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王铭铭:不能毫无文化自觉地纪念9·1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9:48 国际在线

  作者:王铭铭

  转眼“9·11”事件五周年纪念日就要到了。纽约世贸中心纪念馆展出了50幅巨幅照片,CNN将再现2001年事件发生当天的实况,总统布什一如既往忙碌地准备着利用纪念日谋取其在国内的政治优势。一个“民主政体”以其独特的历史记忆术“化悲痛为力量”,抵御着仇恨记忆的消逝、呼唤着亡灵对自身的保佑。也就是在这时,9月2日,“基地”组织领导
人之一扎瓦希里在互联网上发布一段新录像,通过讲述一位美籍“基地”组织成员的“成长经历”,叙说美国人改信伊斯兰教、加入“圣战”的好处。

  如此“政治把戏”,历史上屡见不鲜,其在新时代的重现,佐证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萨穆尔·亨廷顿对于“文明冲突”的预言。

  与基督教-伊斯兰教文明密切相关的“宗教差异暴力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世贸中心的展览、扎瓦希里通过录像带叙说的故事,都无非是其中片刻的瞬间。

  在一个“文明差异暴力化”的时代里,什么样的策略和行动能既有助于保障所谓“文明”、“信仰”或民族国家自身的安全,又有助于世界和平?

亨氏的“文明冲突论”绝对不是灵丹妙药。然而,国际政治中“文明冲突”的现实存在,又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理论,实在有其解释现实的力量。围绕着“9·11”事件延展开来的“博弈”表明,如果说信仰之间的冲突便是“文明冲突”的核心内容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超越民族国家疆界的暴力活动及在各自疆界内展示各自的“力量”,其实质性目的也在于通过暴力及象征来论证冲突双方信仰与文明的“优越性”(大家不要以为,军事性博弈是我们看到的所有一切的一切,因为在这“一切”背后,隐藏着数千年的文明关系史,而这一文明关系史决定着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局部)。

  从对于亨廷顿的某种解读,来评论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纪念方式,为的不是崇尚“历史的忘却”,而是要借此指出:以仇恨的强化、冲突的激化及自我文化优势的“展示”为内容的“纪念”,实属历史的荒诞。

  我特别欣赏中国社会科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这个理论,一方面是针对国内文化自我意识的重建提出来的,另一方面是针对“文明冲突论”提出来的。据费先生的论述,“文化自觉”指的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人文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对于我们认识、尊重自己及他人的文化、形成一个和平的世界格局和良好的人类生存条件,有关键意义(据我理解,费先生并不是说目前的中国文化不存在自身的危机,而毋宁只是说,在我们传统的信仰与文明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有待挖掘的“观念资源”;这一资源若得以“开发”,则它对于创造新的文明关系,对于处理国内和国际关系,对于优化人类生存条件,都将有重要贡献)。

  美国与“基地”组织的军事与文化“表演”,可以说也是某种“力量意识”的某种表现。这些表演,背后的私人政治目的是有的,但其世界性的“总体效应”乃在于使双方对各自的文明的力量有更加充分的意识。

  “力量意识”不等于“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内涵有两个重要方面:对别人的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及通过“和而不同”来促成“天下大同”。

  固然,我们不能要求对峙双方摇着“橄榄枝”遥相呼应,但那些纪念性的“表演”,实在只能说是停滞于“各美其美”的阶段,它们完全无法起到“美人之美”的作用,更无“美美与共”的追求。这些都是遗憾的事。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