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会诊全面小康进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4:12 《小康》杂志

  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全景报道

  ★采写/《小康》记者 李秀江

  摄影/张晴 东东 陆岩 李漠 张志等

  10月底的北京秋意正浓,香山的红叶已是姹紫嫣红、灼灼夺目,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正陶醉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之中。而此时,以“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也奏响了和谐的乐章。10月28~29日,来自中央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共600多人,汇聚人民大会堂和京西宾馆,分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是经《求是》杂志社编委会批准,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一次高端盛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常委、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建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农业部规划设计院院长朱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调查司副司长盛来运,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辑周为民,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树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

  三项推选盛大揭晓

  28日上午8:30分,《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刘润为宣布“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正式开幕。刘润为说,为了推广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经验,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本届论坛隆重发布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中国十大贡献企业”和“中国十大新农村带头人物”,表彰和宣传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创新政府、贡献企业和农村带头人,研讨和总结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实践模式、企业经验和先进事迹,为全社会树立一批可供学习借鉴的典型,并鼓励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基层组织工作者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此次三项推选名单的揭幕是本届论坛的最大亮点,入选的30家代表也成为本次论坛最抢眼的新闻人物。

  对于此次推选的原则,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指出,此次推选并不以参选单位和个人知名度为标准,更不单纯以经济效益为指标,而是看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做的贡献和努力,看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的实践和其经验的推广价值。他表示,这些典型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勇于开拓、乐于奉献,在某一方面工作中堪称表率。

  上午9:00,“中国十大农村带头人”、“中国十大贡献企业”、“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的入选代表在“希望的田野”的优美音乐中,依次登台接受表彰。全国政协常委、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为“中国十大农村带头人”入选代表颁发奖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为“中国十大贡献企业”和“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入选代表颁发奖牌。

  上台接受表彰的代表一下子成了摄影记者“开火”的“靶子”,每项入选的十名代表一上台,就被几十名摄影记者团团围住,“长枪短炮”一起上阵,唯恐漏下每一个精彩镜头。入选代表要突破几道“封锁线”才能顺利地拿着奖牌回到台下的贵宾区就坐,真是“上台容易下台难”。

  领导点评高屋建瓴

  对于“中国农村带头人”的推选,张全景评价说:“农村要致富,必须建设好支部,农村要小康必须选好带头人,这是千真万确的。加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首先要选对党支部书记,选一个好班子,好班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障,一个好班子,好班长,可以使一个农村由穷变富,由乱到整,正像有的同志所说的,不怕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有了好班子,就能治好烂摊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更是对本届论坛予以高度评价,他说,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这样一个论坛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是很及时的。之所以说举办这样一个论坛重要,是因为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全民关注、全民议论的课题。他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多种保证,这保证不外乎物质和非物质的。同时还有组织上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各方面的条件。在所有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也是小康社会所需要的非物质方面的,就是“思想、道德、情怀”,此次入选的代表,无论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还是企业,或者政府,在打造自己身边的小康新农村或者是一个地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物质建设的同时在打造新的民族精神。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建柱在论坛上做了题为“立足欠发达省情的实际,探索建设新农村新路”的主题演讲,他说:“发展农村生产力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新农村发展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只有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有持续的动力。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问题是怎么从自己省的实际出发,进一步使农民富裕起来。”事实上,孟建柱提出的问题,正是本届论坛共同关注和研讨的问题。此次论坛广泛涉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和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对策和措施,对各地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

  专家学者各有侧重

  28日上午10:30,专家们就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做“农村全面小康程度分析”时介绍说,从全国情况看,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8.2%,比上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速度最快的一年。从6大指标来看,经济发展为20.8%,比上年提升了8.7个百分点;社会发展为34%,比上年提升了0.8个百分点;生活质量为38.5%,比上年提升了9.8个百分点;人口素质为15%,与上年持平;民主法制为72.7%,比上年提升了3.7个百分点;资源环境为负0.7%,比上年有较大的改进。他认为,从总体上来讲,2005年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加快,但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进展都不快,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他说,这些都是今后在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途径。”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调查司副司长盛来运非常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他认为,要消除农民进城的一些制度性障碍,最重要的是做好四件事情:一是要尽快放开户口的管制,降低户口的含金量;二是要加快建立面向农民工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三是要加快城市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提高城市的容纳能力;四是要改革城市的用工制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让农民工找工作不受户口的限制,少受一点歧视。

  在28日下午主题发言中,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辑周为民就农民的土地交换权益问题做了精彩的演讲,他说,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土地的财产权利问题,土地的财产权利问题根本上是土地的交换权益问题。所以要维护农民的权益,要改善农民的处境,应该从这个根本上来入手。要使农民作为土地要素的所有者来自主地参与中国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依靠自己的要素贡献来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应该说这才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做,才是对农民最大的德政,最大的仁政。” 他说。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也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他在演讲中指出,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个是严格控制占用农村耕地,一个是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征地制度的改革问题、土地市场化的问题、农民宅基地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农业部规划设计院院长朱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也分别29日上午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参会代表感到意犹未尽。同时,他们也对下一届论坛的开幕充满了期待。

  入选代表勇跃发言

  由于本次论坛的时间有限,30位入选代表不可能一一发言,争取到发言机会的代表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入选“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的庆元县代表—庆元县委书记蔡小华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介绍了庆元县“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的经验。他概括说,一是以职能转变为重点,找准了乡镇政府的职能地位;二是以技能培训为基础,坚持把有技能、会服务作为当前培养乡镇干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以服务中心为平台,对乡镇原来履行的30多项职能进行归并整合;四是以重心下移为目的,切实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人、财、物向农村流动;五是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按需所学,学以致用的机制,激励干部。蔡小华认为,庆元县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它突出了服务理念,创新了服务的模式和机制,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都可以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使农民真实地感受到一个新生的服务型的乡镇政府的存在。

  伊 利集团副总裁张剑秋、浙江乡村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为民、正大农牧(中国区)副董事长谢毅也在本届论坛中作了经验介绍。

  29日中午12点,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原社长高明光在论坛结束时作了总结发言。他说,本届论坛的演讲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理论上的探讨,比如关于建设新农村的体制问题、土地问题、规划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等等,还有国际上的经验理论介绍,又有国内的经验和典型介绍,这些经验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新农村建设很有启迪,引人思考。

  高明光最后说,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与会的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全面小康的研究,关心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心支持《小康》杂志和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完善,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发奋努力,兢兢业业,不辜负大家的希望,把今后的论坛办得更好!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