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婆罗洲神奇的雨林里,树木正在成片地被砍倒,以满足西方国家对木制品的需求。其结果就是洪水冲毁了一切,包括村庄、生计、食品供应,并且威胁到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在印尼,一个盗伐者的碳足迹(指机构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堪比芬兰全国。印尼是世界上雨林残留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但也是当代森林破坏最快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巴西。经过了10年肆无忌惮的伐木“黄金潮”之后,原来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已经变得千疮百孔。这些被糟蹋的林地占到婆罗洲森林和泥炭沼泽面积的一半。
    但是,如今就连这片残存的森林也正在受到棕榈油和纸浆用材林以及盗伐者的疯狂掠夺。其来势之猛,不仅危及野生动物和居民的生存,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大大超出了该岛应承担的份额。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红树林是活的海堤。它们阻挡台风、海浪、飓风的袭击,保护沿海居民的安全。红树林树木复杂的根系和弯曲渠道可以过滤水,并通过截住由河流携带而来或者沿海岸流动的物质,在巩固海岸方面发挥作用。红树林还为人类提供木材、薪柴和食物。锯缘青蟹、牡蛎、明虾和长须鲸生活在红树的根系之间,成为人类蛋白质食物的来源之一。即使是离岸很远的地方,红树林为像明虾那样的物种提供了生命中一段时间的栖息地,而这些海洋物种又支撑着许多地方的渔业。然而,世界上已经消逝的红树林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红树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木材采伐、修建养鱼池、开垦农田、扩张城市以及度假地。不过,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红树林的价值,这些森林开始得到保护,像古巴、孟加拉、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种植的红树林面积已经达到几百平方公里。但总体上看,这些森林仍面临沿海经济开发的威胁,保护工作依然面临许多难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人口密度极高,森林覆盖率很低,总体保护得很差,多数森林质量低劣,物种日益减少,生态危机早已凸现。1998年的长江洪水、2010年的中国西南百年大旱和后来接踵而至的特大涝灾是大自然向我们敲响的一次次警钟。
在地图上把曾发生百年大旱的西南5省130多万平方公里地域,按每一万平方公里划为一个分析单元,然后把旱灾地点都准确地标记到各单元格之中,结果显示,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在每个单元格中越高,旱灾地点数量就越少。
大西洋森林现在已经被公认为世界上受到最大威胁的热带雨林。一开始,人们是为了木材而砍伐,然后是为了给咖啡、甘蔗、大豆开辟种植园,给牛提供牧场,再后来是为了建设城镇——其中包括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现在这些城镇容纳了多于1.2亿的人口。恢复备受困扰的巴西大西洋森林需要种植至少10亿棵本地树木。
尽管遭受过严重的破坏,现在这里仍然拥有非常丰富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科学家们曾经在大西洋森林地区的一公顷面积内找到了大约450种树种。这个数字多于在美国整个东海岸找到的树种;这片森林还是20000种植物、1000种鸟类和26种灵长类的家园,其中,大约40%的植物,27%的哺乳类动物,38%的淡水鱼和大约61%的两栖动物都是这个区域所独有的。
波哥大的人口与日俱增,现已有700万人。这座城市对净水的需求也紧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波哥大的水源大多来自位于城市高点的琴加萨国家公园。在那里,水源流经名为帕拉莫斯的高原和森林,得到滋养和保护,再通过波哥大流域的干流和支流,最后进入波哥大的自来水泵。但琴加萨缺乏保护资金。国家公园周边畜牧和种植业的发展破坏了森林,更毁坏了水质。随之而来的是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发生,使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为了新建水处理厂和其他基础设施,为更多的人提供饮用水,波哥大市的水服务开销开始增长。科学家们坚信,水基金计划将成功保护数百万亩的淡水流域,并成为未来多个净水项目的标杆。有大商家的支持,水基金便能在全世界得以推广。
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丹雨林里,中午一阵大雨过后,林子中躁动的昆虫叫声嗡嗡不绝于耳,原处传来一只大犀角犀鸟“嘎嘎”的叫声。突然间,一阵“哗啦啦”响动,接着一声巨大“嘣”声砸向地面,四周的鸟都惊飞了起来。倒下的是一颗有着一米直径的大树,为了不影响其他正生长的数木,这棵大树倒下的地方已经留下了空隙,工人们开始上来开始用锯子将这个30米长的庞然大物锯成十几段,从年轮可以看出它倒下前已经在此站立了100多年了。东南亚的非法采伐猖獗,“天堂雨林”早已满目疮痍,一些跨国公司不负责任的作为令这种情况越演越烈。
    从东南亚等国出产的原木和锯材有两种途径走出国门,一是直接运去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这种量少;占大多数的是第二种,即原料从木材生产国出口到木材加工国,加工后的产品再欧美等国销售。为了保护仅有的热带雨林,同时也扶持本国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印尼开始禁止原木出口。
目前,似乎所有的环保组织都在谈论同一个话题:倡导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类福祉。这与18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让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彻底消灭极度贫困现象”所倡导的理念完全一致。提升人类福祉首先面临的就是解决贫困问题。国际社会提倡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潜在层面上看二者有很大关系。想要达到既实现了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一目标,就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愿望不可能实现。
    有人认为“应当让扶贫专家去解决贫困问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把需要保护的森林和当地居民分割开来。陆地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恰恰是全球最贫困的地区,在巴西、刚果、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国家都有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