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伊拉克战争阵亡女兵家属4年半未走出悲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06:17  金羊网-新快报

   十年·两战

   ■文 尹辉 汪再兴

  在911事件发生不到一个月后,美国人便开始了“复仇”。

  首先是阿富汗,美国情报显示,911事件的策划者本·拉丹就躲在那里。

  紧接着,两年之后,2003年3月20日,美国又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宣布对伊拉克开战。

  10年中,我们曾数次看见这样一些片段,这些片段曾让美国民众觉得,“反恐战争要结束了,恐怖主义也要终结了。”

  伊战不到20天,萨达姆雕像就被美军一辆坦克凶猛地拽到了地上,那个政权也跟雕像一样土崩瓦解。

  开战到44天的时候,我们在电视上看见,身穿飞行员服的布什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对世界宣布“伊拉克的主要战斗结束”。

  就连911事件的罪魁祸首本·拉丹也在美军十年追凶的最后一刻倒在了海豹突击队的枪下。

  然而,一切的仇恨真的因为这样就结束了吗?

  截止至今,美国已经进行了10年的反恐战。

  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军坚持七年后黯然撤出。这场打了七年都没结束的战争造成了美军4419名军人死亡,3.2万名军人受伤。

  在阿富汗战场苦战到第十个年头,美军更是陷入一场进退失据的泥潭。

  911十周年,新快报记者回访两个分别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痛失亲人的美国家庭,一个是世代在美军中服役的军人家庭;一个为美国普通民众。

  访谈中,我们尊重,个体对待战争的看法和态度的不同,因为多样的视角更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这两场因反恐而起的战争在美国民众心中具体而真实的印象。

  我们触摸,因战争痛失亲人家属的内心感受。

  我们会发现,无论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对战争带来的创痛,这些家人的感受都终归一致。

  长期为美军烈属提供照顾和帮助的米斯蒂·斯坦博女士对新快报记者说,家属们经常难以走出失去家人的痛苦,“我们提供给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还提供更深入的心理治疗。”

  这个女士的小儿子在伊拉克战争中牺牲,大儿子刚刚从阿富汗回来,丈夫曾参与过越战,“这就是我做这份工作的原因。”原来,小儿子牺牲的时候,她参与了家属互助组织,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

  采访最后,她说,没有恐怖主义,很多家庭就没有伤痛;没有反恐战争,很多家庭就不会增添伤痛。

  这让我想起一句关于战争的名言:“在战争中牺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巨大的牺牲还没换来和平”。

    黑鹰坠落

    新快报采访伊拉克战争阵亡女兵家属

  她已经离开4年半了


  作为丈夫的他仍然没有走出悲痛

  ■新快报特派美国记者 尹辉 曹晶晶 美国特约记者 郭晨琦 文/图 发自爱荷华州德梅因市 

  ■核心提示

  他俩都是职业军人,丈夫服役38年,妻子从军27载。如果没有伊拉克战争,如今夫妻俩可能正在享受着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但不幸的是,在计划退休前3年,妻子牺牲于伊拉克战场。生活,从此被打乱。逝者已然安息,生者不能释怀。

  他一边为妻子为国捐躯自豪,一边却割舍不了对她的情,也释怀不下对她的爱。

  他剪下所有关于妻子在军队的报道,打印他们联系的每一封邮件,收集妻子所获的全部勋章……把它们陈列在他俩的卧室,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如今,妻子已经离开他4年半,但他仍然沉浸在对妻子的怀念中不能自拔。

  “他没有走出来,他也不会走出来了。”熟悉他的国民警卫队军官如是说。

  这个丈夫叫爱德华,遇难的妻子叫玛丽莲,他们此前都是美国爱荷华州国民警卫队军士长。

  世界上最小的纪念馆

  连床单上都印着妻子的军装照


  在美国中部的德梅因市波克城,有栋白色的房子,虽然它与周边房屋并无二样,但经过的人们都能从它窗户上挂着的金色小旗读出和平常人家不同的信息:这家有军人在海外战争中死去。

  没错,这就是爱德华和玛丽莲的家。只是,玛丽莲已经离去,屋里只剩下爱德华关于她的全部回忆。

  在招呼记者进屋前,爱德华细心地泊好车,他不想这车受到任何损伤。这辆野马GT跑车曾经是玛丽莲的最爱,如今虽然成了遗物,但在他的细心呵护下依旧光鲜锃亮。

  随行的爱荷华州国民警卫队军官哈普古德上校指着车牌号码对我们说,妻子玛丽莲死后,丈夫爱德华就把车牌改成了她名字的缩写:MLG,并在车牌空白处贴上了一枚铜质勋章,那是妻子死后军方给予她的最高荣誉。

  进到屋里,我们才发现,汽车只是爱德华怀念妻子的一部分,整个屋子才是他给妻子建起的“纪念馆”。

  当然,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纪念馆,它面积可能只有10平方米左右,来访者一进来就能扫尽这里的所有陈设。修建它的目的,不是纪念什么重大历史,或歌颂某个了不起的人物,它只是一个丈夫在安静下来的时候怀念自己妻子的地方。

  冰箱上放着妻子的照片,墙壁上挂着他们的合影,而他们曾经睡过的卧室则成了这座“纪念馆”里最大的“陈列室”:

  玻璃壁柜里分三层整齐摆放着妻子从军以来所获得的各类勋章;床单上铺满了印有妻子相片或名字的各色盖被;衣柜外挂着数套妻子曾经穿过的军装;角落里摆放着以妻子为原型的提枪雕像;橱窗里摆满了夫妻合影和有关妻子的媒体报道版面;就连抽屉里都整齐地摆放着打印出来的所有电子邮件……

  伊战爆发时

  我知道我和妻子都可能被派遣


  “她是爱荷华国民警卫队第一位女军士长,服役27年,担任军士长3年。”爱德华说,玛丽莲既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战友,他自己也同为军士长,至退休时服役38年。

  讲述时一直摸着右手无名指上钻戒的爱德华说,玛丽莲是一位完美的妻子。他们于1990年3月16日结婚,“从来没有吵过架”,他们确认彼此是“灵魂伴侣”。他们的女儿这样形容他们:即使意见不合,也仅限于谁洗碗这件事。2003年3月20日,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绕开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伊拉克战争就此打响。

  爱德华说,911之后,很多预备役军人被派遣到海外作战,“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候,我和我妻子商量过,我们都知道可能会被派遣。”

  不过,与一些被派往伊拉克的士兵不同,玛丽莲是主动请缨前往战场的。

  “她需要获得一枚战斗奖章。”爱德华说,妻子的目标是想成为爱荷华州高级士兵顾问,这种晋升需要实战经验。

  “我们都是军人,都知道对方经历了什么,所以非常理解对方。”对妻子的主动请缨,爱德华和有着从军传统的岳父母家都表示支持。

  爱德华说,国民警卫队是美国的预备役部队,在去伊拉克之前,玛丽莲只被派遣到科罗拉多、怀俄明、阿肯色等临近的州执行过任务,但911后国民警卫队与军队的联系加强了,很多预备役被选派前往伊拉克帮助现役军人。

  “我们的一些朋友先后被派遣到伊拉克,还有一位好朋友还前后四次被派遣去伊拉克。”爱德华说,当时成千上万的军人都已经从伊拉克平安回来,他们并不真正担心玛丽莲的安全,“我们觉得她会和其他人一样回家。”

  黑鹰坠落

  最后一个电话彼此说了“我爱你”


  2006年12月26日,玛丽莲到达巴格达。“我们会经常通电话,每天发邮件,但由于时差的原因,她读我写给她的邮件是在早上,而我读她的邮件则是在晚上。”爱德华说,我们会谈一些家长里短,母亲怎么样,孙子好不好。

  1月份的时候爱荷华风雪连天,伊拉克潮湿炎热,爱德华会谈到暴风雪,玛丽莲则会对他说,这里的外面刚下了一场雨。

  改变发生在2007年1月20日。

  那天,玛丽莲和战友们临时接到一个电话,让他们去参加一个纪念牺牲士兵的仪式。在前往仪式现场的路上,他们所乘坐的黑鹰直升机先是被轻武器火力击中,接着在迫降时又中了抵抗武装的埋伏,被手榴弹击落。机上12人全部牺牲。

  “我们最后一次联系是在她牺牲那天的凌晨两点半。她说她马上要上飞机参加一个纪念仪式,回来后再联系我,我们对彼此说了‘我爱你’。”爱德华至今还记得他和妻子的最后一次通话。

  但那天一直到晚上,他们都没能再联系上。“我起初并没有太担心,我想可能有一些原因导致她不能给我打电话或者发邮件。”但第二天一早,当爱德华打开CNN电视新闻时,第一条就是黑鹰直升机在伊拉克遭袭,机上12人全部遇难。

  “我知道那是玛丽莲他们,因为她一直都没联系我。”爱德华强烈预感到玛丽莲可能已经出事了。由于直升机坠落导致机上12个人全部没有可辨认的特征,军方需要验DNA才能确定他们的身份。7天之后,爱德华拿到军方通知,确认玛丽莲在伊拉克牺牲。

  那一年,玛丽莲46岁,离她计划退休只有3年。

  “每一天都变得很艰难”

  “她的死给我们带来巨大影响,每一天都很艰难。”爱德华表情沉重,目光深沉,望着印有妻子头像的被子,他停顿了一会。

  “他们几乎全家都参加过伊拉克战争,但只有她没有回来。”爱德华说,玛丽莲哥哥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军队服役,她双胞胎妹妹的儿子也在军队服役,她父亲也服过役。她牺牲在战场的特例,让全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悲痛。

  玛丽莲牺牲时,两个孙子一个四岁,一个一岁半。他们走进奶奶的房间,见不到奶奶,只看到奶奶的照片,“我们想念奶奶。”

  爱德华说,他会带着孙子在房间里玩耍,但是他们那时年纪太小,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明白了奶奶是怎么去世的。

  作为军人,爱德华说自己理解妻子在战场上的牺牲,也为她感到光荣,但他却无法释怀自己对妻子的爱。

  “失去她对我们家庭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爱德华说,好在亲人们对她的记忆继续把一家人联系在一起。“每周我都会和她母亲打电话,当周末孩子们回来的时候,我还会请她过来,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他说,只有这种时刻,他对妻子的想念才不会那么悲痛。

  爱德华说,美国虽然已于2010年8月撤出了在伊拉克的全部战斗部队,但每当听到新闻上海外战场上有新的伤亡数字时,比如最近阿富汗战场上海军陆战队飞机被击落,他都会感同身受,“我知道他们的家人正在经历我经历过的痛苦。”

  “如果我们不团结起来打击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不会消失的。”爱德华说,这是一场全球性的反恐战争,全世界都有可能面临恐怖主义的袭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8)

 

更多关于 劫机 911事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