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学专家:掀起一场革命 |
|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教授认为,电脑法律顾问的问世将打破法官、律师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正如网络的出现打破了少数人对信息的垄断一样,使法律真正变为多数人手中的武器。“毋庸置疑的是,能够执行复杂计划和法律推理的计算机系统肯定是未来几十年法律实践的一场革命。”[详细内容] |
|
 |
有利司法公正可规避司法腐败 |
|
“电脑量刑”是一种科技创新,在司法实践中注入科技含量,有利于司法公正。电脑是“复杂而简单的智慧”,量刑时不会受任何主观干扰,案件的信息一旦输入电脑,便不会出现变“打官司”为“打关系”的结果,保证严格依法量刑,防止出现“同案不同刑”的诟病。[详细内容] |
|
 |
电脑量刑是值得借鉴的有益探索 |
|
以量刑偏差、量刑不公等问题为代表的法官理性局限和现实困境,已经引发了理论界的思索和实务界的探索,我们期待在法治的框架内,类似“电脑量刑”、“先例判决”这样的探索更多一些,在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判决的公正性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详细内容] |
|
 |
刑法硕士:无法律依据 |
|
西政刑法硕士叶瑞:按现行的诉讼法,裁判权只能由法官行使,电脑无权裁判,因此无论是电脑直接确定刑期,还是电脑软件参与合议庭的“合议”,均无法律上的依据。从法理上讲,裁判权属于公权力,公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权,若没有法律授权就无“权”,所以“电脑量刑”缺乏法律依据。[详细内容] |
|
 |
技术谎言不可能保证司法公正 |
|
因为司法的不独立和不公正所以我们很多人对这样一套软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期许,但我想这些初衷美好的想法只是一个泡影和乌托邦。有人支持电脑量刑,认为可以防止法官滥用权力,避免同样案件由不同法官审出“不同结果”的弊病。笔者不说依靠技术进步的电脑量刑是司法的退步,但至少把司法公正的希望寄托在技术身上的极端想法是有问题的。[详细内容] |
|
 |
想腐败,电脑量刑也挡不住 |
|
电脑量刑的软件是人设计的,具体的操作也是由人进行的,如果真要有司法腐败,电脑量刑也是奈何不了的,电脑只是根据输入的实情进行判决,如果输入的实情有误,当然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判决结果。如果监督不了人,无论是电脑量刑还是法官量刑,其结果必然是如出一辙。[详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