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全面放开二孩’造势吗?”昨晚7点半之际,@我是西蒙周有感而发。
引起这位香港商报副总编辑嘀咕的,是@新华视点所发的最新一则消息——《全面放开“二孩”,到底行不行?》:“这是一大群被挡在政策大门外的非独夫妇之痛苦,又何尝不是整整一代人的焦灼:眼看着生育二孩的黄金年龄一点点流逝,相关呼声也逐日高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到底行不行?在无休止的传言猜测和模糊应答之间,究竟何时能有个清晰的时间?”
今晨,该条新闻出现在五大门户首页,页面编辑一致看中焦灼二字——《新华社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代人等待焦灼》。国家通讯社行文层层递进,为“二孩”政策鼓与呼之意跃然纸上:“‘不能生’的痛苦:你能否真正读懂?”、“放开的‘时机’:何时才能成熟?”、“大势所趋:一个答案要等多久?”
依据新华社披露,焦灼的父母们,曾有联名上书,“2014年11月,不少非独家庭联名上书‘建议信’,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尽早放开二孩生育政策”:“这已经成为一个公众耳熟能详的‘社会之问’——自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否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便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一位参与联名‘建议信’的广东网友告诉记者,每次看到孩子在家非常孤独,跳棋都只能自己一个人下,还问家里能否多个弟弟妹妹,‘这种心酸和无力感,只有非独父母才有切身感受’。”
这不是新华社旗下某一家微信公众号的发言,也不是新华社旗下某一个微博账号的呼吁,《扛不起的遗憾,等不起的时间…》是新华社稿库,昨晚向全国各大都市报、党报供稿,也就是说,所有纸媒均可毫无顾忌地采用,所有网站均可无需担忧地转载。
其中,如同梦魇一般的失独,还似淌着血的伤口,也被新华社一并呈现:“近年来频频曝出的失独家庭惨剧,让很多父母考虑再生个孩子,分散家庭风险。根据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全国失独家庭至少有百万个,且每年新增7.6万个…记者采访发现,70后群体事实已成为二孩政策放开的呐喊主体。70后大多有兄弟姐妹,非独家庭占比相当多,因此对全面放开二孩诉求格外迫切。”
无独有偶,同在昨日,浙江碧剑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有水,也在财新网博客频道撰文呼吁,要求“落实政府对失独家庭帮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我们认为,失独家庭的产生,正是因为这些失独父母为响应当初‘只生一个小孩’生育政策的结果,因此,政府应当、也有义务对这些失独父母提供必要的帮助。”
呼吁分为三大项十一小点,看上去是尽善尽美:“建立统一的抚慰金制度”、“建立失独父母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失独父母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失独父母日常优惠制度”、“建立失独父母的临终关怀制度”。
可这毕竟只是构想,眼下,连放开“二孩”也属未知:“此前一则‘5月份就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消息广受关注。对此,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回应称,网上相关消息传言不属实…对于放开二孩政策,宋树立表示,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对于资源、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是长期存在的。但他特别表示,‘单独二孩不是句号,要往下走,要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地发展,加强政策的实施评估,加强人口形势的研判。’”
不过,从新华社所采用的专家观点中,还是不难看出一边倒的支持,“短时间内出现人口集中出生,导致妇科产房爆满、教育学位紧张等一度是普遍担心。然而,根据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2014年3月至年底期间,全国只有近100万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石人炳教授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时机已基本成熟’”、“湖南省一位在长期从事计生工作的基层干部表示,‘即便全面放开二孩,能符合政策的家庭数量,要比想象中的少很多’”、“还有不少专家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显得十分紧迫”。
是的,这一次微博上的回声,也罕见地与新华社一致。
@赵克罗即有言:“七十年代是个生育高峰期,多数兄弟姊妹多,现如今基本都不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然而七十年代生的女人马上就面临绝育的到来,这样必然造成人口急剧下降!因此尽快全面放开生育实乃当务之急!”
作为人口学专家,@易富贤更是声情并茂,鼓励有意向的父母早准备:“很多网友给我来信,问是否意味着‘十三五’会放开二胎。我集体答复一下:如果你们相信政策很快调整,就赶紧‘生产自救’,现在备孕,到明年出生时政策已调整;如果不相信政策会调整,就更要‘生产自救’,三四十岁的人,等不起呀!”
没错,“‘十三五’期间或是全面放开合适时机”,这也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所作预测:“从一开始,单独二孩就是一个过渡方案,当时一下子全面放开二孩,条件不成熟。但单独二孩实施一段时间后,释放出一部分势能,再全面放开,会更加平稳有序…从技术考虑,‘十三五’期间,应该能做到。”
同理,也是在接受南都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有相似观点:“先实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通过2—3年时间在相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做好准备,然后再全面放开二孩,‘这是比较稳健的做法’。”
那么,新华社又是如何认为呢,“一个大势所趋的答案要等多久”:“针对怎么放的问题,目前业内观点声音各异,一部分认为应按地域先试点,后普及的方式,以免在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出现人口出生堆积;还有部分专家建议按妇女育龄分步走,比如先期放开30岁及以上妇女的二胎生育限制,再适时全面放开,逐步释放生育潜能。”
牵一发而动全身,依旧有个复杂过程,提出政府应帮助失独家庭的吴有水,也接受了新华社采访并有分析呈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涉及的全国和地方法律条文修订,对符合政策想生二孩,却被采取上环、结扎等节育措施的夫妇,计生部门如何提供复通等生育服务等方面工作,都应早日提上日程,‘确保二孩政策一旦放开,就能及时在各地落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焦灼。
急切想生二孩的父母们有焦虑,等着退休养老的老年人也有焦虑。
依据今晨广为流传的京华时报报道,目前“养老金个人账户面临亏损风险”:“在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下,养老金预计发放年数低于预期剩余寿命8年,养老金投资回报率大幅跑输待遇增长率,继承制还导致养老金额外支出。”
这份源自新华社电稿的消息分析,“三因素致个人账户入不敷出”:“1、我国制度规定60岁退休者的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约为11.6年,但60岁人口的预期余寿约为19年。由于计发年数小于预期余寿,使得实际发放的养老金超过了满足精算平衡的水平,从而造成待遇支出大于基金积累的差额;2、同时,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年度投资回报率约为2%,但是从2005年以来养老金待遇相对于上一年水平的增长率在10%左右,待遇增长率超过了投资回报率可以承受的范围,从而造成养老保险基金亏损;3、此外,现行的继承制还导致养老金额外支出。‘我国的个人账户制度规定当参保人去世,其个人账户中未领取的剩余部分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由于失去了这部分本来可以用作支付长寿者养老金待遇的资金来源,个人账户基金面对着系统性的、因长寿导致的额外养老金支出,形成了制度的‘遗产差’性质的亏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杨俊称。”
对于第三点,@叶檀不同意:“个人养老帐户充公就能解决养老问题?恐怕问题更大,因为可以‘充公’。说这话的人有法律和产权意识吗?按现行养老金计发标准,一个职工如果60岁退休,个人账户资金被领完时间是71岁零7个月。如果参保人不能生存至这一年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从大局着手,新京报也不敢苟同专家意见,今晨刊发《取消养老金“继承权”会得不偿失》提出:“解决养老金缺口的根本办法,还是要通过改革、通过经济发展、通过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通过扩大养老金投资渠道等来解决,而不是损害普通居民的权益。”
针对弊病,又有专家给出意见,“建议提高个人缴费比例”:“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杨良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之所以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过去把个人账户做小了。之前个人缴费是16%,现在是8%,这显然是不够的,我认为个人缴费率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率适当降低、总缴费率适当降低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提高个人缴费率是解决资金供需矛盾的一个选项。’”
还要多交?!苦税久矣的@江上无波1999,灵机一动提议道:“专家先多交,然后个人帐户充公好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