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欧盟与土耳其为何不合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12:18 新华网 | |||||||||
从法国一项立法和诺贝尔文学奖花落土耳其作家看政治符号的深层含义 《达芬奇密码》成功因素之一,是因布朗将神奇的密码和符号学引入小说之中。这几天,法国、土耳其、瑞典和欧盟围绕着“奥斯曼帝国屠杀百万亚美尼亚人”这一历史事件而上演的一幕幕“人间喜剧”,令人吃惊地发现,原来密码学、符号学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如此流行。
法国国民议会12日投票通过一项立法,规定“否定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将被视为违法。此举令很多法国人、乃至欧洲人困惑不解。本来对这一历史事件是有争议的,学术界至今并未下定论。土耳其当局承认迫害了亚美尼亚人,但否认“种族灭绝”之说。法国突然以立法的形式将自由讨论和历史研究的大门关上。更何况,发生在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之间的这桩历史公案,干卿何事?法国议会似有越俎代庖之嫌。事实上这一立法在欧洲并无舆论基础,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一个对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持否定态度的人,踏足法国就违法,而在欧盟其他地方就合法,这将令人无所适从。更严重的是,这一法案如果最终被参院和总统批准的话,将是一项用法律来界定历史的案例。这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奥罕·帕慕克在文学上的成就早在八十年代就获世界文学界的普遍承认,但他突然被欧洲“重新发现”却始于2005年。当年2月,他接受瑞士报刊采访时首次宣称奥斯曼帝国“确实屠杀了百万亚美尼亚人”,从而成为唯一在此问题上采取明确立场的土耳其作家。6月,帕慕克获德国图书和平奖。10月获法国梅蒂西奖。令人产生疑问的是,帕慕克的政治立场与诺贝尔文学奖,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更为蹊跷的是,当土耳其出现反法示威之后,法国总统希拉克14日致电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据埃尔多安事后透露,法国总统“对法国议会日前通过‘否定亚美尼亚大屠杀为违法’的议案表示道歉”。希拉克总统表示他“紧密关注土耳其政府和人民对法案的反应”,表示对此“非常抱歉”,并称“理解土耳其的不满情绪,将尽力阻止此法最终批准”。议会出面立法、总统出面道歉,这样一出荒诞剧的背后,又掩藏着什么潜台词呢? 仅仅就在一周前,希拉克总统在对亚美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时,还曾呼吁土耳其“承认”当年曾对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灭绝”,甚至暗示这将是“土耳其加入欧盟的前提”。而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此案的过程也是颇为怪异的:577名议员,出席并投票的仅125名,也就是说只要有63名议员赞成就能以“出席多数”而通过这一法案。法国很多法案就是这样通过的。由此可见法国议员是如何轻率地对待一桩对于土耳其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更不能忘记提一笔的是,出席会议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亚美尼亚裔的法国议员。 如果我们以为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那就大错特错了。欧洲人经常借表面符号,来传递暗含信息的。围绕着“亚美尼亚人遭受种族灭绝”的争论,充分反映出欧洲在对待土耳其加入欧盟问题上的矛盾心理。 奥斯曼帝国曾是欧洲历史的噩梦之一。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曾席卷欧亚大陆,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因此对于基督教的欧洲来说,防止土耳其的再度崛起,关系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几个世纪以来的相互争战。土耳其如果如愿加入欧盟的话,将打破欧盟以基督教为基础的单一文明模式,使伊斯兰教渗入欧洲的心脏。土耳其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就已经明确“臣服”于欧洲,且为了进入欧盟,一切都向欧洲文明看齐,差一点连自己的文化都丢掉了。二战后几十年来,土耳其人一直是西方对付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最前线,是北约的忠实“门卫”。然而欧洲对土耳其却始终不放心。导致法国去年欧盟宪法草案公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出于反对土耳其入盟。这次法国闹出亚美尼亚人法案,连欧盟总部布鲁塞尔都看出了法国的“司马昭之心”,因而公开表示反对。正是因为做得过了火,影响到法土双边关系,并有可能得罪法国国内的数百万伊斯兰选民,故法国总统又急急地亡羊补牢。 同样,以诺贝尔文学奖来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政治,既非首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学会解读欧洲人政治符号下的深层含义,从而掌握理解欧洲的钥匙。其实欧洲人从来都是这样来为公众“洗脑”的。试想,当法国人普遍接受“否定亚美尼亚种族灭绝”就是违法的时候,土耳其入盟恐怕将成为“等待戈多”这样的荒诞剧了。(本报巴黎10月18日电/首席记者 郑若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