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总理叫您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呢……

2016年03月17日09:28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部长,总理叫您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呢…… 部长,总理叫您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呢……

  文/徐上

  2016年全国两会,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部长们面对媒体记者的表现。老实说,我不是特别满意,至少不会给某几位部长打高分。因为,有的部长,嘴巴是张开了,但却没有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像×××部长倒是气定神闲,可惜王顾左右而言他,让人听了直觉如堕五里雾中,答非所问,不知所云啊!

  我就在想,要是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给部长打分,也许会给TA一个“不及格”吧!(哦,突然想到,哪怕是王国庆,也要匿名才方便给出真实分数吧。如果当面打分,说不定王国庆会给部长一个80分呢。)

  前面我提到王国庆,是因为这次两会上他有建议将媒介素养列入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与媒体打交道成效列入干部年终考核。“社会现在发展了,利益诉求多元,舆论观点也多元。同样一件事情出来之后,我们想用一篇通稿,或者一个说辞让所有人都满意,这不太可能。”

  我赞同王国庆先生的意见。可是,你再看看两会上大小官员应答媒体的表现,你就会发现,有些个部长,有些个基层书记,他们仍然是在“用一篇通稿,或者一个说辞”的方式,试图让所有人满意的。请您说说,这样的媒介素养,让人捉急不捉急?不只我这个地方台小编急呀,连李克强总理也急呢!

  据《总理“发话”后,部长们真是“拼”了!》(2016-03-14中国政府网)一文写道:

  今年“两会”前,李克强总理接连两次“发话”,要求国务院各部部长、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回应舆论关切”。他强调,现代政府须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关切,各部门要主动释放公众期待的信息,坚定社会信心,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

  总理两次“发话”后,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人民大会堂内的“部长通道”变得非常繁忙,各部门负责人出席的记者会,“含金量”也大幅提升。

  亲,您看到了吗?部长们能积极回应舆论关切,跟李克强总理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有关。我看,是总理“拼”而不是部长们“拼”;总理为这事算得上喊破嗓子了,还好也有部长甩开膀子真这么干了!

  看来,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部长们,还有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们,对待媒体的态度和水平确实需要长进。俺在地市工作,基本接触不到省部长们,接触地市领导倒不少。下面就侧重讲讲地方上的官员。现实中,一些地厅级、县处级干部,在面对自己“管不到”的媒体时(比如地厅级领导遇到省部级媒体,自己治下的媒体则一切好说),通常的表现,要么沉默不语,要么频出雷语,实在无法让媒体和公众满意。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的确是当务之急。不过,在这个“提高”之前,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宣传和新闻的区别,否则会不得要领。

  有学者认为,宣传是与对话、说理对立的话语;运用的是非理性的影响力,传递的是一种有“认知缺陷”的信息。姑且不论其正确与否,或许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其中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宣传和说服的区别。在《宣传与说服》一书中,作者乔伊特、奥唐纳指出:宣传是单向贯彻信息发送者的意图和需要;而说服则是双向互动的,兼顾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的交流需要。宣传居高临下,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随时可能在交流的某些环节上违背真实原则;而说服则必须平等对待对方,诚实地遵守真实原则。宣传往往不容受众发问,因此依靠某种外部强制力维持信息的传递机制;而说服则必须容许、鼓励对方发问,双方都是自由而不受胁迫的自主主体。因此,在宣传和说服之间,不只是话语样式的选择,而且是话语制度环境的区别。

  很多地厅级领导在利用媒体做宣传方面挺出色,他们有高的情商和好的口才,在媒体面前侃侃而谈、锦心绣口,还会利用手中资源和上一级媒体合作,和上一级媒体人成为朋友(一般是地市领导跟央媒记者交朋友,短信、微信,立即回复;其次省一级的媒体记者,短信、微信,选择性回复;要是治下的记者,基本不加微信的)。其实这不难,舍得花点钱、多一点笑容足矣。但宣传的效果能否说服公众就是问题了,这从近年来很多突发事件和灾难性事件的新闻通稿中就可窥见一二。

  我们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而“说服则必须平等对待对方,诚实地遵守真实原则”,新闻和说服是一体的。新闻注重六个W,即when、where、who、what、why、how,当事件发生时,公众最关注和最想知道的就是六个W,尤其在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面前,大家更想知道why、how。但很多官员包括省部级官员面对媒体追问时,在提供前四个W之后,就开始大篇幅介绍自己是怎么处置的、已经取得了那些效果,至于“为什么”和“怎么发生的”,那就语焉不详甚至被刻意回避了(有很多现实案例,恕不点明,请您自找)。

  亲爱的市长厅长省长部长,很多时候你眉飞色舞说得起劲的,那其实并不是媒体想要的,也不是公众想知道的……当您置身新闻场域,仍以宣传的身份自居,不遵守说服的规则,就容易引起反感,因为你提供的信息里没有符合期待的“W”,而只有M(myself)——自己做了些什么。

  当我们说“提高”媒介素养时,需要从“放低”身段做起。很多官员不是不会说话、不懂说话,只是一直将自己置身于宣传的话语样式和话语制度环境当中,将自己隔离或屏蔽于舆论之外,对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没有说服的初衷,所以即便把嘴巴张开,说了很多话,可能还是“群众看不懂、有疑问”。为什么呢?套用李克强总理的话,那谈不上“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啊!

  记者出身的发言人王国庆说,“越是敏感问题,越要说清楚”;而李克强表示,要及时回应社会的关切。我们出台一些政策,本来是为了利民、惠民,群众看不懂、有疑问,那就要解释。这些话联系起来理解,也就是说,官员面对媒体、回应社会关切,不光要说,还要说清楚,自以为说清楚了,但遇到群众看不懂、有疑问的,仍然要解释清楚;总之,要耐心细致沟通交流,以达到“说服”的目的。

  所以,我认为,媒介素养需要在M上做减法(少自夸)、在W上做加法(多剖析多解释清楚),对待媒体不再抱有敷衍和任性的心态,才说明是真提高了。各级官员都在说“学会和媒体交朋友”,其实很多是立足于媒体少给官员“找麻烦”的出发点,而在推动社会进步这个层面,官员和媒体应该是朋友,大家一起面对麻烦、剖析麻烦进而减少麻烦,让这个社会越来越好。

  讲真,我们的各级官员,也许一时还到不了上脱口秀节目直接与百姓互动的程度,但如果

  能学学交通运输部杨传堂部长,当时来不及回答关于三峡通行能力问题,就给记者书面回复;学学央行行长周小川、国资委主任肖亚庆、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回应了那么多“敏感”问题,释放了那么多“干货”,以至于有财经记者感叹“幸福来得太突然”。官员们作为“新闻源”,手里有的是料啊。你“料”给得越早越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媒体越开心,公众越满意呀。

  但是,要是你回答提问没有含金量,甚至还去抢记者的摄录设备,或者记者几次喊话要求提问而你却理都不理转身就走……如此表现,不说多年之后会被好事的网民“找碴”,就是大领导也可能会翻旧账:你当时在大庭广众面前这么干,称得上“善待媒体”吗?与媒体打交道成效这一考核,你不及格。你这样还想更进一步?自断前程了呀……

  所以,官员们善待媒体,也就是善待自己;官员们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对六个W负责了,也才算是对M的历史表现负责了!

  (作者为党媒工作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部长 总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