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为何一损俱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16:4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文/郭凯

  华尔街的冒失造成的一万亿美元损失,要由所有以美元做储备的国家来分担

  华尔街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据报道,美国财政部紧急出台了数额高达700 0亿美元的金融市场拯救计划,这还不包括之前拯救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时借给摩根大通银行的290亿美元,接管房利美和房 地美时承诺的2000亿美元,以及上星期借给保险巨头AIG的850亿美元。此时此刻,大概没有人能知道这次危机用何 种方式收场,甚至没有人知道这场危机最根本的源头是什么。

  “次贷”危机从何处来

  “次贷”危机与危机爆发前空前繁荣的华尔街有密切关系。“9·11事件”之后,华尔街银行家发现自己处于了一 种异常友好的金融环境中。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将联邦基金利率一降再降,在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的一年 时间里,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历史上从未到过的低点1%。这意味着,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华尔街投行可以从市场上以低得 惊人的成本获得资金。

  与以往不同,这次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引起美国国内通货膨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大量廉价外国商品 的进口,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产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负责宏观监管的美联储,还是着眼微观利润的华尔街, 都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很舒服的状况中。联储可以如愿维持低利率刺激经济,却不用担心通胀;华尔街则发现市场上充斥着便宜 的资金,唯一要做的是把这些钱投到可以赚钱的地方——这一次,他们瞄准了房地产。

  有联邦政府背景的“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本来的职能是充当 着美国房地产贷款资金供给分配站,它们本不以盈利为终极目标,对贷款人的资质有硬性标准加以约束。只有达到一定资质, “两房”才提供贷款担保。而那些没有达到这些硬性标准的贷款,就是这场危机的主角——次级贷款。

  次级贷款由于风险较大,又没有“两房”提供担保,过去并不是华尔街追逐的目标。但这一次不同,华尔街现金充斥 ,信心爆棚,对于所有可能赚钱的机会都不打算放过,一些大投行开始接手往日无人问津的次贷业务。

  有了华尔街巨头撑腰,一些房贷机构开始追逐那些在正常情况下完全不可能获得贷款的客户,哪怕他们没有信用记录 ,没有稳定收入,甚至付不出首付。为了拉客,房贷机构开出异常优惠的条件,比如极低比率的首付,头几年非常低的月供, 于是很多做梦都没想到能买得起房子的人一夜之间就拥有了几处房产。

  房贷机构为了避险,并非自己完全持有这类贷款,而是将这些贷款用不透明的方式打包,卖给急于逐利的华尔街投资 者。

  现金不停流进房地产,房价不断走高的时候,所有的资产看上去都像是优质资产。如此往复,泡沫越来越大。

  如果仅仅只是房产泡沫,事情也许还不至于如此糟糕。资产价格起起落落,华尔街经历得多了。复杂的是,很多华尔 街机构用异常高的杠杆率在对次贷进行投机。

  杠杆投资是华尔街投行的一种特权,简单说,就是允许一个自有资金只有100万的机构,可以借来数千万、上亿资 金进行投资。高杠杆率,是华尔街投行高回报率的秘诀,也是其走向倒闭的祸根。

  类似于次贷这样缺乏透明度的金融衍生产品爆炸性增长,导致了华尔街深陷危机。华尔街投行“创造”出了很多改变 资产流动性的产品。

  比如“信用违约互换协议”(CDS,CreditDefaultSwap),市场规模就达到了几万亿到几十万 亿美元之巨。通过交易这种产品,无形中把华尔街所有的机构都拴到了一起。所以这次危机在投资银行、保险机构、房贷机构 等各种金融机构间蔓延。

  华尔街一损俱损

  华尔街逐利本性难移,再加上宽松的资金、政策环境,终于把次贷泡沫扩张成一次空前的金融危机。

  次贷市场的运转和不断膨胀,基于房价持续上涨的假设之上,但美国房价在2005年达到峰顶之后,开始下滑,很 多人在享受了低首付和最初两年低月供的待遇之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根本负担不起现在的房子。房贷的坏债开始大幅 上升,雪崩就这样开始了。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直接涉足次贷业务的房贷企业;紧接着是用高杠杆率投资的机构,2008年3月,贝尔斯登第一 个不支倒下。贝尔斯登清盘时,人们发现其资产多为流动性极差的次贷产品,而它的负债却是实实在在的大量短期债务。次贷 问题第一次变得透明,反而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原来华尔街投行如此深陷次贷,而偿债能力又如之此差。人们不相信问题 仅限于小块头贝尔斯登。

  如前所述,信用违约互换(CDS)交易把各类金融机构捆绑在一起,如今成了一颗定时炸弹。美国最大商业保险公 司美国国际集团(AIG),随着市场信心越来越差,信用评级机构对AIG的评级越来越低,AIG就不得不注入更多的资 金来弥补自己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损失和充实资本金。但市场已经对AIG失去了信心,再也没有人愿意借钱给AIG了, 于是AIG也被推到了破产的边缘。AIG与投行不同,它和它的子公司涉及千万公众客户,一旦倒闭就是公众事件,美联储 不得不以惩罚性条件借给AIG850亿美元的过渡性贷款。

  涉足次贷不深、自有资本比较充沛的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本可渡过难关,自保无虞。但这一回它们自己创造的 金融衍生工具,被对冲基金搬起,砸了它们自己的脚。进入9月中旬,账面尚无问题的高盛、摩根士丹利股价突然暴跌,对冲 基金利用做空机制,对它们发出了催命符。

  美国证监会紧急干预,禁止对若干金融股做空,对冲基金又转战柜台市场,在CDS债券市场上,高盛、摩根士丹利 的保费剧增,刻意制造投行全军覆没的恐慌气氛。结果,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得不接受美联储的安排,放弃投行身份,以换取 以公共存款融资的机会。

  次贷危机最深刻的影响,不是那些烂掉的房贷资产,也不是几个投资银行的倒掉,而是整个金融市场赖以生存的信用 资源,在以惊人的速度干涸。原本一个大机构靠一个电话就能借的资金,不再可能出现了,流动性的突然枯竭,将让那些原本 “健康”的机构也面临坏债压力。

  次贷危机之后

  出于对这一末日情形的担心,美联储和财政部向国会提出了一个耗资高达7000亿美元的拯救方案,紧急提供流动 性。这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机构,而是拯救美国赖以生存、引以为荣的金融市场。

  美国之外的国家,在次贷危机中的账面损失有限,但长期影响不可忽视。一些严重依赖外资的国家,随着国际资本市 场的收缩,可能会遭遇外资的流出,特别是短期流入外资的紧急回撤,从而引发国际收支危机和货币危机,然后进一步引起这 些国家内部的金融危机。

  而美国经济一旦走低或者陷入衰退,所有依赖美国市场的经济都会受到连带影响,这不仅包括向美国出口制成品的日 本、中国等国家,也包括那些依赖矿石、石油等原材料出口的国家。

  美国为解救华尔街,凭空多出了7000亿到1000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美国政府已经债台高筑,凭空多出的一 万亿美元更是雪上加霜。可以预期,这一万亿美元最终会用三种方式被消化掉:高税率,高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高税率会妨 碍美国中长期的增长,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而高通胀和美元贬值则意味着,所有以美元做储备的国家都要分 担华尔街的冒失造成的一万亿美元损失。-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