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美国人如何学会从不快乐到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4:16 《小康》杂志

  ★文/肖震宇

  1980年代,美国自杀率迅速上升,而20年后,美国社会逐渐找到了快乐之后,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中国,中国人自杀率有上升趋势,同时,出现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人群增多。

  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一个国家的自杀率可以作为
考量该国国民幸福程度(严格来说应该是“痛苦程度”)的指标之一。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让人们产生或放弃轻生的念头呢?

  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当然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一个国家要是经济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国民基本的生存需要。象非洲一些国家,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原因,导致连年饥荒,食物、水源匮乏。每天人们要做的最重要的或者说惟一的事情,就是步行几个小时寻找食物和淡水,至于什么出国旅游、接受高等教育……等等,连想都不敢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因为生活过于艰辛,产生放弃自己生命的念头,自杀率会比较高。

  然而也并不是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国民自杀率就越低。如果这种繁荣的经济是靠庞大的债务支撑的话,也会给国民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美国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GDP值是世界第一,但是里根政府的

星球大战计划和老布什的第一次
伊拉克
战争,导致政府背上了庞大的财政赤字。由于增发货币导致了通货膨胀,国家的虚假繁荣泡沫掩盖不了国民实际收入水平的下降。除了军工相关企业持续的高盈利之外,很多企业为了缩减开支不得不大规模裁员,美国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企业裁员,为战后所罕见。在这种大环境下,物价、贷款利息一路上涨,国民的收入却在持续下降,更糟糕的是连普通中产阶级都不知道自己明天是不是还能保住自己的工作,能不能继续供得起房屋贷款和一家人的生活。面对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的焦虑或抑郁程度就会上升,当时几乎每4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因为心理问题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美国的自杀率一直在十万分之二十以上。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