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国“报销门”的制度性透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11:29  新民周刊

  “丑闻”的最大悲哀是,明明是“丑闻”,却被大部分人所默认,或是“丑闻”只止于丑闻当事人,没有铲除滋生丑 闻的制度环境,然后就是“前腐后继”,恶性循环。

  撰稿·和静钧

  由《每日电讯报》5月8日引爆的“报销门”,沸沸扬扬近一个月后,随着近期英国地方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的 结束,逐渐淡出媒体视野。英国选民已经“用脚投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除了投票率再创新低之外,参加投票的选民中一些 人干脆把传统票转投给边缘小党或极端党团,通过流失票源,以示对主流政党无能表现的惩罚,并表达对政党腐败的痛恨。

  尘埃落定之时,也许是我们可以理性地回顾和评估问题的恰当时机。要看透英国“报销门”,先得从英国议员享有的 补贴制度及英国“腐败零容忍”文化谈起。

  

  制度渊源

  英国“报销门”的本质,是议员“滥用”补贴制度中的议员“特权”,形成多报、乱报补贴,继而损害了公众认可的 议员补贴制度,降低了议会及政府内阁的道德权威。之所以不能把这一丑闻命名为“骗补门”,是因为这一丑闻并不涉及“合 法性”问题,而是“适当性”问题。虽然只是碰触“适当性”问题,但一样要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检索,一样是问题严重。

  英国不崇尚比例代表制,而是执行“小选区多数代表通吃制”,这样的制度可以保证把林林总总的小党派挡在议会大 门之外,也可以把每一选区中被公认的最受支持、最有道德权威的议员选进议会。英国下院事实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主流政 党的交易场所。目前看来,下院议席由执政党工党、反对党保守党和自由党割据。这样的党派相对集中的事实环境,势必会诱 发议员之间的“密室政治”和“场外交易”,即使产生道德如何高尚的民意代表,一旦进入下院议会后,就有可能因“利益趋 同”而形成某种腐败默契。

  以上的论断恰当地解释了“议员补贴制度”生成过程中的“内幕操作”因素。在现行法律下,由议员自己商定、并由 议长具体拟定条文的“议员补贴制度”,一向是内部“私活”,并不准向外过多透露。缺少监督,滋生腐败。这也应了英国阿 克顿勋爵的一句名言:“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

  数年前,公众对议员报销费用的“知情权”诉求,随着《信息自由法案》实施力度的加强而呼声愈高,但议会集体“ 抵制”民意,佯装不知,不予理会。一年前,英国高等法院一纸判令,要求议会公布议员领取公共开支补贴,议会才同意将在 2009年适当时候公布有关信息。

  制度结构

  下面具体谈谈“议员补贴制”。

  与大部分欧美国家所流行的“高薪养廉”的思路一样,英国也以宽容的心态,用相当高的薪金和优厚的福利来“礼遇 ”议员、阁员及公务员。至于“薪”到多少程度,才算是“高”,欧美各国都有不同的标准和心理认知。

  与固定的“薪金制度”不同,灵活的“生活补贴制度”,反映了议员常常往返于威斯敏斯特宫与所在选区的事实需要 ,也给议员在听取和收集民意时展开更丰富多彩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假如议员只领取固定薪水,这对来自伦敦市之外选区的议 员而言,是极不公平的。

  一般来说,议员补贴内容有三大项:生活补贴、第二套住房补贴、助手费。

  这三大项都属于合情合理范畴,生活补贴属于福利性待遇,第二套住房补贴则是针对很多议员因在伦敦议会开会期间 ,个人“居住”的移动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助手费则是指议员在开展工作时总要聘用秘书、顾问、助手等而产生费用的事实。

  除以上三大项之外,还可以报销通讯费等一些杂项。

  这样,按英国现行制度,内阁成员和议员在职期间,平均每年可领到6万英镑的薪水和13万英镑的补贴。这些津贴 出自公共开支,基本上都是纳税人的钱。

  在最初由下院议长马丁负责编订的《议员待遇绿皮书》中,对第二套住房补贴的规定比较松散,在如何认定“第一套 住房”及“第二套住房”上没有严密的技术性规定,造成了制度性“漏洞”,出现了“失之于宽”的缺陷。加上这一块的补贴 额度丰厚,包括住房贷款利息补助、家具添置费、清洁费、房租费等,吸引了许多议员在此项目上“弄虚作假”。

  在“报销门”发作之前,就屡发滥用公共补贴的丑闻,如工党议员哈里·科亨套取31万英镑住房补贴、保守党议员 德里克·康韦向妻儿发放近40万英镑的秘书费。更好笑的是,4月底,英国好事者们罗列了一大堆涉及政府高官与议员的具 有轰动效应的丑闻事件,推出了一个“排名榜”,位列第一和第二的是英国内政大臣史密斯报销家庭影视费中的“公款看黄片 ”费和这位大臣把亲戚的房子设定为“第二套住房”,以套取高额补助。

  

  腐败零容忍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即因为制度性问题而导致部分议员道德标准的崩塌。假如在一个没有“腐败零容忍”民 众背景下,这些议员和内阁官员的乱报账行为,更多会被看成是“正常”中的“不正常”,不会形成民意和舆论压力。

  但是,在保持“腐败零容忍”的国度里,不论是只涉及4.47英镑的“狗食费”,或腐败标的为10英镑的看“黄 片”费,都是足令国民震怒的“腐败大案”。除了涉及多报第二套住房补助的涉案金额较多之外,其他的“腐败标的”金额都 很小,如涉及自由党议员的,有自由民主党前领袖孟席斯·坎贝尔报销房屋粉刷费1万英镑(1.5万美元);自由民主党内 政事务发言人克里斯·休恩报销熨裤费119英镑(179美元);住房事务发言人伦比特·欧皮克报销40英镑(60美元 )法院传票费。在《每日电讯报》6月1日揭露的最后一批“报销门”丑闻中,布朗政府的两名大臣也卷入其中,运输大臣胡 恩“多报”了住房津贴384英镑,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同时报销两处住房补贴,多报了600英镑。

  “腐败零容忍”,即是一个国家法律和政治制度整体融合的结果,更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与国民精神完美结合后形成 的结晶。不同的国度,会有不同“腐败灵敏度”,正如孟德斯鸠在《波斯人的信札》中曾说:“人的想象,自然而然适合于所 在国的习俗;8天监禁,或轻微罚款,对于一个生长在温和国家的欧洲人,其刺激的程度,不亚于割去一条手臂对于一个亚洲 人的威吓。”

  “报销门”传开后,随着卷入丑闻的议员及内阁官员人数越来越多,英国民众举国震惊。

  愤怒的民意压力和涉案议员的道德自省,双重夹攻下,导致议员纷纷辞职“谢罪”,没有主动辞职的议员也被所在党 派“暂停了”工作。伦敦智库机构欧洲改革中心主任查尔斯·格朗特对记者表示:“议员一旦因为这种事辞职或停职,他的声 誉就完全毁了,没人会再支持他,他也无法再参与下次竞选。”

  

  丑闻推动改革

  一桩正常的“丑闻”大概在经历这么几个环节:“丑事”在先,被揭成“丑闻”,“问责”风暴,推动“改革”。

  早在“报销门”密集爆发之前,布朗政府就针对零星出现的议员补贴丑闻,要求“议会标准委员会”进行评估,并出 台改革建议。

  按以前的制度设计,议员的补助法律制定权由议员自己掌握,现在改革方向由一个独立于议会的委员会来决定和监督 ,并且要把报销信息及时全面地公之于众。

  针对第二套住房乱报账的问题,有人建议改革的重点放在这一项上,并提出许多具体的办法,如按议会出勤日给补助 ,不再设定第二套住房制度。

  最大的变革将来自议会和内阁本身,新的选举法将会让更多的不同党派代表进入由三党把持的议会,议会将会更充满 动力。

  预计一半以上的议员因“报销门”而离开议会,使得英国第一次有充分机会补充新鲜“血液”。“丑闻”不论是否跟 执政党有关,最终都会转化为选民对执政党的惩罚。布朗政府面临信任危机,随着国内经济持续恶化,布朗政府甚至还有垮台 的危险。

  丑闻推动改革。“丑闻”的最大悲哀是,明明是“丑闻”,却被大部分人所默认,或是“丑闻”只止于丑闻当事人, 没有铲除滋生丑闻的制度环境,然后就是“前腐后继”,恶性循环。-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