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外交推新政  迪拜危机敲响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09:55  瞭望

  《瞭望》文章:十大新闻之九

  奥巴马外交推新政  “巧实力”掩盖真意图

  新闻回放:

  奥巴马1月20日入主白宫后,开始推行“巧实力”外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月将她的首次出访选在了亚洲。奥巴马4月、6月、11月先后在布拉格、开罗和东京发表演讲,主题分别为“无核武器世界”、“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和“亚洲政策”,阐述美国外交新政策。7月6日至8日,奥巴马上任后正式出访俄罗斯,双方就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共识。9月17日,奥巴马政府宣布调整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策略。11月13日起,奥巴马访问亚洲四国,在访华期间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关系新定位战略内涵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点评:

  奥巴马外交的新玄机

  文/刘建飞

  奥巴马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后,大幅度调整了美国外交政策:

  一是全方位。近一年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副总统拜登等人的足迹遍及欧洲、东亚、南亚、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同数十个国家的领导人会晤。希拉里4月22日在众议院对外事务委员会作证时称,奥巴马政府的“外交议程基于三方面行动:加强美国与欧洲、亚洲、非洲和西半球民主伙伴国的联盟;发展与重要地区性大国的伙伴关系;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建设性关系”。

  希拉里的话等于是描绘了奥巴马新外交的基本框架。这三类国家实际上囊括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国家。奥巴马政府提出建立“多伙伴的世界”,这与布什政府的“单极世界”主张形成鲜明对比。当然,奥巴马政府更加关注亚洲,这与亚洲正在崛起、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有密切关系。

  二是关注全球性议题。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恰逢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应对金融危机自然成了它的首要外交议题。奥巴马政府更引人注目之处是,在应对金融危机这个全球性议题的同时,还高调关注气候变化和核扩散。美国主办“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试图主导“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议程。奥巴马不仅摆出要同俄罗斯总统谈判进一步削减核武器的积极姿态,而且还提出了“无核武器世界”的倡议。

  三是温和柔性。无论奥巴马还是希拉里,在出访中都显得很温和、谦虚、柔性。希拉里称自己的亚洲之旅为“倾听”之旅;奥巴马在出席伦敦金融峰会照“全家福”时竟谦虚地站到第二排;在同拉美的“反美”旗手查维斯见面时,奥巴马用西班牙语向其问候……与布什政府形成鲜明对照,奥巴马政府不再用诸如“邪恶轴心”、“无赖国家”、“暴政前哨”等词语来给美国不喜欢的国家贴标签,而且还表示愿意同它们发展关系,主动示好,如对伊朗、古巴、委内瑞拉。希拉里宣称,奥巴马政府完全摈弃了“不站在我们一边,就是与我们为敌”的思维方式。奥巴马在开罗发表演讲,表达美国不与伊斯兰国家为敌,而是要与之合作的愿望。

  四是淡化意识形态因素。布什第二任期强化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将“推进民主”与反恐并列,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优先任务。奥巴马政府大大降低了“推进民主”的调门。一些自由派战略家曾提出建立世界范围“民主国家联盟”的设想,但是奥巴马政府并未显示出对它的兴趣。民主党历来重视人权外交,民主党人卡特总统就是“人权外交”的发明者。据此,许多观察家曾预测,奥巴马政府会突出人权外交的地位。但是就目前来看,奥巴马政府虽然并未放弃人权问题,但是在搞人权外交上却相当低调。

  当然,奥巴马外交中的新变化只是表层的,策略性的。实际上,美国外交中的基本面,比如追求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胡萝卜与大棒相结合,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并举,都没有改变。“巧实力”就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有机结合。奥巴马淡化意识形态外交,并不等于摈弃它。实际上,奥巴马外交中仍然渗透着冷战思维,比如将民主国家放在发展关系的优先位置上。□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瞭望》文章:十大新闻之十

  迪拜危机敲响警钟  增长模式遭受质疑

  新闻回放:

  11月25日,迪拜政府突然宣布重组旗下最大的主权投资机构“迪拜世界”,将延期偿还高达590亿美元的债务。“迪拜世界”有迪拜“经济发动机”之称,消息一经传出,在国际金融市场引发连锁震动。

  点评:

  迪拜警钟敲响了什么

  文/黄莺

  在全球经济回暖复苏的前夜,迪拜突陷债务泥潭,这对其他寻求经济发展之路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同样值得反思和总结。

  “迪拜世界”债务危机出来后,出现了一个新词“迪拜模式”。具体分析,迪拜模式的特点就是:好高骛远的发展战略、房地产泡沫加上过度举债。

  好高骛远的发展战略。2000年,石油资源日趋枯竭的迪拜选择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迪拜经济战略总设计师阿勒马克图姆酋长(亦为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立志用15年时间将这座沙漠之城打造成转口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发展战略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盲目崇拜速度,严重脱离迪拜经济的发展现状。阿勒马克图姆曾被《中东经济文摘》称为“激进现代化论者”。这位身着阿拉伯传统服装但接受英式教育的酋长曾说,谁还记得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二是极度追求奢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造棕榈岛、将世界版图纳入迪拜的世界岛、高达818米的迪拜塔、主打海洋公园主题的亚特兰蒂斯酒店等,无不显示了他对最好、最美、最华贵的偏好。而建设这些令世人咋舌的奢华工程的代价,是短期内积累的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巨额债务。

  房地产泡沫。为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硬件设施,迪拜近年来大兴土木。过去5年,迪拜政府推动了3000亿美元规模的建筑项目,房价直线上升,房地产业占经济比重迅速攀升至30%。此外,迪拜政府对房地产的偏爱还体现在对外投资上。金融危机之前,“迪拜世界”曾大量买入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地产,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危机爆发后这些房产价格大幅缩水,被迫贱价出售。国际、国内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使其遭受内外夹击,债务清偿能力严重恶化。

  过度举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市场充斥的过剩资金对高速发展的迪拜备加青睐,迪拜也因此走上高筑债台以求发展的危险道路。目前,迪拜政府和国有企业已确认的债务总额逾千亿美元,超过迪拜2008年824亿美元的GDP总量。近年来,“迪拜世界”采取了高杠杆融资策略,收购项目90%的资金依靠借贷。要维持过度举债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新资金流入。一旦资金链断裂,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迪拜出现大规模资本出逃。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繁荣的房地产、充裕的外资和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曾形成良性循环,共同缔造了迪拜神话。危机爆发后,房地产价格的腰斩严重削弱了迪拜的偿债能力,国际资金因此大量外撤,大型建筑项目纷纷停工,建立在过剩流动性上的经济奇迹迅速崩塌。尽管在世界经济中,“迪拜模式”仅是一个特例,但“迪拜模式”的危机却折射出近30年来世界各地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共性。

  首先,房地产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房地产业无法提升宏观经济效率,容易积累泡沫成为游资逐利的工具,过度发展将对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构成威胁。过去几十年来,“外资涌入、信贷扩张、资产价格上升、房地产泡沫积聚、经济短暂繁荣、外资撤出、信贷趋紧、资产价格下降、房地产萧条、经济衰退”的故事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新兴市场备受其害,东京、纽约、迪拜概莫能外。

  其次,过度依赖外债的危害。迪拜政府纵然不该盲目举债,但资金“进出无常”是目前国际经济的“痼疾”,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接连遭受金融、货币危机伏击的罪魁祸首。对东道国缺乏忠诚感的外国资本,在东道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时大量涌入,攫取高额利润,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撤离、落井下石。可以说,迪拜神话的破灭让人们进一步看清了外资的“两面性”,促使接受国反思应如何让外资在分享东道国经济增长果实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国际 新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