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问题由来 更多>>

  • 2002年8月,伊朗核设施被媒体披露8月25日
  • 2004年9月,美国公布7张伊朗核基地照片8月25日
  • 2005年1月,伊朗同意IAEA前往核查8月25日
  • 2005年8月,伊朗恢复了铀浓缩活动6月9日
  • 2006年1月,伊朗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6月9日
  • 2006年2月 伊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6月9日
  • 安理会先后四次通过决议对伊朗制裁6月9日

视频报道

不支持flash

伊朗概况

网友留言 更多>>

登录: 密码:

安理会历次制裁伊朗决议

2006年12月23日:第1737号决议

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对伊朗核计划和导弹计划实施禁运。今年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伊朗未在规定期限内停止铀浓缩活动,美英等随即提出包含更严厉制裁内容的伊核问题新决议草案要点。[详细]

2008年3月3日:第1803号决议

决议主要内容包括:继续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等活动,并在前两份决议基础上增加了对伊制裁措施,包括扩大旅行限制和冻结资产对象名单、禁运敏感双用途物项、呼吁各国对部分对伊金融活动保持警惕、依法有条件地在机场和港口检查伊朗空运公司和伊斯兰航运公司的货物等。[详细]

2007年3月24日:第1747号决议

决议敦促伊朗立即执行第1737号决议;禁止伊朗出口武器,并呼吁国际社会对伊朗进口重武器保持警惕和克制;继续对涉及伊朗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的个人及实体实施资产冻结,并扩大了制裁对象的范围;[详细]

2010年6月9日:第1929号决议

主要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伊朗在国外参与核领域的投资活动;禁止各国向伊朗出口坦克、战斗机和军舰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伊朗进行任何与可运载核武器弹道导弹有关的活动;加强在港口和公海对涉嫌运送违禁品货船的检查措施;[详细]

伊朗核问题半年清单

1月
9日
鉴于伊朗政府在核问题上态度强硬,美国正联合一些盟国,准备对伊朗实施新的金融制裁。同日,该国高官透露,10座新浓缩铀工厂选址已完成。
10日
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乌斯的话称,中央司令部已制定针对伊朗核计划的紧急军事方案,美军有能力对深藏地下的核设施实施有效打击。
12日
德黑兰大学核物理教授默哈马迪遭暗杀身亡。事发后,伊朗官方媒体指责美国和以色列为幕后黑手。
16日
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代表就伊朗核计划争议在纽约举行会议。是否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是主要议题,但各方没有达成协议。
2月
7日
伊朗总统内贾德命令伊朗原子能组织着手生产纯度为20%浓缩铀的相关工作。他说,西方国家应该为双方未能达成核燃料交换协议负责,但伊朗仍愿就这一议题与西方国家合作。
8日
伊朗国防部长瓦希迪宣称,伊朗已开启两条无人机生产线,所生产的两个型号无人机可执行侦察和高精度打击任务。这两种类型的飞机被命名为“雷电”和“先驱”。
9日
伊朗官方媒体宣布,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代表的监督下,该国已开始自行提炼20%的高纯度浓缩铀。分析人士称,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已离核武器门槛越来越近。
11日
内贾德在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日的活动上发表讲话,通报了伊朗核项目的最新进展。他宣布,伊朗已生产出“第一批”纯度为20%的浓缩铀。
22日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说,伊朗计划在伊朗历的明年内,即2010年3月21日至2011年3月20日,开始建造两座新的铀浓缩设施。
24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国会作证时说,由于伊朗核问题一直没有进展,美国眼下除了对其实行制裁,已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3月
9日
以色列官方表示,该国有意发展核能,希望与他国合作建造核电站。外界普遍认为,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拥有核武的国家,但该国政府对此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在巴以地区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拜登表示,美国将坚决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10日、11日,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访问海湾国家,借此游说他们支持制裁伊朗。
14日
法国外长库什内透露,欧盟就对伊朗实施单方面制裁达成一致,具体方案尚在讨论中。
27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就核计划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可能”,但不是“最佳选择”。
4月
18日
伊朗外长穆塔基称,伊朗计划与联合国安理会15个理事国商讨实施核燃料交换。同日,美国军方称,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可以有效拖延后者研发核武器的进程。
25日
伊朗外长穆塔基抵达奥地利,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展开直接对话。随后会晤奥地利外长施平德勒格。西方媒体认为,伊朗此举意在游说各方反对制裁伊朗。
5月
10日
以色列副总理亚阿隆说,以色列已经掌握直接打击伊朗的军事能力,随时可以发动战争。
17日
伊朗已与土耳其、巴西签署核燃料交换协议:伊朗政府已同意把约1.2吨纯度为3.5%的浓缩铀运往土耳其,用以交换120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
18日
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散发了一份有关制裁伊朗的决议草案。美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称,美、英、法、俄、中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的代表当天已就此达成一致。
6月
2日
伊朗官员说,伊朗自行生产较高纯度浓缩铀是一项后备计划,目的是确保在无法从国外获得核燃料的情况下,仍能为研究用核反应堆提供所需核燃料。

核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恐怖袭击多发

近年来,恐怖主义活动的频频发生,让很多人都深感缺乏安全感。从美国“9·11”到俄罗斯地铁爆炸,恐怖主义的袭击对象越来越平民化,很多无辜的生命在某一个猝不及防的瞬间成为了恐怖袭击的牺牲品。[详细]

恐怖组织可能获得核武器

在20世纪,大国取得核武器更多是因为核武器的摧毁能力,也因为很少国家有这个技术。而在21世纪,核武器变成小国家的武器。不仅小国可以取得,连非国家集团甚至是恐怖组织都可能取得。[详细]

大国核安全政策调整

这个世界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符合21世纪局势的核不扩散以及核裁军体系,而这一新体系的建立需要美、俄、中、印和欧洲的有核国家来领导。大国合作势在必行,大国核安全政策与相应战略的调整不可避免。[详细]

“核按钮”曾多次一触即发

京都和东京险遭灭顶之灾

广岛和长崎起初不是原子弹的袭击目标,美军起初选定的目标是古都京都。京都从公元794年建立到19世纪中叶都是日本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拥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最后,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否决了这一计划。[详细]

美国曾4次险按核按钮

1950年5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了,第一年,1950年6月至1951年6月,美军节节失利,杜鲁门政府不仅在口头上发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而且在实际上采取了4次企图使用核武器的行动,造成了4次颇为惊险的核危机。[详细]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4艘苏联柴油动力核潜艇受命前往古巴海域与美国对峙。装备着大量的常规武器,还装备着核导弹、核鱼雷。一次,B-59号潜艇在接近古巴的海域浮出水面时,被美军部署的反潜艇雷达发现。[详细]

以色列两次动了核念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和军队的培训,是由美苏两国提供的。战争中,前后出现过两次骇人听闻的核危机。战争初期,以色列一只脚已跨过“核门槛”,差一点将其原子弹扔到埃及人的头上。[详细]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