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中,我的200名华尔街朋友

  特约撰稿/陆新之

  提要:风云变幻的10天内,笔者征战华尔街的200多位海外朋友的头像在网上陆续消失。在这场金融风暴席卷全 球的日子里,他们又将如何在华尔街生存,未来之路将来何方?

  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才会有另一个约翰里德,再写一本《改变世界的十天》——这个题目用来形容2008年10月 前10天的国际金融形势,再贴切不过了。

  在这10天里,笔者周围的人都在说着同样一句话:我们见证了历史,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被改变的10天

  从来没有人想过,那些叱咤风云上百年之久的投资银行,在几天的时间里破产的破产,转卖的转卖,转眼之间就灰飞 烟灭了。

  从来没有人想过,从2007年开始弥漫的次贷危机,金融专家和经济学家们几度犹犹豫豫地说,危机可能已经过去 了,却像噩梦一样萦绕不去,直至把整个华尔街拖入深渊。

  从来没有人想过,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已经被称之为“海啸”——海啸的杀伤力巨大到不可想象。俄罗斯、印度等国 家暂停股市、各大央行联手减息救市……

  但是,数以千万计的平凡人的生活,同样因为这10天发生巨变。

  这10天,笔者的3个即时联络软件上面的约200个左右的海外朋友头像——陆续地黯淡下去,到周五的下午美股 交易快收市的时候,竟然有三分之二显示是脱线。而在平时非假期的工作日,上面至少是有八成人活跃着。

  这200个海外朋友之中,有超过九成是在美、加两地工作。在这个九成的比例之中,又有九成是从业于金融机构或 者金融机构的相关行业。

  这10天,笔者和海外朋友网络以及电话通话的时间,比起过往一年的总时长还多。最初朋友们的话题还集中在金融 市场怎么看,有什么办法能够挽救。保尔森会不会成为被招安的宋江等。不过,随着美股的接连7个交易日的下跌,他们的话 题慢慢变为失业怎么办,要补仓的话资金从哪儿调。

  然而,到了周四、周五,话题竟然集中在寻人之上!因为,至少有3位大家都认识的朋友突然联系不上了。更恐怖的 是,他们的家里人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向,需要到处打电话问该人究竟身在何方。

  此刻,他在何处

  失踪者其中有一位是金融IT服务人员A。在他“失踪”之前,他的家里还接到了一封证券经纪公司有关融资账户的 保证金追缴的通知,上面需要他补交的美元金额数字超过7位数!

  A一向是投资作风稳健一派。他基本上都是选择优质债券和明星股,如IBM、Google和苹果公司。

  半个月之前,他叹息,原来债券里面有不少是雷曼兄弟的相关品种!

  但是,这一周来,网络上已经完全联系不到他,不知道这和IBM、Google以及苹果公司的股价直线下坠是否 有关。

  这三家明星公司的股票跌幅超过三成,假如他是三倍融资的话,那么,他的账户很可能已经是彻底被打穿了。不仅是 原来的血本无归,还将欠下证券经纪公司融资的费用。他到底到哪里去了呢?他的家人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公司破产的绝望

  另外一位失踪者是在某大公司任职的朋友B,过去一个月,正好应了Adidas做的“Impossibleis nothing”的广告。

  他们公司破产之前的那一周,每天都像“24小时”连续剧的情节一样扣人心弦。那个星期三下午,巴克莱只以象征 性的2500万美元现金,购得这家大投行和资本市场北美业务。结果星期四一早,他们就被一群级别很高的董事和总裁老板 带到了顶层的灾难恢复中心(DRsite)。

  据说那里大概有两百多台电脑,是“9·11”后建的。原来前一天听到被收购的消息,公司就立刻制定了48小时 的紧急转换计划,在星期五下午三点破产之前,将所有电脑系统准备好以各种新的代码(Baclays ×××××)交易 。

  按照B先生的说法,这简直就是灾难片里世界末日的场景,每个人在尽力做好最后的事情,希望能够尽量减少损失, 多转移一些有用的数据到可能的系统里面去。

  不过到了周五中午时,每个人花费了最大精力,从星期三就开始做转换准备的三大主机交易系统之一,遭遇坏消息, 巴克莱表示购入后不需要它!

  周五下班之前,纽约和伦敦两个公司的成员协同工作后,基本上做好了准备工作。大家正在分工,准备周末24小时 轮换,加快相关的工作。而这个时候,大老板跑来告诉大家,交易停止了!公司彻底破产,再无悬念。

  B先生说,这一刻的感觉,是那种军队被人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的绝望。

  觅名山,潜心学佛

  C先生的MSN头像不亮了已有一个星期之久,不过,已经有朋友收到他用内地手机发来的短信,说正在找名山大川 ,潜心学佛。笔者身边炒股票的朋友,隔几年就有说要出家的,但是在华尔街归来的人之中,他却是第一个。

  而立之年的C先生是中部省份人。在2008年9月份,他操盘的资金账户已达到8位数字。当然,这里面的资金不 是他的,而是属于证券商的。他们虽然每天看着数额庞大的金额,但是,这些都是提不出来的现金,一关机,就都化为虚空。

  C是这些daytrade交易员之中的一名,每天从事近两三百次的交易。他们需要在股市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中 寻找微小的变化,并以最快的时间下单或者出单,这样的劳动强度是非常惊人的。

  简单地说,交易员负责买卖股票,公司负责风险管理,并实时监控操盘员的账户资金变动。如果赚钱了,交易员就拿 提成,而且会随着水平的进步增加资金量和提成比例。如果当天亏损太多,系统自动停机。说白了,这是一门刀头舔血的生意 。而C从业两年,战绩显赫。

  2007年,他自称最好的战绩是一个月获利四万多美元。因此,他一度跟大家合计,是否要买一套特朗普在纽约市 中心开发的公寓。当时已经找到了卖家,一个5000平方英尺相当于40多平方米的高层公寓,要价差不多是130万美元 。

  贷款经纪人告诉他,他年收入十几万美元,申请贷款首付10%便可。销售经纪人还告诉他,虽然房价不便宜,但是 高来高去!住两年卖出去,还能赚更多。

  不过,他自己有小算盘。就是觉得这个单元的管理费和每年的地税太高,感觉自己的辛苦钱给特朗普和纽约市长白白 拿去一份,很是不甘。

  想不到,就是这么一哆嗦,他就逃过了成为次级贷款又一个牺牲品的命运。

  而2008年以来,他一直说盈利一般。9月,他看好的商品类股份节节下跌。他说,“怎么想也想不通”,明明是 说全球的商品需求高涨,某些名人说要涨10年的,怎么老是跌停。好在他们公司的交易系统有止损设施,每天亏个2%就自 动给他封盘了。

  但是,10月4日,他在MSN上面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晕,我们没有亏完,但是,公司说不行要关门了。律师 已经到前台了。”

  C所在的公司,属于大券商的各个加盟机构,只是资本额有限。遇到大风浪,估计就很难扛得住。而单身的C有个习 惯,每个月给内地的父母寄钱,额度是当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看来,依靠这笔积蓄他可以比较安心地在内地学几年佛了。

  “抄底”变为一场空

  D女士走进华尔街的轨迹颇为曲折。她首先移民的国家是加拿大。事先做过两份售货员的工作,但是,她志存高远, 想起以前在内地操作A股威震大户室的往事,便去一家当地的大型金融机构应聘交易员。

  当时里面的弟兄就透风,让她千万不要说自己有过炒中国股票的经验。当时,她虽然莫名其妙,但还是按照大家的嘱 咐坚决执行,果然在后面的两轮面试、一轮笔试中有惊无险。

  真实情况到她后来自己做了经理才有体会,北美股票和中国股票的规则完全不一样,一张白纸更好绘图。所以,那边 的证券商里面,遇到有人说自己是A股交易老手的,一般立马扫地出门。

  自然,任何一行入门的时候有些难度,进去之后只要人不偷懒,就会水到渠成。

  D女士从加拿大公司跳到美国公司,从美股做到期货、外汇,从交易员到培训主管,从交易经理到自己创业在中国和 加拿大成立投资公司。勤奋加上兴趣,令D女士找到所在领域的立足点。

  D女士平时常说,漂泊了这么多行,还是觉得金融最适合自己,毕竟不需要像职场那样戴着面具看人脸色,并且既有 挑战性,又有足够的自由。

  2008年8月,回国看奥运的人潮之中,就有D女士一家4口。其实,她没有怎么看比赛,精打细算地买了3张票 ,让丈夫和儿女去看。自己则是旋风式地在7天内约见了20多拨人,畅谈如何组合投资VC、PE,如何去华尔街抄百年不 遇的大底云云。此时,她的业务主要是拉资金,就是替私募基金拉来入伙的资金,然后,自己拿提成。按照她的说法是旱涝保 收,行情好坏都不愁。

  那个时候,“到美国抄底”在国内的一小撮人群里成为风尚。

  首先是抄楼市的底。因为内地的媒体天天在说,美国的这一场金融危机就是楼市不景气而引发的。而危机的逐渐加深 也就意味着楼市的日益探底。常有人说,报纸上说的那些一美元一栋的大house,咱们就算遇不上这样的好事,但几十万 美元买一个,怎么都比几百万在北京买一个上没天下没地的公寓强吧。虽然传说中的地税高得惊人,但好歹能在美国拥有一块 土地,想想也觉得是百年不遇的好机会。

  其次是抄股市的底。这和国内A股的表现是有关系的,愿意花钱做投资的人,很多是在A股湿过鞋的,可是,看着美 国那边的坏消息天天发,而中国的股市应声天天跌,炒股的人没了脾气。你不理性,咱不玩了还不行吗?再加上D女士特意带 了她在美国某华人开的金融学校学习的教材,厚厚的一大本,见人就拿出来说,美国股市是双边市场,不像国内股市是单边市 场,涨的时候大家赚钱,跌的时候除了赔钱就是傻眼。她从自己粉红色的LV大包里把教材拿出来,翻到她最熟悉的那一页说 ,“no,no,no,像中国股市这样的制度是不合理的,玩美国股市,涨的时候能赚钱,跌的时候一样赚钱,因为涨的时 候我们可以做多,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空啊”。

  只在茅盾的《子夜》中看过多头、空头激烈混战场景的中国投资者们,还真有因此而拿出真金白银投给她,私募基金 。有一些人的想法很淳朴,竟只是为了体会一下做空的感觉——“国内的融资、融券政策不是快出来了吗?咱们先去,先进市 场学点本事”。

  当然,D女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证监会竟然有时候跟中国足协一样不讲道理,发了文说不让做空就不让了。她 和那些来学本事的国内投资人只好看着美国股市过山车,除了赔钱就是傻眼。

  傻眼过后,内地有些投资人不乐意了。最近D女士协助牵线的基金之中,已经有好几家悄然清算。她前几天在邮件里 面抱怨,“有些客户素质不高,亏了钱就找基金经理,找我”。她感慨万千地说,20多年前,电影《华尔街》之中,有一句 经典对白,就是“想在华尔街找朋友,那就找只狗吧”。她很关心内地新闻,她说,就像某些买楼的业主发现房价降了就去冲 击售楼处,要求退房一样,“这些人很没有契约精神,也很没有信托责任。这样我以后怎么跟他们合作”。

  她在离纽约30分钟路程的新泽西有一套大别墅,接近上千平方米。不过,据一位熟人说,前几天似乎有一些操着国 语的大汉去滋事。这两天,大别墅已经乌灯黑火,D女士的手机也已经停机了。

  千万别说你会炒美股

  和D女士有关的几个私募基金,其中有一个经理是个年轻的香港小伙子E先生。他家在香港的生意做得挺大,颇有些 资本。

  E先生自己在美国读完金融专业之后,嫌进投资银行要看老板脸色,就回香港靠着一些家族生意的关系,弄了几百万 美元当资本,成立了一个私募基金。

  过去5年,凭着E先生的聪明和勤奋,颇有斩获。同时,E先生的生活也让一帮朋友们艳羡不已。不用上班受气,住 着大公寓,开着小宝马,穿的、用的都是最时髦的。最新款的苹果macair笔记本拿出来,比他身边那位来自内地的80 后女友还要吸引眼球。

  E先生是年轻人,所以格外相信技术。他做基金的看家法宝就是几个技术分析软件,每天买卖之前都要在软件里输入 信息,根据软件分析得出的结果来决定买还是卖——他是不相信运气和小概率事件的,或许,是因为他的金融知识就是从美国 学来的,所以,他完全没有D女士那套内幕、消息市场之类的概念。他只相信,软件分析的结果肯定比人脑的判断更加有科学 依据,所以,他经常拿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去买一支股票。

  问他那支股票是什么?那公司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买?他就说,“不知道哦,电脑说这是一个好的deal。”

  后来几个月,他开始一反常态,主要做中国概念股,因为他认识了一个从内地移民过去的IT业内人士。据说,这位 业内人士认识很多内地在美国上市公司的高管,经常会有一些消息告诉他。当然,这些消息是不是准,也很难说。但是,E先 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只是偶尔会担心,美国证监会会不会因为他有内幕消息而找上门。

  这个顾虑被D女士的一番话语打消了。D女士说:“就你这几百万美元的买卖,还不至于引起美国证监会的注意,就 算放在A股市场,都未必能掀起什么风浪啊。想当年我们在A股坐庄的时候……”

  所以,这一周行情翻天覆地,听说E先生把他的宝马、macair和iphonetouch都留给了还在美国读 书的内地女朋友,孤身一人隐姓埋名来到上海打拼。

  据江湖传言,E先生回中国之前,D女士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千万别说你会炒美股”。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12月上半月刊)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专题 法律与生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