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世纪大洗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16:4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洪/美国华盛顿、纽约报道

  不让投机者受到市场的惩罚,将为日后新的危机埋下隐患

  9月“金融海啸”过后,华尔街已面目全非。五大投行格局彻底终结。高盛、摩根士丹利变为银行控股公司、美林卖身给美国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贝尔斯登则被摩根大通收购。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一个时代终结了,人们印象中的华尔街格局已经成为过去。”

  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多米诺效应中,倒下的骨牌还有很多,美国房贷两巨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世界最大保险公司——从上海滩发家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无奈寻求政府庇护,被国有化。更多的金融机构,仍在破产悬崖边缘徘徊。

  美国许多媒体在报道时都使用了一个相同的词:BLOODY(流血的)——这是华尔街流血的一周、流血的一月。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华尔街正在开始一场 “世纪洗牌”。

  “飓风汉克”保尔森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资本市场,他有“飓风汉克”之誉。美国媒体认为他“喜欢埋头于数据和细节中”,做事大刀阔斧,“他可能在下达命令数小时就打电话了解进展”。

  金融危机的日渐深重,也使保尔森的魄力展露无遗。正是在他主导下,“两房”被国有化、AIG接受政府注资;但基于“道德风险”,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则被他果断抛弃,只能寻求破产。

  保尔森最大的手笔,则是9月20日推出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帮助金融机构剥离地产和商业等不良资产,以此为华尔街“止血”。这也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最庞大的市场干预计划。

  高盛董事长出身的保尔森应该深晓华尔街的弊端,此番出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据美国官员透露,美国财政部过去数周一直在研究这项救市计划,但考虑到可能遭到外界强烈反对以及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因此一直秘而不宣;但基于近来华尔街局势急转直下,为防范危机进一步蔓延,保尔森已舍此别无选择。

  对于干预市场行为,布什也解释说,他知道一些人肯定会对此举动表示怀疑,他本人最初也希望让市场发挥作用,但 “当我认识到问题正变得多么严重时”,他决定必须采取这一措施,否则美国将为此付出更大代价。

  布什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MBA学位的总统。但他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却被许多美国人斥责为根本“不懂经济”,因此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一直在驾驶舱掌舵的是他甚为倚重的保尔森。

  保尔森也因此成为美国权力最大的财长。《华尔街日报》就评述说,自亚历山大·汉密尔顿219年前担任美国首任财长以来,财长的角色一直定位在为政府提供经济和财政政策建议,但保尔森却似乎是一个例外,他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将决定华尔街巨头的生死存亡,“鉴于布什政府对市场的放任主义态度,这更加彰显这个角色非同寻常”。

  保尔森必须过的一关是国会。时间紧迫,在完成AIG救助方案后,保尔森上周怀揣着7000亿美元超级救市计划,与美联储主席伯克南一道直奔国会山寻找支持。但事情并非一帆风顺,据接近保尔森的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在和国会议员私下会晤时,有议员问保尔森,如果救市计划在国会两院通不过怎么办?

  保尔森当时的回答是:“如果通不过的话,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在最近这场“金融海啸”中,保尔森尽管全力以赴,但可能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在雷曼兄弟垮台前夕,他曾赴曼哈顿,连续两天召集华尔街大亨开会。在会上,面对着这帮昔日的同行、对手,保尔森威胁:必须找出一个解决方案,因为雷曼破产会给所有人带来风险。

  但大亨们无动于衷,他们的理由是风险太大,而保尔森拒绝提供政府支持。“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牌局”(美国财政部官员语)也由此最终破局,沮丧的雷曼员工只能抱着小纸箱离开办公楼。保尔森懊恼返回华盛顿。

  两天后,考虑到市场有崩盘的危险,他最终向AIG伸出援手,提供850亿高利率惩罚性贷款,前提是政府取得A IG80%股权,AIG首席执行官走人,改由政府任命。此前,政府接管“两房”时,“两房”首席执行官也被立刻解职。

  美国财政部的选择性救市,看似恩威并施,实则是向华尔街低头。因此,在当初财政部出面救助 “两房”时,考虑到金融市场的剧烈反应以及可能的“道德风险”,保尔森内心也震荡激烈。

  据财政部官员透露,在制定救助“两房”计划草案时,按捺不住的保尔森不停询问下属进展情况。以至于财政部幕僚长最后只能“请”他回到自己办公室。他对保尔森说:“你别打扰我们了,这样我们才能办事。”

  华尔街投行模式彻底终结

  根据保尔森向国会提出的7000亿美元超级救市计划,美国政府将可能设立一专门信托机构,以超低折扣购买这些不良资产,待市场初步稳定后,再将这些资产出售给市场。

  布什说,他签下这么大的一张支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然,他也对保尔森等人表示感谢,“那些连日来一直努力工作的人,应该受到美国人民的感谢和欣赏。”

  在短短时间内,拟定一个天文数字救市方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救助华尔街巨头的同时,还必须尽可能保证纳税人的利益。从目前来看,美国舆论中支持该方案的占了上风。

  曾参与1979年克莱斯勒公司救助计划的美国前政府高级官员罗格·阿尔特曼向本刊记者表示,在当代对单个公司展开的救援行动中,美国政府总的来说没有赔钱。

  他说,尽管目前金融环境艰险,但“在这一过渡期之后,联邦政府最终完全有可能获得偿还。”

  就在国会讨论救市计划的时候,金融危机还在持续发展,一些华尔街巨头显然已熬不到救市方案的正式出台。鉴于形势紧急,美联储21日晚再度出招,批准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立即转为银行控股公司。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迫变身,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流动性严重不足。一旦转身为商业银行,一方面它们可设立储蓄分支机构吸收存款,另一方面还可享受美联储给予商业银行的融资待遇,这两大融资条件,将有效帮助它们渡过目前难关。

  陈志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么快接受变身的现实看,它们的亏损额度显然要比外界预想的更大,这迫使它们必须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华尔街的中流砥柱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经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幸运儿。高盛曾称自己成功预估到了次贷危机,并大幅缩减了在这个高风险领域的投资;摩根士丹利则承认2007年开始在抵押贷款方面出现了一些误判,但公司审时度势果断进行了调整,已经将损失降低在可控范围内。

  但随着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两家公司股票一度暴挫40%,融资难度进一步提升。在雷曼破产、美林卖身给美国银行后,遭到迎头棒喝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不得不加快了整合步伐。

  摩根士丹利正在紧锣密鼓和美联银行(Wachovia)进行谈判,希望后者能够出资并购,以此确保自己的生存。但据透露,相对于被美联银行并购,摩根士丹利其实更倾向于向中投公司出售股份,原因在于后者对其的控制能力可能较弱。

  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近日一直在美国访问,他已被安排与摩根士丹利高层会谈。中投目前拥有摩根士丹利9.9%的股份,这笔投资目前状况如何,是否亏损,是高西庆关注的重心。

  9月21日,美联储批准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无疑给其和美联银行及中投的并购谈判带来了变数。最新的消息说,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有意收购摩根士丹利20%的股份,从而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

  这场金融市场的“世纪洗牌”,彻底终结了华尔街的既有模式——五大独立投行已全军覆没。

  《华尔街日报》文章称,“长久以来人们所熟知的那个华尔街──一群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的独立经纪公司,将要终结了”。

  美国金融界人士分析,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后,即便能存活下来,也将失去昔日的风光:作为商业银行,它们必须接受政府严格的监管;它们运用不受监管的杠杆资金的能力将大幅降低,盈利水平将无法与往日相提并论。

  五大投行消失,除了将给股市带来剧烈震荡外,还对华尔街就业格局产生巨大冲击。雷曼破产前已裁掉约3000人,目前还有约2.5万名员工,美林公司约有6万员工,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饭碗不保。

  据华尔街一些猎头公司向本刊记者透露,现在这些昔日的金融骄子都在忙着重新撰写简历表,并努力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大量的失业似乎难以避免,对纽约市来说,则是经济上的又一重大打击,个人收入、房地产交易和企业收入等相关税收将明显下降。

  陈志武认为,尽管对五大投行来说,这种变化会带来实质性的冲击,但从目前市场状况看,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符号性的意义大于实质性的意义”,因为混业经营已是市场大势所趋,花旗等商业银行早就在积极从事投行业务,这次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华尔街向混业经营转型。

    华尔街危机带给世界的麻烦与机遇

    华尔街为何一损俱损

    华尔街危机悄然袭向普通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华尔街 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