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危机带给世界的麻烦与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16:4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卢波/北京报道

  维护华尔街金融秩序的稳定,并不只是美国“内政”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周二(9月23日)拿着他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出席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Sena teBankingCommittee)听证会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吉米·本宁(Jim Bunning)问到,中国央行是否对美国财政部的援助计划可能扩大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表示担忧时,保尔森回答说,他已 同包括中国央行行长在内的几位外国央行行长举行了会谈,行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是金融系统的稳定。

  保尔森的回答相当巧妙,如果援助计划得到美国国会批准,骤然增加的7000亿美元投放,将令外国央行持有的美 元资产相对缩水,央行行长们不可能不关注,但保尔森说,目前,他们“最”关注的并不是这个。

  华尔街牵动世界

  保尔森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一来,为了防止手中的美元资产贬值,握有大笔美元储备的国家纷纷成立主权财富基金 (SWF),积极参与华尔街投行的投资活动,以实现增值保值;二来,华尔街投行作为辅导发展中国家企业赴海外上市的重 要桥梁,与这些国家的银行、券商、IT公司存在千丝万缕的股权关系。可见,维护华尔街金融秩序的稳定,并不只是美国“ 内政”。

  次贷危机迹象显露以来,主权财富基金充当救火队员,拿出美元为华尔街提供了急需的流动性支持。2007年11 月,掌管9000亿美元的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向花旗集团投资75亿美元,获得花旗将近5%的股份;20 07年12月,中投公司(ChinaInvestmentCorp)斥资50亿美元,购入摩根士丹利9.9%的股份; 2008年1月,科威特投资局(KIA)分别出资20亿美元和30亿美元投资花旗集团和美林集团。

  辅导发展中国家企业海外上市更是华尔街投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以华尔街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行之一高盛(Goldm anSachs)为例,它不光是中移动、中石油、中国香港、平安保险、交通银行、盛大网络等著名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主 承销商,还三次充当中国政府主权债券海外发行的主承销商。此外,高盛还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别以18亿美元和3 7.8亿美元入股中国最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出口导向能否维持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伊文·纽马克(EvanNewmark)在其专栏中分析说,这次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恐 慌,华尔街机构推波助澜固然罪不可恕,但根子还是在美国公众“超前消费”的习惯。

  纽马克以讽刺的笔调写道,“单凭华尔街一己之力,无法烹制出一桌投机性狂热次贷‘大餐’。这需要很多‘配料’ ,比如松动银根的美联储、不计后果的建房商以及贷款标准松懈的抵押贷款机构。再加入联邦政府支持的‘两房’这一味调料 ,大餐就出锅了。当然了,最关键的一味原料是你自己。如果没有成百上千万狂热的美国人买房、卖房、倒房,也绝不会有什 么次贷泡沫。”

  “你自己在申请抵押贷款时可能不会说谎,可能也不会押宝去赌一把极具风险性的可调息按揭,也不太可能在拉斯维 加斯和迈阿密购置好几处公寓。可是,你的好多美国同胞这么做了。”

  普通工薪阶层也“在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购置好几处公寓”,多年来,这种“超前消费”习惯戒不掉,不过是因为美 国政府可以靠印刷美钞冲抵掉外贸、财政双赤字。

  说到底,美国消费者能够心安理得“花明天的钱”,只是因为今天持有大笔美元的债权人并不要求立即兑现,一旦各 种产品或服务都需要立马结账,需要美国人拿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纸币去换取,人们也许会发现,房屋次级贷不是一个特例, 各式各样的“次贷危机”将同时爆发。

  依靠对美国市场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曾经是新兴工业国家“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从这个意义上讲,次贷危 机如果真能改变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还能维持下去吗?

  投资银行身后的空间

  华尔街五大投行,三家破产或被收购,两家转型。手抱小纸箱,垂头丧气走出高楼大厦的经纪人成了投行神话彻底破 灭的写照,他们低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给了人们一个信号,原来华尔街的精英也会犯错,也会一无所有。

  得知花样翻新的“金融创新”并不能帮助交不起房贷的人之时,华尔街的神秘感消失了,当投行逝去,越来越多的人 跃跃欲试,要在利润丰厚的资本市场大显身手。

  美国经济观察人士认为,ApolloManagement、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Group)之 类的私人资本运营公司以及对冲基金,将迅速填补杠杆交易市场的空间。

  而华尔街投行擅长的其他业务,也不必担心后继乏人。华尔街投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前,曾与中信证券于20 07年10月份签署了一项协议,互向对方投资10亿美元,实现股权互换。终因次贷危机深化,贝尔斯登被收购,导致合作 计划胎死腹中。

  但中信证券的海外筹资能力已经浮出海面,在中国铁建股份(ChinaRailwayConstruction Corp)完成的2008年全球最大规模首次公开募股(IPO)中,中信证券是该公司23.3亿美元H股IPO的三家 承销商之一,同时还是中铁31亿美元A股IPO的独家承销商。中信证券2007年完成了13家公司的A股发行承销,在 国内承销市场的占有率达20%。此类后起之秀脱颖而出,将令资本市场融资服务,不再局限于华尔街。 -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