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水少是主要原因
由于2003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减少2成以上。广州市番禹区沙湾水道上游西江流域减少6成,加上2004年入冬以来降雨锐减,导致南粤各地江、湖、库水位急剧下降,目前广东省30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1048.4百万立方米,比干旱的2003年同期减少3363.6百万立方米,减幅为23%。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2005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为-0.06米。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
·2.珠江无序挖沙也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
整个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万吨,这个数字是包括悬浮在水里的泥沙的,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占总量的5%~6%,人们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开采量已经连续15年超过了8000万吨,这就把历史上积存的河沙也挖尽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够补够补充已被挖走的河沙。
·3.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
海平面上升与咸潮之间的关系引人注目。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等13个单位、100多位科技人员历时8年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30厘米。该研究小组一位研究员说,如果疏于防范,珠三角这一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水、风暴潮、涝灾和咸潮的袭击,面临“被淹”的危险。
·4.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加剧咸潮的严重
华南一带沿海地区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导致江河水流量减少,这使当地咸潮入侵日益严重。
|
|
·1.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运用先进的超声波流速剖面仪等设备和技术,对咸潮实施同步的严密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如2004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珠江口出现历史罕见提前来临的咸潮,先后袭击了珠海、中山之后,广东省水利、三防、水文部门就提前介入了咸潮的预测、预报、预警。这样,对罕见的咸潮入侵就应对自如、有条不紊一、秩序井然。
·2.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由于咸潮活动主要受潮汐活动和上游来水控制。潮汐活动可调节的余地有限,而上游径流的调节则是大有可为的。调水以淡压咸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应急办法。专家介绍说,珠江水系中西江大部分水电站的调节库容较小、能力有限,且比较分散,因此,应急调水压咸调度应以西江干流天牛桥一级、岩滩水库为主,应当优先考虑其调水压咸作用,通过调水以淡压咸可以允分发挥大珠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3.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鉴于目前珠江三角洲河段过量滥采河砂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有关部门应对珠江全流域加强采砂的管理,用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4.节约用水
据广东水利局统计,广东省年总用水量持续多年递增,年递增幅度约5%,居全国榜首;全省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为167.49亿立方米,浪费率之大占总用水量的37.5%。用水的严重浪费导致河流水位下降,加重咸潮的危害。所以,应提倡人们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减轻威潮的危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