以企业内部的权威、规范, 配合严密的监督系统使偷懒、怠工、鱼目混珠等行为得以防微杜渐。发展到20世纪初,若干经济学家误以为高速运算技术, 可以设计出完美的经济统治机制以取代有瑕疵的市场机制,造成人类历史中一大惨剧。直到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及公共选择学 派大行其道,人们才明白有点瑕疵的市场机制地位无可取代,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就具体问题,设计特定机制以改善现状;这就 是赫维茨、马斯金和迈尔森等人主领风骚的舞台。不过,市场机制也罢、机制设计也罢,任何人为设计的机制,常常为了彰显 其功能,而格外强调其利害奖惩,令人贪心大炽。于是面对处处精心设计的机制,难免机心时起、机关算尽,人心慢慢变得浅 薄险恶。因此古人乃有所谓“有机巧者有机心”之叹。今日饱受赞誉的学者仍停留在精心设计机制以求其大用的阶段,令人不 无遗憾。

  (::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相关报道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0月15日晚19时(瑞典时间13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最终,瑞典 皇家科学院将这一经济学最高荣誉颁给了赫维茨、马斯金和迈尔森三位美国经济学家。自1969年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 ,已有61名经济学家获奖。

  这次诺贝尔奖颁发给三位微观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所谓机制设计,就是把研究者置于全能上帝的位置,研究两组各有目的又必须合作的人群关系。一群是某任务的委托 人,另一群则是任务的真正实施者,也叫代理人。上帝的工作是设计出一套有效机制,让双方都能尊重、了解和信任对方,从 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委托人想把工程托付给代理人,但他要知道代理人的真实能力,还要知道代理人 的责任心,也就是说,委托人的最后目标依赖于代理者的私人信息。如果这个信息不准确,他的决策就会失误。他如何能知道 这个关键信息呢?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代理人对委托人如实相告,披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但如何让代理人不说谎呢?于是委托 者必须提供货币激励,或者其他形式的激励,故而机制设计理论又称激励理论。任何激励是有成本的,而且付出激励不一定能 获得真实信息,这才是困难所在。(::资料来源

人民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