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新政府仍需解决旧课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02:26 新京报 | |||||||||
4月22日,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批准什叶派团结联盟对贾瓦德·马利基的总理提名,马利基成为伊拉克战后首届正式政府总理。未来他将面临平息教派冲突、重振经济等诸多挑战。 马利基是伊什叶派达瓦党的“二把手”。作为强硬派政治人物,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和欢迎。布什称其出任伊总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4月26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务卿赖斯突访伊,推动他尽快组成民族团结政府。 马利基出任总理后提出三大主张:一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马利基呼吁逊尼派放弃暴力对抗,参与伊政治重建进程。 二是决心解除民兵武装。自2月以来,教派流血冲突使数百名伊人丧生。平息教派冲突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马利基主张解除各派民兵武装,将其并入伊武装与安全部队。 第三,主张睦邻友好。马利基主张伊拉克新政府应竭尽全力与阿拉伯国家,尤其是科威特建立特殊而紧密的关系,以实现本地区的共同利益。 但是,未来马利基政府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安全形势仍严峻。伊什叶派和库尔德政党拥有自己的武装,在未来政治格局中拥更大的发言权,拒绝解除民兵武装的命令。而美国则将反美激进人士视为伊政治重建的障碍。 同时,尽管逊尼派参与政治进程,而相当部分逊尼派人士并不完全认同现行的政治现状,他们将逊尼派抵抗武装视为与什叶派、库尔德人角力的王牌。日后各派政治纷争仍会导致教派冲突,使伊安全局势更趋动荡。 除了安全问题外,伊拉克经济重建也困难重重。持续的暴力冲突给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05年,伊共发生186起针对石油基础设施的破坏活动,导致石油出口收入损失62.5亿美元。 目前,伊原油日产量、日出口量约200万桶和140万桶,均比2003年伊战前水平下降80万桶。因炼油能力低,伊还需进口成品油。而且,由于安全形势持续动荡,使不少原应用于经济重建的资金转为他用,国际社会承诺的数百亿美元重建援助资金真正到位的也寥寥无几。 投资不足和频繁的暴力活动,使伊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未来马利基政府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充分利用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恢复国家经济,争取民心,巩固政权。 □思畅(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